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荃灣大樹菠蘿飄香 誘發村民從本土農業求出路
在荃灣大帽山山腳下,有一條小村落叫光板田村。村內大樹菠蘿樹愈種愈多,過去8年,村民每逢七八月,便忙於籌備大樹菠蘿節,村外人也來湊熱鬧,寧靜的小村一時充滿人氣。
事實上,大樹菠蘿節不止有大樹菠蘿,意義亦也不止於一天的熱鬧。在這村出生、長大的陳國祥(Sam),眼見村內「高手雲集」,個個是種植能手,於是努力在村內推動農業發展,希望透過種植拉近村民之間、以及與村外人的距離,彼此分享所長,讓一條老村活起來。
光板田村的名字,據說是因為這一帶在數十年前有很多含石英的石頭,夜晚在月光映照下都「光禿禿發晒光」,所以叫光板田村。記者到訪當日是白天,沒有月光,緣慳一面;但卻見識到生物的多姿多采:一條村的土壤能長出數十種農產品和果樹,也親嚐到本地新鮮作物的滋味。
順手拈來 就是新鮮甜美
在光板田村1段,住着嚴伯和他的妹夫嚴先生。這天還未走進他們家,就先在前園看到嚴先生在打理蜜蜂。原本做三行師傅的他,近幾年工作減少,自己又喜歡蜜糖,便開始養起蜜蜂來。每天起床後就是打理蜂箱,看看有沒有長蟲、死蜂。釀出的蜂蜜,或沖水自用,或送給村民。
他們家門前除了蜜蜂,也種了很多樹和植物。嚴先生隨手指一棵,不是有特別功效,就是可以食用,例如龍眼樹、黃皮樹和小棚架上的是老鼠瓜;地上長着的有芋頭,還有一棵他也說不出名字的植物,他一度打電話給鄰居「求救」,結果大家也只知道,用它的莖來煲水可以預防糖尿病。
鎮村之寶:大樹菠蘿王子
穿過屋內走廊,到了後園,嚴伯就坐在這邊乘涼。後園山坡上,長了30多棵大樹菠蘿,在豐收季節,可以收成近300個大樹菠蘿,難怪村民都稱嚴伯為「大樹菠蘿王子」。
即使已經74歲,嚴伯仍然不負美名。訪問當日,腳痛的他原本着人幫他摘大樹菠蘿,怎知他在旁看着看着,還是禁不住「出手」,不用兩分鐘工夫,便成功從樹上割下到一個大似冬瓜的大樹菠蘿下來。
他自言很喜歡吃大樹菠蘿,說起糯米品種大樹菠蘿有多好吃時便笑不攏嘴,彷彿想起那份滋味。吃了30多年,不厭嗎?他說不會,更說近年因為猴子偷吃大樹菠蘿影響收穫,「我食好少咋,畀馬騮食晒。」
的確,近兩年來,村內松鼠和猴子「為患」,偷吃樹上的水果令村民頭痛不已。加上今年冬天特別冷,令大樹菠蘿失收,原定於每年七八月舉行的大樹菠蘿節都得改為10月;近幾天,開始有收成了。
菜園村的啟示:村內村外要交流
大樹菠蘿節自2009年開始,本月16日(下個周日)就來到第8屆了。今年大樹菠蘿失收,但節還得過,因為節日的意義,並不止吃水果。村民和村外來訪的導師,除了分享鮮果美味,也準備了在石頭上畫畫、製作大樹菠蘿葉脈書簽等工作坊,更有城鄉音樂會等節目。
58歲的Sam,在光板田村長大,雖已遷出市區,但弟弟仍住在村內;他不時往村內跑,處理村民福利會事務,為村內長者派米、辦活動。
2009年,政府為興建高鐵清拆菜園村,Sam去了菜園村支援,深感命運相連,要與對方一起抗爭。其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在光板田村內辦起第一屆大樹菠蘿節,村民擺市集賣自己種的東西;Sam也開始思考發展本土農業的可能性。
上世紀50年代,他父親就在這村落地生根。當時全村4段只有不足10戶人家;現在,雖然第3段已被清拆改建成豪宅,光板田村仍有200多戶共800多人,當中不少是近年搬進來等待上樓的新移民。Sam認為他們「住一日都好,都係村民,都係條村嘅主人家。」希望村民間能融合相處,更希望城鄉之間能拉近距離,村民與村外人多交流、交換彼此的長處:村民不要坐井觀天,村外人也可帶走小村的文化和種植技術。
共享成果 多走一步已很好
事實上,村民間也不知不覺地共享着成果。嚴先生的蜂蜜吃不完,會將剩下的裝進瓶子分送他人;樹上的木瓜吃不完,他歡迎村民摘走。嚴伯的大樹菠蘿很多,送朋友外,間中也會拿去給村內的印尼婆婆。她總會煮成炸大樹菠蘿、咖哩菠蘿雞等印尼菜,再捧到福利會與村民一起享用。
中心的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助理服務幹事朱聯智(阿智)指出,他們曾參考台灣埔里的桃米生態村,在光板田村推廣過有機耕種、廚餘堆肥、社區園圃、村落生態及文化導賞等活動,反應亦不俗。不過,村民始終不是全職務農,要像台灣一樣產生具體的經濟效益比較困難。
Sam亦坦言,在村內推行本土農業發展,目前有點困難,「村民暫時……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因為念頭太新。」年紀大的村民實際一點,會希望發展本土農業可以糊口。目前只有10多個村民是核心成員,幸運的是「王子」嚴伯亦已答應助他舉行工作坊,教人種植不同蔬果。阿智認為,村民的意識上有所提升,已經難能可貴。
大樹菠蘿文化節
日期:2016年10月16日
時間:1:30pm - 6:30pm
地點:荃灣光板田村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ckfruit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