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沒有理想國度】難民在烏干達建浮城 耕作、賣雜貨、讀書
Amou Deng懷孕了,這是她第四個孩子,當她離開南蘇丹首都朱巴時,她懷著孩子在雨中步行。她一步一步地走,並不知道丈夫是否尚在生,2013年南蘇丹爆發內戰後夫婦便分開。2014年1月,Deng終於步行到烏干達難民營Nyumanzi,人們都說,這是難民的第二個家。
「Nyumanzi是我第二個家」
Deng在難民營過的日子很平淡,她靠著一筆資助金種植,種玉米、豆、菠菜,種好了的菜自己吃,或者賣出去賺點錢。
這裡住的2萬多個難民,大多數和Deng一樣,也是從南蘇丹逃離而來,男人、女人、孩子,他們越過南蘇丹的牆,出走一個和盧旺達100日內屠殺80萬人差不多殘酷的國度,在南蘇丹,他們經歷飢荒、折磨、屠殺、女人被強姦、男人要當民兵,每個人都被逼沾上鮮血。
過去的七月,南蘇丹又恢復鮮血,民兵被允許性侵綁架女人做性奴隸,聯合國的官員曾說,南蘇丹的性暴力規模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權侵犯。所以,超過100萬難民離開南蘇丹。而聽說,烏干達可能是一個對難民最好的國度。
根據聯合國難民營資料,烏干達政府從2010年開始,打開大門給任何種族、國家的難民,他們來到烏干達可以就業、可以擁有一小片自己的農地、可以投票,甚至被提名(限於某些村落)。不過,在這裡他們始終沒有永久居住身份,但他們起碼得到生活、下一代有個開枝散葉之地。
「我通常稱呼烏干達為第二個家。」Jacob Yout Achiek在2013年同樣從朱巴來到烏干達Nyumanzi,現在他36歲了,在難民營內經營起一間雜貨店。那是他向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借貸$570(即港幣約$4446)才能經營的店。他的店堆滿南蘇丹新來的難民,他們帶了些最新的貨來,或有些烏干達商人也來營內賣貨。 Achiek說:「(店舖)現在值$1430(即$11154)了。」
不只開店,Achiek還可以上學讀書,他和他的孩子一起入讀難民營內的小學,如同兄弟。在這間Nyumanzi小學,有八成學生是難民,很多人也像Achiek和孩子們般兄弟檔一起上學做個「同學仔」。
學校的老師說,同學仔們根本沒法好好溫書,「他們逼在一間房內睡3至4小時。」上課時,分為兩個課室,但是加起來有70人以上,所以課堂實在難以管理。烏干達的反對派國會議員Winifred Kiiza也曾投訴過課室實在太擠逼。當她有次走進難民營現場視察過後,她說,恐怕有些難民要回去南蘇丹,因為烏干達不夠食物了。
來去沒有回頭路
對於那些2015年前來到烏干達的難民,政府開始減少食物的配給量了,獲分配耕種的農地也縮減差不多一半,有些農夫開始擔心日後烏干達會不會也出現「土地問題」。
Deng說,她的土地也沒法自給自足了,但是她沒法子不留在烏干達,她在南蘇丹沒有丈夫沒有家,只有恐懼的記憶。
資料來源: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