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NGO深耕社區 助威爾斯老街華麗轉身
荒廢的建築、稀稀落落的人流,唯有零星快餐店和慈善商店仍然駐守——英國威爾斯第二大城市Swansea的High Street曾經是這樣。
在租金高企的城市裏,創意產業常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香港藝術家不少次進駐工業區打破工廈的刻板印象,後來卻因政府活化工廈政策和飆升的租金被迫離開。Swansea的High Street亦因着藝術家們和NGO的不懈努力,搖身一變為時髦的創意街區,多少藝術作品和新創作靈感在此迸發。但街道的命運百轉千回,不知未來這條High Street又會否面對被大財團壟斷物業的局面?
Swansea的High Street有過它的輝煌年代。這條連接火車站與城中心的主要道路,過去常常是熙熙攘攘來購物的人群,後來隨着租金升高,網上購物興起,又面對着新購物中心的競爭而逐漸蕭條。
在英國,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少數。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與研究機構Springboard在今年8月共同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英國商舖的空置率已達到10.1%。
High Street並沒因此被遺棄。今時今日,這條大街已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藝術部落,有畫廊、舞蹈工作室、酒吧、戲院,亦有五彩繽紛、令人玩味的街頭藝術。
「正是社區中人的不懈努力令這一切發生。每一次聽到類似的轉變我都很激動,但很可惜不是所有相同狀況的地區都能有人來推動變革。」零售業專家Mary Portas說道。她在2011年為政府撰寫了一份關於如何重振英國主要商業幹道的報告。
對連鎖品牌說不 街頭藝術宣告復興來臨
在High Street的活化過程中,一個名為Coastal Housing的NGO是主要的幕後推手。它買下空置的建築,建造公寓,又翻新商店以及辦公室,注入資金達2,500萬英鎊。
改造計劃亦很簡單——向創意產業提供平租的空間,吸引他們之後,希望愈來愈多的類似租戶能夠隨之在這裏落腳。如果只是一味想省力,將空間租給大牌零售商當然回報更高,甚至接到過如Subway和Greggs等連鎖品牌投來的橄欖枝,但Coastal Housing卻始終堅持High Street為創意聚落的定位。
Jonathan Powell所工作的Elysium Gallery & Studios便是這條大街的首批新成員之一,這家NGO於去年入駐,主要租出工作室給藝術家創作。「我們來的時候這裏真的很荒蕪,只有三四家店舖,大多是酒水商店。」Powell說道,「雖然現在還存在許多問題,但人們正在不斷為這裏注入生機,只是要慢慢來。」
但真正宣告High Street的輝煌時刻再度來臨的,還是一幅巨大的影星「玉婆」伊莉莎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的街頭畫像。在Volcano Theatre的外墻上,這位已過世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虎視眈眈地望着路過的人們。畫作作者為大熱畫家Charles Uzzell-Edwards,或更多地以「Pure Evil」的名字為人熟知,對他來說,他曾在High Street度過美好時光,因此希望能在這次的大變身中貢獻一份力量。
社區改造要由心出發
High Street的復興,對本地人來說意義非凡。
Galerie Simpson的老闆Jane Simpson正是在Swansea長大。3年前,她辭去倫敦的工作回到家鄉,欣喜地發現新的創造力與自信心正在這裏形成風潮。
「Swansea已經大不同了,到處充滿着活力。我們不是Cardiff(威爾斯第一大城市),亦不需要有宏大的發展計劃,我們甚至可以更特立獨行一些。」她說。
Portas認為High Street的華麗變身可以為英國其它類似的街區提供實踐經驗,正是社區中一群有心人推動了這樣的變革,並不是遲鈍的政府機構。「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足夠的視野。促成這件事的人們,本身就深耕於這個社區。只要始終有人住在這裏,就始終有改變的可能。」她說。
資料來源: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16/oct/08/art-restarts-heart-swansea-high-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