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張老香港霓虹招牌手稿曝光 理大學者:一個招牌一個故事
香港不少霓虹招牌近年陸續被政府部門以結構安全為由拆走,相關行業亦因疫情停產,步入式微。有研究香港霓虹史的理大學者趕在行業湮沒之前,向本港一間擁有近70年歷史的老字號招牌製造廠,收集逾700張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彩繪設計草圖,正編集成「網上圖書館」,除了向公眾展示分享外,還希望帶來迴響,為部分「不明來歷」的霓虹招牌草圖導入新線索,做到「一個霓虹一個故事」。
「呢幾年多咗人知道我對呢樣嘢比較熟悉,上月先有電影院邀請我去睇《攻殼機動隊》內部場次。」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郭斯恆將戲票放在電腦枱旁,一邊瀏覽手稿庫一邊如是說。
「以前行入一條街,放眼望去都係霓虹招牌,等你知道呢度係賣緊咩,好似你未消費,你嘅視覺享受消費咗先。」無論是日本動漫版的《攻殼機動隊》,又或電影《信用欺詐師JP》或《銀翼殺手》,甚至本港微電影的MTV背景取材,均透過香港五光十色的霓虹夜景作出不同程度致敬,然而近年屋宇署以不合標準或有潛在風險為由,頻頻拆走街道上的霓虹招牌,加上疫情影響,新餐廳、麻雀館或酒樓劇減的情況下,招牌已買少見少,形同一個熄了燈的香港。
「五十年代起家的南華,當年做到好大,燈箱招牌的火牛都係佢哋自家團隊製作出嚟,東主甚至獲邀到日本,同當地霓虹師傅交流創作心得。」
龍頭霓虹招牌廠房藏大量珍貴手稿
有見及此,郭斯恆近年致力訪問製作師傅及招牌製造廠,期望趕在行業走下坡及老師傅退休前,盡量蒐集更多本港霓虹燈歷史。他輾轉間找到本港屬於霓虹燈界龍頭的南華霓虹燈電器廠。「五十年代起家的南華,當年做到好大,燈箱招牌的火牛都係佢哋自家團隊製作出嚟,東主甚至獲邀到日本,同當地霓虹師傅交流創作心得。」
南華霓虹燈電器廠尚有另一個「寶庫」,便是蘊藏大量設計圖紙,他記得大約2015年至2016年之間,曾獲邀進入南華霓虹燈電器廠參觀,面積大約5,000多呎的廠房內,擺放多張製作霓虹燈管的枱面,下方設有貼上鐘錶、餐廳、酒吧、家庭電器、銀行、當押等分類的抽屜,打開便發現有數百張霓虹招牌設計草圖,全部已塵封多年無人打理,最終獲東主一口答應,慷慨全數送贈作歷史保育用途。
「七百幾張霓虹手稿,有二百幾張係為餐廳,茶樓等飲食業設計,仲有一啲已消失的行業,例如雪糕舖、蔗汁店,當年最出色的霓虹招牌仲有舞廳,因為係晚上開業,個招牌一定用七彩燈飾營造艷麗效果。」
設計草圖上鋪牛油紙模擬亮燈效果
郭的團隊經收集及整理,再進行分類,結果發現700多張50年代至80年代之間的霓虹燈設計草圖,全部均是由俗稱「畫佬」的畫手稿師傅,一筆一筆畫上的設計草圖,圖內既有細致的字體及公仔圖案設計,部分還加上牛油紙模擬亮燈效果,圖中亦有列明南華霓虹燈廠基本資料,包括當年七個字電話號碼、保險公司為招牌投保的資料、雙方簽署,每一個細節均承載着當年香港的繁華。「七百幾張霓虹手稿,有二百幾張係為餐廳,茶樓等飲食業設計,仲有一啲已消失的行業,例如雪糕舖、蔗汁店,當年最出色的霓虹招牌仲有舞廳,因為係晚上開業,個招牌一定用七彩燈飾營造艷麗效果。」
「有啲霓虹招牌只有設計圖,又無地址,完全唔知喺邊度出現過,希望有巿民睇到,可以用一張舊相或者係當年老舖的第二、三代人講返個歷史出嚟,咁樣一個霓虹燈招牌就代表一個香港人的故事,成件事會變得豐富立體得多。」
舊草圖放上網 盼有老店後代講歷史
郭教授早前成功向藝發局申請「Arts Go Digital 藝術D平台」款項,目標在6月前將所有霓虹燈手稿分好類別後放上網,供大眾鑑賞當年那個繁華的香港夜色,他更希望為更多不明來歷的燈箱招牌牽引出更多線索。「有啲霓虹招牌只有設計圖,又無地址,完全唔知喺邊度出現過,希望有巿民睇到,可以用一張舊相或者係當年老舖的第二、三代人講返個歷史出嚟,咁樣一個霓虹燈招牌就代表一個香港人的故事,成件事會變得豐富立體得多。」
藝發局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出特別資助「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計劃),期望啟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創意,藉着科技發展數碼或虛擬的藝術內容(數碼製作),以藝術回應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生活模式大變的社會,促進社會共融及與受眾互動,擴闊大眾對藝術的認識和投入,讓藝術更進一步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