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租管|黑廁污水渠亂駁 間築社創App以科技揭示劏房亂象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早前提交意見報告書,向政府提出建議方案,然而民間對劏房管制提議一直未有間斷,繼關注團體連辦三場民間諮詢會後,協助劏房戶進行小型家居改善計劃的非牟利組織,下月將開設手機互動程式,透過兒童繪本、VR視角及AR體驗三種展示手法,讓公眾加深了解本港劏房家庭住屋情況,負責人稱曾見證廁所亂駁渠管的亂象,變相全屋播毒,促請政府規定每間劏房加裝U型隔氣管,提升住屋環境衞生。
「我哋見過最差的劏房設計,係見到成條大屎渠貫穿晒咁多個劏房家庭,只要中間有一戶塞咗,(條渠)最後嗰戶塞住倒灌入成間屋。」
建築背景人士成立 改善劏房家庭居住環境
關注基層住屋問題的非牟利機構「間築社」,2011年要由一班HKU SPACE建築系的畢業生成立,他們利用設計專業知識,由援助尼泊爾山區建造校舍起,以至近年在本港支援不同類型的不適切居所家庭,包括劏房、天台屋、鐵皮屋、貨櫃屋等住戶,提供小型家居改善計劃,小至維修廁所水箱,大至專門設計出書枱、可變形嬰兒床以及木櫈,善用每吋居住空間,為低收入人士、獨居長者或單親家庭提升居住環境質素,至今已有超過400個家庭受惠。
間築社總幹事游嘉樂表示,到訪過形形式式的劏房家庭,亦見過業主為求賺盡租金,將貨就價的土炮設計,「我哋見過最差的劏房設計,係見到成條大屎渠貫穿晒咁多個劏房家庭,只要中間有一戶塞咗,(條渠)最後嗰戶塞住倒灌入成間屋。」
受新冠肺炎疫情所累,間築社探訪劏房家庭的次數劇減,連帶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例如劏房繪畫設計比賽、木工教學坊或招募學生探訪家庭活動亦因由面授課轉為網課,被迫暫緩或取消,「過往一年因為疫症,我哋到訪疫房家庭次數減少咗,都減少咗一半或七至八成以上,而教班更加係重災區。」
疫下叫停大部分活動 團體創立數碼化應用程式
即使讓公眾了解劏房真實情況的活動取消了,但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在經濟環境走下坡的情況下,劏房住戶數目只會有增無減。間築社早前向藝發局成功申請資助,下月開設一個手機互動程式「盒子物語」,該程式提供三種展示形式,包括以兒童繪本手法,向未接觸過劏房環境的小朋友作簡介,讓他們更易理解基層兒童的住屋環境。
機構亦透過VR及AR體驗,讓公眾加深認知劏房戶正面對的狹窄住屋狀況,前者利用20多張過往探訪劏房家庭時拍攝的360度全景照,用家只要戴上VR眼鏡,便可模擬視角,呈現劏房大廳、房間以至走廊等堆滿家居雜物的環境;後者則利用成員建築設計專業知識呈現劏房演變,用家透過手機拍攝模式照向指定戶型圖(floor plan),程式便會自動呈現劏房立體構建圖,由展示外牆,再逐步展現內裏牆身間隔,以至床位及廚廁設計,全部圖示均來自真實一劏三、四,由500呎間到每間百多呎的住宅或工廈劏房單位,讓大眾甚至外地人了解現存劏房不合理、不具人性化做法。
冀租管方案加入每戶必裝U型隔氣管
運房局轄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今年3月底向政府提交意見報告書,就租管方案提出一系列意見及建議,政府經考慮於今個立法年度內盡快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草案。間築社曾於去年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記者會表達對劏房廁所不合常理的設計造成衞生欠佳的憂慮,游稱今次正好借助手機程式AR或VR體驗,由紙本轉為數碼化展示,進一步解述劏房亂駁污水渠的問題,「正常做法係鑽地或升高地台去做(U型隔氣管),但係有啲劏房完全無做呢樣嘢,直接將條管放喺地板上走渠,完全唔合格…我哋明白(劏房)好難一時三刻取締到,但如果每一個劏房住戶都有一個U型隔氣管或者有個窗戶喺廁房內,而唔係一個黑廁就更好,否則住屋環境會變得更惡劣。」
藝發局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特別資助「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計劃),期望啟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創意,藉着科技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數碼製作),以藝術回應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生活模式大變的社會,促進社會共融及與受眾互動,擴闊大眾對藝術的認識和投入,讓藝術更進一步融入生活。
計劃共收到256份合資格申請,最終獲資助的68個項目涵蓋不同藝術形式,當中間築社獲資助開設手機程式,讓公眾了解本港劏房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