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安樂士多畫畫畫 90後建築畢業生續記樓梯舖消失後
土瓜灣下鄉道安樂工廠大廈曾有個樓梯檔叫「安樂水電工程(士多)」,82歲的英叔在只有二三十呎的樓梯底營生半個世紀。去年10月初大廈法團通知他檔口違反建築物條例,須在3周內遷拆,引來媒體爭相報道,熱心人士更跨區來看英叔,幫他買走積壓的存貨。
3個月人去樓空,再無人提起這個樓梯角落有過的故事,惟獨一個後生仔——讀建築出身的鍾智豪(生豪),仍在默默為消失的安樂士多做記錄。
冬日下午,下鄉道上吹着陣陣陰風,生豪站在街邊,手托畫簿抓着鉛筆,對住安樂工廠大廈D座空空餘也的樓梯角落畫畫畫。
安樂士多消失了。生豪記得是去年10月24日那天,大廈法團請了一個師傅來動手清拆,「聽師傅說,英叔望住他動手,流了一滴眼淚。自那天起,他日日依舊回來。我碰見過他幾次,大家互相問候一下:近來做些什麼呀?他說坐坐行行,每日在這裏坐坐睇睇報紙,行行(對面的)公園。」
聽見生豪講起英叔,揸貨𨋢的阿叔忍不住搭訕:「佢上晝多數喺度,就坐嗰度。」阿叔順手一指升降機房旁邊一張椅,靠牆還有兩把寫着「安樂電器」的木梯和一個白鐵信箱,「咪係英叔嘅囉!」
樓梯舖 空間運用的智慧
「傳媒稱他『英伯』,我們樓上樓下街坊都叫他『英叔』,習慣叫他的舖做『安樂士多』。士多原名叫『安樂水電工程』,七八十年代土瓜灣工業興盛,這區有好多玩具、塑膠及製衣廠,工廠大廈對水電維修需求大;後來工廠遷上大陸,英叔慢慢轉型賣煙仔賣汽水。」
22歲的生豪,去年8月來看安樂工廈的朋友,當時他正要為中國四川一個有二三百年歷史的村落做紀錄,朋友建議他也記錄英叔,他欣然接受,對英叔的空間運用很感好奇:「樓梯底愈向內,(天花)愈斜的,最矮的地方甚至不足一米。他的舖有兩個大招牌,油漆的質感加紅白兩色,與現在的多彩閃閃炅不同,好實在。而且舖名配合大廈名稱,安安樂樂,好吸引。」生豪也發現,在豆潤大的小舖,英叔一對巧手做了好些隱藏了的暗格。
記錄一個平常人的歷史
第一次見英叔,生豪以為他好惡,不似有講有笑,「之後我日日來買烏龍茶。他初時不出聲,後來會問我『食咗飯未?』」生豪問准英叔做了些測量,又問小舖的歷史。
「關於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工業發展,聽一個有經歷的人講出來好得意。以前讀歷史都是大事件、權貴的歷史,少了平常人的關懷,現在由一個小點去看回大的脈絡。」原來生豪喜歡讀歷史,很想去記錄「一個人的歷史」,就由英叔開始。
「他用了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在這小小的空間,我想記錄這個空間的演變。」一般人用文字、插畫去記錄,生豪也會;同時罕有地用上建築的測量圖去再現安樂士多,憑着手上一些數據,他重構士多的側面圖、平面圖和切面圖。
另外,他會補畫小舖一些物件,尤其是英叔的手藝,「裝汽水的木盒是他手造的,木櫃也是他手造的;那個年代好普通,現在沒有了。」速寫、文字、建築繪圖……整理這些紀錄之後,他將於同區的牛棚藝術村佈展。
在記錄、再現安樂士多空間運用的過程,生豪不斷問:它的清拆雖有法可循,但執法是否也應容情?「安樂小舖存在幾十年了,對大廈、街坊並沒有壞影響,相反它令大家都方便了,英叔有心有力,但無店可做,非常可惜。當局為何就不能讓這些小店自然消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