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景點裏的人】台南神農街商業化隱憂:嘈雜、與歷史脫節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編按: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歡慢活,以緩慢、人文氣息聞名的台南逐漸成為香港人的旅遊熱點。在小確幸的風景下,生活在其中的人有着什麼樣的故事?
神農街可說是香港人到台南的指定行程,走在街上,隨眼一看都是清朝時期建築。近年這條街開起不少精品店、咖啡店、小吃攤,每逢假日都引來不少遊客,前兩年有住戶投訴,更在屋外貼上「請輕聲說話」等告示。究竟一條商住混合的街,怎樣才是最好?現在的商店,又能否與原有的文化歷史配合?

神農街近年成為旅遊景點,遊客過多卻對住戶造成困擾。(黃妍萍攝)

遊客擠進街道 半夜酒館客人喧嘩

近年台南成為旅遊聖地,許多人都喜歡它的人文氣息,當中的神農街也成為旅客必到之地。然而商店的旁邊就是住戶,前兩年住戶不滿遊客太吵,在門外貼上「請輕聲說話」、「尊重隱私、請勿拍照」等字句。

住在街上已50多年、也有開店的辛先生說:「他們沒有去顧慮,這邊是有店家也有住的。」神農街外面就有酒館,曾經有人半夜大喊,辛先生說都會被吵醒。「有個(住戶)是做菜市場的,四、五點就要起床,也被喊醒。」除此以外遊客還亂掉垃圾,住戶都只好自己撿起。

二十年前海安路擴闊道路,當局要求附近住戶搬離,人口已有減少,這幾年街道變成景點,房價上漲,又有一些人搬走。有租戶估計房價上升了3倍,最近才有1戶賣了房子。「以前每家都有很多孩子,一家住了10多人,比較溫馨。」辛先生說:「以前都不會關門,大家會互相聊天。」現在鄰居搬走,商店增加,昔日密切的關係已有點失色。

辛先生在神農街開始多人來訪時,將家旁邊當倉庫的房子清出來,賣些陶器幫補生活。(黃妍萍攝)
隨着神農街成為景點,房價上漲,最近才有將老屋人賣出,現正在裝修,未知用途。(黃妍萍攝)

鄰居搬走 不再夜不閉門

但辛先生已適應了這情況,有店新開也會去聊聊天,「其他住戶也喜歡熱鬧,只是不要太吵。」辛先生說。「有人走動不是比較舒服,要不然像住在深山不是怪怪的嗎,外面有人走還有風景可看。」

然而,賣設計品的店家Ken認為現在街道氣氛已有點變質。「幾年前開店時比較安靜,不會太商業。就是一個舊舊的、漂亮的地方。」他說。「現在蠻多人在賣吃的,如果愈開愈多,會像是夜市。

昔日神農街附近有5條河,位處五條港地區,清朝以前,從大陸到台灣上任的官,要在附近下船,從神農街走出去市中心。這裏也曾是貿易中心,「人力車也要過來找客人。」許先生說。後來逐漸開了些布行、成衣製造的店,有不少做生意的人來往。

許先生很回味昔日的鄰里關係,也很認識神農街的歷史。(黃妍萍攝)

店家憂變夜市 居民望帶出昔日歷史

面對現在街上逐漸增加的小吃店、食物自動售賣機,住戶許先生說希望回復一點昔日的歷史味道。「現在全都是一樣,沒什麼特色啊。」幸而現在街上的廟宇仍然被保留,也設有地方文化館,有展版寫出該區歷史,偶爾也會辦導賞,讓人重新認識神農街的另一面。

時代一直改變,咖啡店、精品店、小吃攤在神農街上逐漸開起來,然而這或者不全然是居民最想看見的模樣。回望香港,深水埗大南街也開了不少精品、咖啡店。一條街的活化,也許不能忘記街道原來的故事。

一條商住混合的街,也許需要彼此互相尊重。(黃妍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