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死因|鄧的原身肝臟呈綠色有黃斑 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相符

撰文:劉安琪
出版:更新:

女病人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致肝衰竭,兩度換肝後去世,死因研訊今(16日)續。庭上提到,鄧的原身肝臟呈綠色並有黃斑,或因有膽汁在肝臟積聚導致,情況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相符。肝臟科顧問醫生亦稱,高劑量類固醇會壓制免疫系統,令患者身體失去自我保護機制,加上乙肝病毒接觸到類固醇會推動病毒複製,從而增加乙肝復發風險。研訊押後至下周一續,屆時將傳召專家證人作供。

死者鄧桂思為乙型肝炎帶菌者,案發時確診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 nephropathy),於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多次到聯合醫院覆診,期間曾接受涉事醫生林治崑、陳小劍診症。死者後來轉院至瑪麗醫院,接受2次換肝手術後逝世,終年55歲。庭上關注到,死者作為乙肝帶菌者獲處方高劑量類固醇,但卻未獲處方抗病毒藥以防止乙肝復發。

鄧的原身肝有大量肝細胞流失

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盧綽琳醫生出庭作供,她曾為鄧的原身肝作化驗。盧引述化驗報告指,正常的肝臟應呈深紅色,但鄧的原身肝則呈綠色,或因有膽汁在肝臟積聚導致。另原身肝上遍佈黃色斑點,代表切片上有彌漫性壞死,有大量肝細胞流失,情況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相符。

盧指根據化驗結果,鄧事發時有可能同時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乙型肝炎激活,繼而引發肝炎。但以上說法僅屬可能性,實際情況須依靠臨床判斷。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馮恩裕稱,服食高劑量類固醇,會明顯增加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的風險。(劉安琪攝)

鄧的情況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吻合

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馮恩裕其後作供,他為瑪麗醫院肝臟移植手術團體的一員,曾與其他醫生一同診斷鄧。馮指,鄧的情況與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吻合,而大部份病人可自發性發作。馮坦言,不清楚慢性肝炎急性發作的背後機制,但確認服食高劑量類固醇,會明顯增加發作風險。

高劑量類固醇會壓制免疫系統

研訊主任聞言追問,高劑量類固醇為何會增加發作風險。馮解釋指,乙肝患者原本可以自身免疫系統抑制病毒,但高劑量類固醇會壓制免疫系統,令患者身體失去自我保護機制,繼而導致乙肝病毒在體內自我複製。此外,有研究顯示乙肝病毒接觸到類固醇而會推動病毒複製。

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馮另排除鄧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指她的情況不符合相關條件。對於有證據指鄧於4月4日向醫生表示數日前曾服用中藥和海鮮,研訊主任提問中藥和海鮮會否引致乙肝發作。馮指要視乎哪一種中藥和服用時間,但從臨床上看病毒量如此高,難以從中藥看出原因。至於海鮮方面,他們則已排除鄧患甲型肝炎的可能性。

當時唯一的醫療手法是換肝

馮另透露,瑪麗醫院是香港唯一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地方,而換肝是肝衰竭病人的最後治療選擇。鄧在接受換肝手術前,她的末期肝病模型指數為37,即代表她在兩星期內死亡的機會高達75%,當時她的唯一可生存的醫療手法便是換肝。

有服抗病毒藥肝炎發作率會降低

裁判官周慧珠提問,如果乙肝患者同時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和抗病毒藥,其肝炎發作機率會變得很低,馮同意。周官續追問,乙肝患者僅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而引致肝衰竭是可否常見情況,馮指有不同因素考慮,但相關風險會增加。

案件編號:CCDI 80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