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着手消除歧視 平機會建議撥款予大學設立平機事務處
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想香港有更好的將來,投資在他們身上,是社會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7月在重要講話內提到:「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青年工作是特區政府施政重點之一,亦是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透過宣傳教育、政策倡議、與機構合作等,從不同的層面,利用不同的手法,把平等、多元、共融的價值,植根於年輕人心中。
文: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
首次推出以大專院校學生為對象的青年大使計劃
平機會一直推行各種宣傳教育工作,對象由幼兒、兒童以至青少年,期望他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學習不同的反歧視知識。今年,平機會作出新嘗試,首次推出了一個為大專院校學生而設的計劃,名為「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招募大專院校學生成為「平等機會青年大使」,透過體驗式學習活動,提升他或她們對平等機會的認識和體驗,加強大專院校學生與平機會的聯繫和歸屬感,並建立青年大使團隊,鼓勵他們在校園和朋輩間推廣平等機會的信息。
單靠說教式的方法介紹平等、共融,年輕人未必受落。有見及此,平機會今次將透過體驗式活動,例如:與殘疾健兒一起進行體育活動,體驗視障和聽障人做運動的難處和樂趣;參觀宗教建築物,品嚐和體驗少數族裔的特色食品及文化;參觀導盲犬訓練中心,了解導盲犬如何協助盲人生活等,讓年輕人獲得親身體驗的機會,理解他人感受,身體力行,在生活中實踐平等共融。
「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現已接受報名,截止報名日期是2022年10月31日,歡迎全日制香港大學及大專院校學生透過計劃的專屬網頁www.eoc.org.hk/youth報名。
利用社交媒體與年輕人同行
社交媒體是現代青年生活的一部分,利用這些平台向他們作宣傳是大勢所趨。平機會於去年9月推出Instagram專頁「平.常.事 EOMatters」https://www.instagram.com/eo.matters/,顧名思義,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社交平台帶出平等機會和多元共融並不是甚麼大道理或深奧的概念,而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平機會的Instagram(IG)專頁採用了清新、現代化和色彩鮮明的設計吸引年輕人,内容亦講求多樣化和以趣味為先,當中包括與多元共融有關的冷知識。我們亦會就熱門話題引入平等機會的角度,啓發新的思考。
專頁的帖文在短短一年合共接觸了接近90萬個別用戶,並且錄得超過6萬次讚好、分享、留言和儲存等互動。專頁並吸引超過8,200人追蹤,當中超過9成是13至34歲,近4成更是24歲或以下,證明專頁成功爭取了年輕一代的支持,亦反映了平等機會和多元共融等信息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鳴。我們亦觀察到香港不乏關注平等機會議題的青年,他們都滿腔熱誠,希望社會能出現正面的改變。
建議政府撥款予大學設立平等機會事務處
除了宣傳教育工作,平機會亦透過政策倡議把平等機會的觀念推動到青年教育。平機會建議政府向大學提供額外撥款,設立平等機會事務處。現時只有某些大學設有專責處理平等機會事務的辦事處,平機會相信在有專職人員和資源的情況下,大學可在學生及教職員活動中,將平等機會觀念融入主流。我們更認為在大學政策及常規中納入平等機會概念,能有效消除歧視,進而建立安全共融的學習及工作環境。長遠而言,設立平等機會事務處能讓大學透過更協調和有效的方法推廣共融觀念,應對家庭崗位、性別、種族,以及特殊教育和殘疾事宜的關注,從而持續推動平等機會。這亦有助學生在求學階段及投身社會後都致力推動多元共融觀念,為將來成為社會領袖做好準備。
關注少數族裔青年的平等教育及向上流動的機會
少數族裔青年亦是平機會關注的一群,他們有很多是在香港土生土長,但礙於中文語言水平不足,窒礙他們在社會階梯往上流動。目前為非華裔學生提供的中國語文課程零散,不足以讓他們與其他人競爭需具備良好中文講寫能力的工作。平機會建議當局審慎檢視和改革現有課程,以制定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獨立課程,包括特殊教學法、教學工具及教科書等,從而彌補現有學習架構的不足;規定教師必須接受教導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職前或在職培訓;以及提供其他中國語文考試選擇,鼓勵非華裔學生提升中文語言能力,以應付工作實際所需。
此外,少數族裔青年由學校過渡到工作時,亦遇到了障礙。有見本地非華裔學生缺乏就業的資訊和網絡,平機會推動簽署了《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的機構,向小彬紀念基金會舉辦的實習計劃,提供實習崗位。這個計劃不但為非華裔學生提供體驗不同行業的實習機會,更通過配對將僱主和非華裔學生連繫起來。
若想消除社會上的歧視,推動平等、多元、共融等價值,我們必須先從青年人着手,讓他們了解不同社群的處境,鼓勵他們尊重和接納差異,進而建立同理心和正確的價值觀。培育青年的工作,可謂任重道遠,我呼籲社會各界攜手,協助建立年輕人平等機會的觀念,令香港的未來變更美好、更多元、更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