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在區區覆蓋率低、晚上不開捱批 議員料成本高難大幅增加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環境局轄下的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早前被指沙田及東涌等地覆蓋率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如果一個「綠在區區」固定回收點成本高,一年要約760萬,建議可以增加智能回收桶以填補相關設施空缺,另建議環保署可以在更新與「綠在區區」的合約時,增撥資源要求開晚站。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則表示,環保署應與其他部門及商界合作,以增加「綠在區區」覆蓋率。他表示,物管以至大型地產商都應該要有環保承擔的責任,由其負責在相關樓字做好回收,而非用環保有限資源去推動。

「綠在區區」回收點。(資料圖片)

建議增設智能回收桶應付回收需求 一年成本只涉15萬

「綠在區區」蓋率低及開放時間短備受批評,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今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如果一個「綠在區區」固定回收點成本高,一年要約760萬,反建議可以增智能回收桶以填補相關設施空缺,一年成本只涉15萬,料已足以回應市民的需求,「好多人唔係為咗積分而係用咗回收。」

他亦建議,環保署可以在更新與「綠在區區」的合約時,增撥資源要求開設晚站。他續指,一星期設三日晚站,兩日平日,一日周未,相信已可以回應到很多市民的需求。他亦認為,現時流動站主要設在地政容許放街站的地方,惟相關地方雖然人流多,但卻不方便市民,建議可以設於巴士站及街市。

環團質疑回收桶成效 倡環保署與發展商合作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則同意要增加「綠在區區」的覆蓋率,認為環保署應要與其他部門及商界合作,而物管以至大型地產商都應該要承擔環保的責任,負責在相關樓宇做好回收,而非用環保署有限資源去推動。

對於政府表示本港社區回收網絡覆蓋率達八成,惟將收回桶亦計算在內,劉祉鋒表示,不少人因見過清潔工將回收桶的回收物混集垃圾倒去,故已對「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失去信心,笑言「計埋(收回桶)條數(就當然)好睇」。他補充,「綠在區區」的回收量僅佔2022年全港回收總量的1.1%,「係低得好可憐」,政府應思考如何改善,「起碼唔好單位數。」

他指,政府不應視放置回收桶,就代表回收網絡已覆蓋該地區,而是硬件及軟件均要做,如教育好市民清潔後才將垃圾拿去回收。至於鄉郊地方可以如何覆蓋,他認為可參考其他地方如上海等設智能分類設施,又或是設流動回收車回收。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