仁濟醫院4歲女童縫針突心臟驟停原因成謎 院方循流程、隱疾調查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仁濟醫院4歲女童上周六(25日)在家跌倒,後腦有傷及發燒被送往仁濟醫院,惟縫針時突心臟驟停,至今仍未知成因為何。代理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阮家興表示,已安排兒科及急症室的醫護去審視整件事件的流程,及了解兒童其會否有隱性疾病。

被問到在急症室治療期間有否出現任何人為不當,仁濟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練偉雄指,醫護均是按既定程序控制病人,而縫針的針都是全新及有消毒,不會有感染。

代理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阮家興(右二)表示,已安排兒科及急症室的醫護去審視整件事件的流程,及了解兒童其會否有隱性疾病。(洪芷菁攝)

仁濟醫院4歲女童縫針時突然出現心臟驟停,至今仍未知成因為何。醫管局表示,由於個案罕見會循兩方面進行調查,包括安排兒科及急症室的醫護去審視整件事件的流程,及了解兒童其會否有隱性疾病。

可能性一、醫護控制病人手法有否失誤

4歲女童以俯臥的姿勢接受縫針,並被固定帶及被袖固定在固定板,惟由於第一針時女童有掙扎及哭,故病人助理再用手協助固定病人頭部。仁濟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練偉雄在回應此是否符合程序時指是按一般做法,而病人助理當時是用手扶着女童的額前,以固定病人,但就未有回應女童有否出現窒息情況。

有急症室護士表示,由於女童傷口太細,故一般而言都不會用麻醉藥,病人助理當時的做法合適程序。至於有否會有窒息風險,他則指掌握的資料不多難以評價,但提到私家醫院會有儀器可以固定病人姿勢,以免病人掙扎影響治療。

仁濟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練偉雄示範當時醫護人員如何固定女童頭部。(洪芷菁攝)

可能性二、縫針有否受污染

仁濟醫院急症室部門主管練偉雄表示,為女童縫針的針都是全新及有消毒,可以確保不會有感染發生。

可能性三、是否涉罕有病因

瑪嘉烈醫院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部門主管方乃聰表示,女童沒有心臟病史,而醫院曾進行心電圖、超聲波,結果都是正常,團隊正配合不同專家為其做檢查,會理解會否有罕見病因而做成事件。仁濟醫院院長張子峯補充,醫護用了18分鐘去搶救,在過程中有用強心針及心外壓,認為此時間比預期久才恢復心跳,因正常如果病人心臟沒有問題,很快會恢復心跳。

有不願具名的兒科醫生指出,心臟驟停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如院方所言心臟出現有機能問題,亦有可能是血的電解質有問題,如鉀太高或太低等,都會影響病人的心跳。他又指,用了18分鐘去搶救確實時間較長,但搶救時間或因病因不同而改變,「沒有所謂標準。」他續指,一般而言如果腦在6分鐘沒有血到已會造成傷害,但實際人要了解病人的搶救程序才可作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