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有睇頭】新潮共享工作空間連續進駐 留舊裝保存地區特色

撰文:盧瑛婷
出版:更新:

近年co-working space(共享工作空間)在香港慢慢興起,讓喜愛靈活性的公司和自由職業者可擁有一個更方便、輕鬆的工作環境,不同公司和個人之間又有靈感的交匯。這類空間一般有辦公室間隔以及長短租辦公枱可選,方便不同客戶的需要。
在港鐵通車後愈發熱鬧的西環,近月多了共享工作空間,裝修保留原汁原味,又有少少工業風的生猛。價錢由個人辦公枱日租300-400,至公司客戶辦公隔間月租8,500不等。這類聚集中上環居多新潮空間,為何選址西環呢?

巨大的落地窗,可以望到外面街景。(受訪者提供)

兩個星期前,Garage Collective在西營盤一座住宅大廈的地舖開幕。黃色鮮豔的招牌,巨大的落地玻璃框起前面的干諾道西,高達6米的樓底,一邊是小小素食店,另一邊陳列本地設計師時裝。地下有木製橫桌,上層是各式辦公枱及大大小小隔間。

這個前身為存放咖啡的貨倉,被本地共享工作空間公司Garage Society改裝成了新潮而又粗獷的新據點。

舖位租金與上環寫字樓差不多,但創辦人Elaine稱勝在有特色,可以讓不喜歡寫字樓返工感覺的人也能來尋找靈感。(受訪者提供)
裝修上保留之前倉庫鐵閘。(盧瑛婷攝)
Garage Society創辦人Elaine。(受訪者提供)

倉就要有倉的模樣

辦公空間彷佛從來是中上環、東區、尖沙咀等的名片,Garage Society創辦人叢曉日(Elaine)坦言,比起自家公司在中上環兩間分店,她更喜愛這裏。總投資過千萬元,裝修亦6百萬左右,而設計上最重要的是,不能與社區格格不入。

「這個舖位一見到我就很鍾意。香港剩下的傳統特色建築不多,這裏還是一個地面的貨倉,與傳統商業寫字樓真的很不同。所以設計上盡量簡約、原始又自然,為什麼要將一個倉變得不似倉呢?」她說。

怪不得空間內仍有凹凸不平的磚牆,甚至保留了以前貨倉的鐵閘。即使在二樓,Elaine亦盡量保留高樓底,沒將空間劏細,「不然大家好像在鞋盒裏辦公。」過去業主留下的木雕招牌,她亦吩咐裝修師傅保留,打算修復還原。

thedesk每間辦公室都設有窗戶,可以望到不同的街景,Thomas希望自然光有利客人工作。(盧瑛婷攝)
thedesk創辦人之一Thomas。(受訪者提供)

與不同商戶建立聯繫

另一個亦由本地人創辦的共享工作空間thedesk,在今年中於石塘咀皇后大道西悄悄開業。低調的外墻和小小的門面,乍看讓人以為是咖啡館,走進去才知道別有洞天:一共三層,地下還有後院可供BBQ,最上層是寬闊的以辦公室為主的空間,每個隔間都有窗戶迎接自然光。

「西環有好多不同元素,有中有西,夜晚亦有很多人過來食飯打卡。鍾意co-work的人未必鍾意在CBD擠逼,反爾鍾意有趣少少的社區。」創辦人之一許飈(Thomas)說。這裏位置亦近香港大學,許多企業可在此開展項目,方便大學生來實習。

此外,空間內正展出本地藝術家作品,展品幾個月換新一批,讓他們有更多曝光機會。Thomas又稱,過去半年一直嘗試與社區融合,裝修上保留原租客的磚牆,經營上與周邊新老商戶建立聯繫,例如可向外籍客人介紹附近的燒味店,亦歡迎其他舖頭的客人來此,同時在Facebook介紹西環的動向。

後院保留原來磚墻,又可以在此BBQ,大搞聚會。(受訪者提供)

在改變中捍衛原來的特質

Thomas指出,如今全港大約有60個共享工作空間,合共約6萬平方米,相比起現有的寫字樓空間,仍是尚待挖掘的巨大市場。thedesk的客人大部分從事創意及科技產業,不喜歡太沈悶的工作環境,希望在有趣的舊區讓創意大爆發。

Elaine也說,選址西營盤勢必將參與此區慢慢士紳化的改變,但她希望帶來正面的影響。「我們作為營運商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在參與改變的同時,亦可捍衛到一些原來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