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誌】柏林有個「非洲特區」? 以劊子手命名街道惹爭議

撰文:梁奕朗
出版:更新:

歷史不能重來,但留下來的人該如何自處?在德國柏林威丁區(Wedding),其中有個名為「非洲區」(African Quarter / Afrikanisches Viertel)的地方;若走進地鐵站,你會發現站內佈滿繪有長頸鹿、斑馬、獅子和草原的繪畫--一個東方主義式的非洲想像。但那裡只有6%人口屬非洲裔,也沒什麼奇特的建築,與一般柏林街道無異,然而最近掀起一陣爭議,與該區的街名及德國殖民歷史有關。

非洲區(Afrikanische Strasse)地鐵站(Ingolf/Flickr)

「非洲區」源自種族主義動物園?

非洲區的出現緣於德國動物收藏家Carl Hagenbeck的計劃。19世紀,他打算在柏林建一所動物園以慶祝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偉業」,但該動物園不止展出非洲動物,還有非洲人,就如當時風行歐美的human zoo一樣。這瘋狂計劃最終隨着Hagenbeck的死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落幕,但在動物園附近的街道名字卻被保留下來,成為今日的非洲區。

街名多以非洲地名與德國殖民「英雄」命名。前者如Afrikanische strasse、Ghanastrasse等前殖民地名,而後者則如Petersalle紀念德國殖民者Carl Peters,但他的管治手法殘暴,甚至有「劊子手彼得」(Hangsman Peters)之稱,類似的還有廣場Nachtigalplatz,紀念促成德國首個非洲殖民地的探險家Gustav Nachtigal

非洲區的地鐵站內的非洲繪畫。(Ingolf/Flickr)

如何對抗遺忘

一直有團體爭取街道易名,認為這些街名等同歌頌德國殖民史。「每次當黑人走過,這些街名無疑就如摑了他們一記耳光。」Tahir Della,非牟利組織Initiative of Black People in Germany的代表,正爭取街道易名的他說。的而且確,德國過去的殖民暴行曾造成重大人口傷亡,例如1904至05年德軍曾在今日的納米比亞(即非洲西南部)屠殺多達65,000名赫勒婁人(Herero)。「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德國曾是非洲殖民地宗主國。」Mnyaka Sururu Mboro說,他是另一個爭取更名組織Postkolonial的成員。住在當區逾26年的居民Barbara Simon更明言,鮮有居民知道Nachtigalplatz與夜鶯(Nachtigall)無關。

Petersallee於1986年被政府更改為向對抗納粹的Dr. Hans Peters致敬,但街道並無易名,被部份支持更名組織指是欺詐。(網上圖片)

然而,正正由於對抗遺忘,區內亦有聲音要求保留街名,Pro Afrikanisches Viertel(PAV)正是其一。「把具爭議的街道從城市中除名,對深化討論如何處理德國的殖民遺產並無幫助」,PAV的發言人引述當地居民Johann Ganz的說法,PAV認為街名的討論被「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亦提出應重視這些街名的旅遊及歷史價值。

寬恕的可能?

就易名與否德國社會未達成共識,即使媒體偏向更名一方,但反對的聲音仍舊響亮。雙方發表文章,組織導賞團講述當地歷史,也有支持更名組織把提議的新街名貼在路牌,引起當地居民不滿。

“Men are unable to forgive what they cannot punish” --德國猶太裔哲學家鄂蘭在《On Forgiveness》一書寫道,那些被殖民者殺害的人們已經回不來了,但現代的德國人又不完全等於過去的殖民者,對受害者的後代而言,「殺人填命」的古老規則已不適用:當殘暴惡行已成過去,寬恕是否可能、若果可能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後殖民並不只是前殖民地面對的處境,宗主國同樣需要處理自身的不公義;無論如何,目前討論有助民眾認清德國殖民歷史,對於追求公正的社會亦不可或缺。

慶祝回歸廿周年 花逾六億搞活動 日本橫濱辦龍舟競賽遙距贈慶?

有支持更名組織把提議的新街名貼在路牌,引起當地居民不滿。(PAV網頁)

資料來源:衛報、Der Tagesspie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