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水塘處大嶼山命脈 60年代建大壩貫通東西 最乾淨食水輸港島

撰文:萬里機構
出版:更新:

石壁水塘,在大嶼山西南面;面對南中國海。右鄰大嶼海峽,背靠鳳凰崇山;西擁狗牙峻嶺,氣象萬千。此即石壁鳳凰之大觀也。
(以下內容節錄自《漫步遊水塘》。)

騰飛天馬 自天東北而降

香港島如跳蚤,大嶼山則如飛奔天馬,頭向西南,尾自東北,以二十一點五里長巨大身形,從天而降迫使馬灣旁水道,成為水流急迫的汲水門。分流角的嶼南界碑是馬咀,分流砲台、石圓環是繫於馬鼻的鈴鐺,鹿頸山是屈蹄收縮準備躍出的前腳;芝麻灣粗壯後腿屈曲蓄勢待發,完成躍奔狀態;大澳的羌山、虎山,至東涌灣口,是洶湧飛沓的鬃毛,大輋峒至花瓶頂是飛揚的馬尾,銀礦灣是馬屁股,周公島、喜靈洲、長洲、石鼓洲是牠放下來的廢物。石壁水塘在頷項之間,這正是咽喉位置。正是命脈所在,而石壁水塘,正是日常生活飲食所繫的命脈。

▼▼▼點擊睇石壁水塘及附近景點▼▼▼

+10

造成大欖涌 找到石壁村

當五六十年代,手工工業正值騰飛。每家人都清晨起床,吃點早餐便準備上班去,街上人來人往,巴士擠得抖不過氣,生活特別忙碌,人口也急升,用水決不短缺,當局造完九龍及大欖涌水塘,便急急在大嶼山找到鳳凰山下,選址石壁村山窩整塊谷地,造一個石壁水塘。因背靠都是高山,只要將面海的谷口造一條堤壩,便可以蓄水成塘了。於是一邊在羌山南坡、大浪村東,與水口半島西面,將山谷口築條大壩攔着,並遷去原住於谷內的石壁大村、墳背村、崗背村、坑仔村遷離,墳背村遷到現大浪村新址。

水塘建大壩 壩路貫東西

這水塘的建設,亦使整個大嶼有最大得着,就是利用堤壩作為貫通整個嶼南及羌山、昂坪的交通,從此大澳與東部梅窩、北部東涌得到聯繫,更把大嶼山和城市可以接通,自然這又有待青馬大橋接通之後。這是舉一得三的效果。

石壁供水 過海香島

石壁大壩並無溢洪通道,因壩下是懲教所,大量房屋在壩底,故不能效法大潭在壩頂作任何溢流工程,而改在水口方側造溢洪道,滿溢的水流進孔道後,不是入大海,而是通過管道經周公島再輸到香港摩星嶺沙灣去。照觀察,大嶼石壁的泉水是最少受城市污染的最乾淨的食水。

南宋稱大溪 荒誕叫屯門

大嶼山在南宋時與香港一起,都叫大奚山,其後亦叫大崳山、大漁山、大魚山、大庾山,竟有稱「屯門島」,大豪山、大濠島,最後仍稱島的,則是現在的「爛頭島」。

最早猺人住 亦說有人魚

石壁很早時已有人居住,史載是猺人,即被勞役的人,又有相傳是有魚尾人身。石壁壩下古石刻是石器時代的例證。為旅遊添興趣,壩下何不塑巨型人魚雕像,遊人可增加打卡點。

墳背改宏貝 今叫大浪村

從宏貝路往大浪灣有十餘戶從石壁搬來人家,村內直街一條,家家向海,街道整潔,首戶有汽水士多供應的小店人家,曾與戶主聊天,說搬來此處貪其清靜方便,原來他們家有汽車代步!灘側有二帝廟,型按壩下原廟興建,海灘清爽。小學一家已塌頂。

巴士上到昂坪 拜佛觀日均可

宏貝路口有巴士,終點昂坪,前往昂坪大佛十分方便,心經簡林必遊之地,雄偉大殿後連萬佛殿,更宏偉,所供奉的佛名非普通輩所易記。

登鳳凰觀日出是旅行界每年盛事,庸社每年十一月初必預訂寺方數百床位渡宿,方便凌晨三時起床吃過粥麵,廣場集合,鳴哨起步,人人手電齊明,造成火龍,從天梯腳一直延到登山口,非常壯觀,北風怒號之夜,必定看到冉冉日出。

石壁水塘背靠的鳳凰山,實有兩峰,鳳峰和凰峰,高七百三十三米,鳳峰略高凰峰少許,由於兩峰相距甚近,從山下望之,尤其在某些側位,只見兩峰相疊合而為,只得單峰頂端被砍,於是村人呼此為爛頭山,洋人聽此名而音得爛頭島,此為英文及之由來。

故提議增加旅遊神秘感,請藝術家造人身魚尾人魚造像,增加遊趣,不致單調乏味。

書名:漫步遊水塘
作者:黃梓莘
作者仰古人行山為樂,尊祟遠足泰斗李君毅,多年來將記行文字投稿至報章,積多卷並印為書冊,目的是推動本地行山活動,喜見如今已成風氣。眼見水塘內蘊極具可觀之處,不宜遺珠,遂有聯合王新民兄出書之舉。

【本文獲「萬里機構」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