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浮屍」城門河 共享單車問題多?姚松炎:每個問題都有出路
自gobee.bike上周四(20/4)登陸香港後,接連發生零件被偷、單車遭毀壞,甚至於沙田城門河上出現一架架「浮屍」。種種問題讓人懷疑香港推行共享單車的可行性,以及反思單車於城市生活的角色。日前,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立法會議員姚松炎、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及城市單車行動發起人彭皓昕發表於市區推行單車友善的可行性,以及回應公眾對共享單車的質疑。姚松炎稱:「共享單車於世界各地實行多年,gobee.bike所遇到的問題,其他地方都發生過,每一個問題都會有出路。」
電子單車租用服務gobee.bike現時共有1000輛單車供市民租用,地點主於集中在沙田、大圍、大埔一帶。與傳統租單車店有別,gobee.bike希望推行共享單車的概念,以及將單車視為短途代步工具,並非僅作消閒用途。然而,服務推行約一星期,除了單車屢遭破壞,有人更擔心亂泊單車,以及政府管理的問題。
姚松炎回應指,單車亂泊問題向來有法例監管——現時政府沿用《道路交通(泊車)規例》規管公眾單車泊位,即將單車停泊於公眾單車泊位超過24小時,便屬違法。他補充,本港或者可參考台北的做法,加設鎖車的固定泊位。此外,公眾亦質疑gobee.bike佔用公眾泊車位,有利用公共資源謀利之嫌。姚松炎則認為,政府可考慮設立收費泊位,按每個單車位收取營辦商費用,減少公眾的疑慮。縱然gobee.bike現時毗漏處處,姚松炎覺得政府多年來的單車友善政策停滯不前,這正好引起公眾關注,繼而討論共享單車及相關政策。「政府向來在單車政策上站得很後,民間有聲音希望推動單車友善,現在亦有共享單車服務,政府更加有需要回應市民的需求。」
港島區單車代步潛力大
現行的單車政策中,並不鼓勵市民於市區踩單車;但姚松炎於去年10月發起「天光Ride」活動,每星期二踩單車來往上環至太古坊,用行動證明市區踩單車的可行性。他說經過二十個星期的實驗,他將會聯同一班專業人士遞交建議書,提議於港島北面設置單車友善的配套,如於現行道路畫上白線,提供單車路予使用者。「早前舉行的『天光Ride』就是一個實驗,讓政府知道市區踩單車是可行的。」姚松炎說。
城市單車行動發起人彭皓昕補充,3至6公里的路程最適合以單車作短途接駁,如西環至中環、北角至灣仔等,踩單車只需15至30分鐘。「特別在港島區,推行單車代步的潛力很大,因為超過5成人在原區就業。」她續說,組織正就「天光Ride」的路線再作研究,討論是否能夠提供分隔式單車路或於道路上加設單車標誌,提醒其他道路使用者。
汽車排放二氧化氮致霧霾
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則提出,現時多個國家主張減少使用汽車,推行單車代步,但政府於《2030+》則計劃興建一連串交通基建,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2017年,香港約有80萬架登記車輛;汽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則是導致霧霾的原因之一。她指出,過去20年,路邊空氣質素水平一直不達標,空氣的污染物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2至6倍。她說:「若然將來11號幹線、港珠澳大橋等多種基建啟用,新界西及東北的空氣污染將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