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社企「漂泊工站」助露宿者自食其力 廢物變手作進駐大稻埕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為把城市回復「整潔」,時值嚴冬政府仍堅持洗隧道,濺濕路邊被鋪、灑臭粉、丟棄露宿者的個人物品,用盡方法將露宿者趕出市民視野。但政府對於露宿者出現成因、如何讓他們有容身之處等社會問題,卻仿如視而不見。
台灣社企「漂泊工站」近年回收街頭廢物,教導露宿者將廢物升級再造成手工皂、生活用品、傢具等,再舉辦市集擺檔。成功出售物品後所得金額,將回饙露宿者。

阿敏兩年前從頭學起如何製作手工皂,現時已純熟得可以開工作坊教人。(生命力新聞提供圖片)

阿敏早年一個人去了台北,在街頭睡了好幾年。68歲的她,最初也是因為不欲成為子女的負擔,所以一個人離開老家,還對子女撒了個謊,說自己在這邊有穩定的工作。

直到兩年前,她加入了漂泊工站,由零開始學起舊物升級再造。短短兩年時間,她由起初因學習而身心疲憊,到今天,她已完全掌握造手工皂的方法,更開始在台北大稻埕擔任DIY工作坊的導師,教公眾製作手工皂。

​「每個人的生命也有其存在價值」

漂泊工站由當代漂泊協會組織創辦,於2015年成立,主要服務對象為露宿者及中高齡失業人士,組織每年會接觸4至5名對象,為他們提供就業培訓服務,令他們可重新適應工作,調整身心狀態再投入勞動市場。漂泊工站執行長李宛真說,每個人的生命也有其存在價值,經過雕琢打磨便會發光。

在漂泊工站的辦公室內,除了兩部電腦,幾乎所有眼見的東西都是回收得來的——窗框木架、手工皂,甚至辦公桌都是利用回收木材製作而成,所得舊物都是靠區內的社工收集回來。有時他們要爭分奪秒,搶在清潔工清理垃圾之前,在街頭垃圾堆內,撿回仍可升級再造的物料。其後有街坊得悉他們的理念,亦主動提供廢棄傢具。

漂泊工站將廢棄傢具及食品回收,再教露宿者製作成不同產品。(生命力新聞提供圖片)

食油製手工皂 舊窗木板重新設計

李宛真說,漂泊工站推廣環保理念,別人覺得是垃圾的,他們會撿回來,將其變成有用的東西。組織目前製作的產品中,例如手工皂是回收食用油製作而成;廢棄傢具如舊窗框、畫框、木板等,則可改造成層架、黑板等生活用品。部分物品他們會重新設計,如將黑板設計成貓形、蝴蝶形等。這些成品去年更獲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訂購,作為市集擺攤用的招牌。

當代漂泊協會組織執行委員郭盈靖認為,露宿者在台灣長期被污名化,令他們在就業上非常困難,只能找到地盤工、清潔工等勞力工作;居住環境惡劣,亦使他們容易生病。組織希望可改變社會對露宿者的看法,並將這種協助露宿者的模式推廣開去。

當加拿大為露宿者在街頭設計有上蓋的椅子,台灣有社企鼓勵露宿者在街頭出售《The Big Issue》雜誌、又有社企教導露宿者環保再造賺取收入。香港卻在去年多個寒冬夜,在露宿者身處的橋底、隧道內多番洗地、濺濕他們的被褥。(資料圖片/李孫彤攝)

(資料來源: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