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緬過去】基層導演及編劇 以音樂劇重現獅子山精神

撰文:陳霄澤
出版:更新:

冼振東,一位70後的舞台劇導演,外型陽剛魁梧,說話時聲如洪鐘,身邊的人都愛稱他做「大佬東」;張飛帆,一位80後的編劇,談吐斯文有禮,給人的形象就是活脫脫的一位讀書人。
兩人性格和形象截然不同,也出生於不同年代,可是兩人只要一碰頭便會聊個不停,異常投契。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原來都對舊香港情有獨鍾,甚至促使他們共同創作出一齣關於香港60年代的音樂劇《時光倒流香港地》。

《時光倒流香港地》是一齣由恒生銀行和恒生青少年舞台合作的音樂劇,由41名中、小學生演出。講述來自現代的主角小琳,回到60年代的深水埗,遇上年輕時的外婆阿慈,並一起經歷當時香港的艱苦生活。過程中小琳化身成「女飛俠」行俠仗義,讓外婆明白到堅毅不屈的「獅子山精神」的重要性。
年輕的阿慈辛苦經營飯店,與一班街坊互相守望相助。(主辦方提供)

出身基層 生活艱苦但鄰里關係融

冼、張兩人坦言,60年代以前的舊香港,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但創作期間兩人仍會經常憶起童年時的生活情景。冼振東生於公屋家庭,是典型的「屋邨仔」;而張飛帆則是在土瓜灣長大,孩童時就在密密麻麻的舊唐樓間穿梭。兩人同樣出身基層,即使生活艱苦但鄰里關係融洽:他們自言會跟鄰居一起吃飯、追電視劇,與其它小朋友到處亂跑;因為牆壁間隔薄,有時會聽到鄰家吵鬧,也跟着揪心。而鄰居之間亦會互相幫忙看家,通常家裏總有鄰家的鑰匙,對彼此都很熟悉。在家不閉戶的日子裏,他們體會到何謂人情,何謂「獅子山精神」,在刻苦的生活中找到一點精神支柱。

沙展大天二(羅國豪飾,中)和警察到飯店「收片」,小琳游說阿慈不要就範。(主辦方提供)

人們都說從前的人比較重情,冼振東亦承認這一點,但他澄清這不過是樓宇結構改變下,在所難免的結果:「從前的公屋打開門就見到對方,現在的屋苑還有會所,每家每戶都重門深鎖,連鄰居姓什麼也不知道。」但他們仍深信「獅子山精神」是香港人所共同擁有,而且能夠橫跨時空,代代傳承。

張飛帆認為,縱使香港人的生活比從前富裕充足,可是不同年代的人,他們都有其生活難處。正因為每人要面對逆境,因此情感才能夠相通,他說:「劇中的小琳將『獅子山精神』帶給外婆,但同時這份精神又源於小時候從外婆身上學到,這正正代表一種精神的循環。」

原創音樂劇《時光倒流香港地》第二度公演,約40名中小學生載歌載舞,演繹出香港人拚搏奮鬥、刻苦自勵的精神。(主辦方提供)

三代香港人 重新演繹獅子山精神

當主流社會都說着「一蟹不如一蟹」的世代論述,批評新一代不捱得苦,罵他們是身嬌肉貴的「港孩」時。冼、張卻偏偏有着典型香港人不服輸的精神,讓41位青少年出演一齣有關60年代香港歷史的音樂劇,讓他們演繹他們心中的「獅子山下精神」。

雖然初期冼、張二人也曾擔心自己的決定,懷疑他們能否演繹距今半世紀的故事。可是這班一直都被看扁的「千禧BB」竟讓他們喜出望外,訓練正式開始後,他們的疑慮便一掃而空,因為眼前的這班年輕演員,竟能接受超出他們預期的嚴格訓練。

大天二到飯店捉拿女飛俠。朗奇為了保護阿慈,不惜以身犯險。(主辦方提供)

兩人最深刻的就是在「大追捕」一幕中,他們要演員圍着不停旋轉的中央舞台跑,然後用消防梯在舞台爬上爬下,甚至還要在旋轉過程中在舞台上做武打戲。過程中演員不但需要大量體力,而且還十分危險,有些演員也在過程中把手腳弄得瘀青。可是,他們在為期4個月,每星期3天,每天7小時無間斷的專業訓練裏,他們竟一次也沒有喊累。

那時候,兩人就在想,這不就是他們的「獅子山下精神」嗎?冼振東說:「我當導演那麼多年很少在排練中段就被感動,每次他們唱《獅子山下人》時,我都會不禁熱淚盈眶,因為他們正正代表着我們心中的香港精神。」

一齣圍繞香港60年代歷史的音樂劇,由一位70後的導演執導,一位80後的編劇創作,並由41名千禧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演繹。這支跨越年代的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城獨有的「獅子山精神」,即使歷經數十載,依舊埋藏在各人心中,始終如一。

朗奇與阿慈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團圓結局。(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