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殤.一】菠蘿山人滿為患 變回禁區反得救? 居民:多得網媒

撰文:吳世寧
出版:更新:

潮流興行山。香港人不再到商場涼冷氣、屈在家中打機,跑到大自然本是好事,但我們卻聽到山頭野嶺發生這樣的故事:在營地找到用完即棄的營帳、跑山賽完結遺下幾百袋垃圾、鶴咀裏作研究的螺被反轉並活生生曬死。在社交媒體吹捧下,行山從未這麼「潮」過。但這班從石屎森林中蹦出來的香港人,為何在大自然裏卻化身成狂妄的殖民者?

每逢假日,「港版大峽谷」菠蘿山都擠滿遊人,猶如旺角。(李澤彤攝)

街坊後山變熱點 居民:以前後不覺菠蘿山特別

「𠵱家行山啲人仲多過旺角。」這句常聽到的說話,有多準確?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統計數字,2015/2016年度的郊野公園遊客數字為十年來最高,一共有1,330萬人,即每日平均有約36,438人到訪。同年漁護署一共收集3,600噸垃圾。「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抑或「源頭減廢」的綠色理念,還未進入人們的心坎裏。

一個星期天,我們跟着熱愛行山的一家——Jacky、他的父母、太太Joycelin及八個月大的「細細粒」女兒,撐着傘頂着烈陽,一起走上近年變成「港版大峽谷」的菠蘿山。「上次上嚟,峽谷個位至少有50、60人。」出發前Jacky說。上到峽谷位置明白所言非虛。少男少女一個個輪流走到崖邊,V字自拍或跳起喊「Yeah」。Jacky心痛的說才短短幾年,已見到山的面貌受侵損而變化。這座山對自小就在山腳村落長大的Jacky來說,不過是一座好多叔叔伯伯晨運種植的街坊後山。那所謂的「大峽谷」,實為花崗岩經風化及侵蝕後形成約20米深的沖溝。「以前行過(峽谷),只覺得嗰度似山泥傾瀉,都唔會特別影嗰個地方。」

從小到大都在屯門居住的Jacky (左)從小就跟家人上菠蘿山,因其方便風景及優美。但近來蜂擁而至的遊人及垃圾開始讓他卻步。(李澤彤攝)
+5

「隱世秘景」不再 垃圾滿佈、山路跣腳

以前這座街坊後山的確是Jacky的隱世秘景。那時Jacky常隻身或跟Joycelin一起騎單車上山,到山頂靜靜觀看日出日落。「多得網媒介紹!」 Jacky不忿的道,熟睡的寶寶則安靜躺在他胸前。許多行山人士不滿《新假期》及其他網上消閒雜誌吹捧行山路線,吸引群眾「呃like」,菠蘿山就是近年受到「死亡之吻」的其中一例。今天,在良景邨山徑入口等十來分鐘已見50、60人從此路出發。剛緩緩爬上山坡,抬頭一望,遠處山上的樹蔭布滿黑點——還以為是樹,原來是人頭。Jacky說行山最怕嘈,遊人偏偏愛「焚機」;垃圾也多了,他親眼見過有人把吃過的麥當勞食品原袋留在山上。Jacky認為過多遊人令脆弱的地貌急速變化——山路布滿碎石、更易跣腳;峽谷一帶,路比以前更窄、有的則更闊;崖邊的石可能因多人擺pose拍照,變得光滑。還是太太溫柔。「又唔係話叫人唔好上山,但要畀多啲人知道、關注,做好教育,重視保育。」 Joycelin說。

【山殤.二】生態導師:行山人多了 想認識自然的人卻沒有
【山殤.三】香港郊野公園先行者:大自然不會排除他人

愛好街舞的青年喜歡在山上拍攝示範高難度動作的照片。(李澤彤攝)

終於走上港版「大峽谷」,遊人以情侶及年輕人居多,一人一支自拍棍,在崖邊自轉幾圈,尋找最佳角度。喜歡行山攝影的Jacky有時不解:「我影相就係鍾意去特別嘅位置影,點解個個都企同一個位?」近日更傳來壞消息——菠蘿山及青山本是解放軍軍事演習場地,青山靶場的閘口已關閉,可能跟近日遊人太多、非法耕種有關。Jacky感到可惜,少了個就在家附近可行山影相的地點。以前常碰面、天天上山的晨運公公婆婆,又可去哪呢?

位於鶴咀的太古海洋研究所最近也成為「打卡勝地」,其研究品經常被遊人干擾。(江智騫攝)

無人重視海洋生物? 被挖走的蜆與被暴曬的螺

「我地講好多行山禮儀、郊野破壞,但海岸保育就冇人講。傳媒仲會話,呢度好多蜆,過嚟掘。」曾帶港大學生在水口進行研究的生態導師Dickson Wong 說。位於大嶼山的水口灣生態豐富,研究發現當地有至少60至70種潮間生物,更包括不少珍貴品種如馬蹄蟹及䗉螺等等。政府曾計劃把水口灣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但稱因村民強烈反對而擱置。保育失敗,偏偏就迎來一班貪婪的遊人。
水口約於4、5年前被傳媒大幅介紹為「親子摸蜆」的好去處——Dickson 就在暑假目睹數百人齊掘蜆的盛況。 曾經那裡的沙白蜆可長得拳頭般大,現在挖蜆熱潮影響下,蜆隻體積比以往小得多。Dickson 不無憤怒:「香港人或者中國人個劣根性就係大小通吃。細隻嘅都要拎走佢,就算食唔哂都好。咁蜆又點長大呢?」他也曾見過有人把蟹捉走回家養,但其實那種蟹是潮間生物,沒有潮汐,必死無疑;更有人在上巴士前丟掉捉走的生物。Dickson 留意到紐西蘭有摸蜆限制,規定幼小的必須放生,希望政府能參考做法。 蜆消失掉不只是蜆的事。Dickson 解釋,因蜆甲屬濾食性生物,減少的話水裡的懸浮物及有機物會增多, 能見度因此降低。魚類亦未必可適應。 同樣的,遠在港島鶴咀的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亦變成「打卡熱點」,遊人眾多,研究員發現水缸曾遭放水致珊瑚死亡,也有人竟把螺隻反轉,結果集體曬死。「而家會講保育植物,但海洋生物就不受重視,好似低等啲咁。」他無奈的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郊野的一浪浪遊人到底還引起甚麼問題?欲知更多詳情,請留意刊載於5月2日出版第5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