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科技城環評|三環團:極度失望 批環保署疑為發展扭曲事實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環保署今早(17日)公布有條件批准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三個環團發聯合回應,批評署方的決定無視報告中的錯漏,對此感到極度失望,又質疑署方疑為發展計劃扭曲事實,包括突然聲稱有參考環團的環境生態數據,在沒有科學根據下涉誇大緩解措施成效,又對外聲稱與環團溝通並已作出回應,有誤導公眾之嫌。

上屆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當中包括在新田一帶建設「科技城」,並將連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合共300公頃的創科用地。(資料圖片)

欠科學根據 誇大緩解措施成效

長春社、綠色和平和香港觀鳥會今午發聯團回應,表示環保署無視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有至少35項重大錯漏,仍宣布有條件批准,為此極度失望。三個團體續質疑署方疑為發展計劃扭曲事實,包括突然聲稱有參考環團的環境生態數據,在沒有科學根據下涉誇大緩解措施成效。

其中環保署署長徐浩光在記者會上,稱環評有參考自2012年推行的「自然保育協議」下的環境生態數據,作為補充環評調查的基線資料,甚至指政府擁有足夠、大量、充分、持續的生態生境研究。三環團則指出,環評中從來沒有就上述文獻作分析及評估,質疑政府為通過新田科技城環評誤導公眾。

環團又指,已多次批評環評疑選擇性引用后海灣的生態數據,未有善用多年的生態監測數據,例如超過20年的水鳥監測數據、黑臉琵鷺的監測數據和繁殖鷺鳥的覓食地調查數據,引致文獻分析有嚴重遺漏,嚴重低估新田的生態價值和影響。

而環保署在未有充分採納各團體對雀鳥調查、評估及緩解措施的意見下,通過一份錯漏不全的環評,將嚴重損害環評制度的公信力。

+5

批部份附加條件「小修小補」 憂發展損覓食地鷺鳥林不保

就環保署今日指已預留70米通道、進行美化工程,能緩解對米埔隴鷺鳥林和繁殖鷺鳥的影響,環團質疑署方過份誇大其成效,事實上發展將損害繁殖鷺鳥的覓食地、而高度超過105米的樓宇將切斷繁殖鷺鳥的飛行空間,很可能令鷺鳥林不保。

環團稱,已多次批評環評不當地以四種鳥種計算受影響魚塘的「功能價值」和補償目標,但環保署卻聲稱因應環團和環諮會意見,決定由4種增至8種,當中更是未包括一些對干擾敏感、對新田有特別偏好、對生境和食物有獨特要求的物種,例如歐亞水獺、在新田繁殖的小鸊鷉和白胸苦惡鳥,極度瀕危青頭潛鴨、易危紅頭潛鴨等。

環團也批評,環保署為環評附加的條件仍屬「小修小補」,完全未能對應大規模填平濕地造成的生態破壞,形同虛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