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開放日】解構清真寺 為何入面沒有畫像、雕塑?
九龍清真寺那白色的外牆像穆斯林婦女的頭巾,把清真寺緊緊包裹起來,與牆壁外面車水馬龍的彌敦道隔絶開來。
剛過去的1月19日是九龍清真寺開放日,很多人走進去參觀,一窺頭巾內的清真寺究竟長甚麼樣子——陽光穿透通花的牆壁,在青葱的地氈上烙下淡黃色的印,照亮三樓大殿的每一個角落,有西面墨綠色的拱凹位、上方金色的阿拉伯文字、有垂吊在天花的水晶燈、以及填滿這空曠大殿的男人。
有人張大好奇的眼睛問:「為甚麼這裏甚麼都沒有?」這裏看似甚麼都沒有,其實甚麼都有,披一襲暗藍色頭巾的導賞員脫小姐說。
攝影:李澤彤
步上九龍清真寺那曾被水劑染藍的十數級樓梯,敞開的深褐色大門旁有鞋櫃,造訪者需脫鞋方能進內。陰暗的廳堂中間擺放着一排排的椅子,坐滿聽伊斯蘭簡介會的香港人。廳堂右邊有兩個房間,一間有《古蘭經》錄音檔,另一間門外掛上「男士勿進」的牌子,裏面有數名穆斯林女子為參觀者披戴頭巾。
脫小姐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是一位穆斯林。這天,她披一件暗藍色的頭巾,穿一件普通長袖衣服及鬆身褲,在頸上掛一個咪高風,便帶領一行十多人開始九龍清真寺的導賞活動。
九龍清真寺於1896年建成,是九龍第一座清真寺,亦是全港最大的清真寺,初建成時,主要供當時駐守威菲路軍營的伊斯蘭教士兵使用。後來軍營清拆,清真寺原址重修,其後一直屹立至今。
《古蘭經》的語言:阿拉伯文
清真寺的二樓是女層,男性不能進入。狹隘的走廊兩旁有數間房間,裏面坐滿披頭巾、穿罩袍的女子,每人手中都拿着阿拉伯文字的《古蘭經》在低頭誦唸,有人偶爾停下,用鉛筆在《古蘭經》上畫下記號。
脫小姐說,這些女子正在上課,學習阿拉伯文。《古蘭經》原文用阿拉伯文撰寫,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造物主」(阿拉,Allah)的語言,因此文字中的內涵只有在阿拉伯語中才能完全體現,如果翻譯成其他語言,意義就不完整。「所以只有用阿拉伯語所寫的《古蘭經》才能叫《古蘭經》,其他語言只能稱之為《古蘭經譯本》。」
大殿的通花牆與洋葱頂
然後我們沿着旋轉的樓梯走上三樓,從側門進入大殿,眼前頓覺豁然開朗,這裏沒有二樓的走廊、房間,而是一個空曠的殿堂,地上鋪着一張張長方形的地氈,地氈上半部分一片青葱,底部有酒紅色的花紋。大殿四周有雪白通花的牆壁,陽光穿過通花照進來,即使沒有燈光仍把大殿映得一片澄明。此外,大殿上就只有數條支撐用的大理石石柱、吊在天花的水晶燈、及一面凹下去的墨綠色牆壁。再沒有其他裝飾。
「有沒有發現,這個大殿十分光猛、通透?」脫小姐問,然後自答:「這是因為清真寺是一個讓穆斯林聚會、做禮拜的地方,大家一行行、密麻麻地站在大殿裏做禮拜,空氣流通很重要,以前沒有冷氣,所以樓底要高、牆壁要通透。這也是為甚麼清真寺都是洋葱頂。」她指着大殿中間高高隆起的圓頂,從外面看,正像切開一半的洋葱。
西面是造物主的方向
「可是為甚麼這裏甚麼都沒有?沒有神的畫像、雕塑?」有參觀者舉手問。脫小姐笑了笑,似乎早已料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相信,創造萬物的真主不能被任何東西所代替、描畫,所以清真寺沒有任何畫像、圖像、雕塑,造物主是無形的,衪就存在在我們的四周。」
如果真主無形,穆斯林又如何向真主祈求、禮拜?脫小姐指指她身後一處拱凹的墨綠色牆壁,「這裏是西面,麥加的天房就在香港的西面,全世界穆斯林做禮拜時,都要面向麥加天房的方向」。拱凹處上方有一行金色的字體,脫小姐以一口流利的阿拉伯文誦唸一次,然後用廣東話解釋:「這句說話的意思,就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差使』。這是伊斯蘭的作證詞。」步入大殿,看見這拱凹及作證詞,穆斯林就知道,這就是他們要朝拜的方向。
伊斯蘭有五大功修:
一、證信。指當一個人相信真主存在,並願意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差使時,只須口唸:「我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證,穆罕默德是主的差使。」那人便成為穆斯林。
二、禮拜。穆斯林每天需向真主禮拜五次,分別是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及宵禮。他們相信,禮拜是伊斯蘭的基柱。
三、天課。《古蘭經》規定,穆斯林每年需要把部分剩餘的錢財,按固定比率捐予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
四、齋戒。伊斯蘭曆每年九月(即萊買丹月,Ramadah)穆斯林從每天破曉至太陽下山期間,都不能進食、喝水,及進行男女房事,稱為封齋。即至下山後方能進行以上活動,稱為「開齋」。齋戒被視為穆斯林學會「忍耐」及「無私」的考驗。
五、朝覲。朝覲即是響應真主的號召,前往聖城麥加參加紀念真主的儀式。身體狀況良好,以及經濟情況許可的穆斯林,一生人最少要朝覲一次。
脫小姐頓一頓,待來者都消化完這句作證詞的意思後,又向眾人解釋:「這個凹下去的地方,原來是教長站立的地方。進行禮拜時,教長會帶領信徒誦唸《古蘭經》章節及讚頌造物主的詞句。由於清真寺空間太大,以前沒有咪高風,便把教長面向的地方設計成拱型,讓所有信徒都能聽見教長的誦唸。」
三樓男士用 「女仔冇必要上嚟」
「女生不能上來三樓禮拜。」脫小姐輕描淡寫地說。現場有人問:「為甚麼?」脫小姐答:「女仔沒有必要上來。伊斯蘭十分注重男女有別,因此禮拜時男女一定要分開做,避免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事實上,在三樓大殿和洋葱頂中間還有一層,脫小姐說,以前四樓是女信徒進行禮拜的地方,後來她們都留在二樓進行,四樓便很少使用了。為了安全,清真寺最少會分兩層,下層是男士進行禮拜的地方,女士則在上層,如果無法分層,則在同一層內劃一角予女士使用。
尖塔上消失的召喚:快來禮拜吧
四樓外面有一片平台,平台的四角有四座白色的尖塔,脫小姐說,這四座塔叫「宣禮塔」。穆斯林每天要進行五次禮拜,每次禮拜前約十至十五分鐘,會有負責的穆斯林以阿拉伯文誦讀一次喚拜詞。這時候,穆斯林(尤其是男性)便會開始淨身,洗臉、手、腳,然後前往清真寺進行禮拜。
「以前負責召喚的穆斯林會站上尖塔宣讀喚拜詞,後來有了咪高風,加上清真寺在鬧市中,政府憂慮此舉會擾民,便不再使用尖塔了,尖塔慢慢變成裝飾品。」脫小姐說。
「禮拜是我們與造物主的溝通方式」
下午1時正,清真寺內突然傳來一段如歌般的阿拉伯語——真主至大!我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證,穆罕默德是主的差使。禮拜時間快到了,快來禮拜吧,快來成功吧——這是喚拜詞。
進行晌禮(Zuhr)的時間到了。一個個五官深邃的男子走進清真寺,在洗手間內小淨過後,馬上進入三樓的大殿。他們赤着腳,踏在青色地氈的花紋上,肩並肩,雙手打開,手掌向着肩膊,表示開始禮拜。
然後整齊地跟隨教長的領導,站立、鞠躬、叩頭、跪坐,期間他們豎起食指,代表「真主獨一無二」。重複數次後,他們把雙手打開、合拼置於胸前,尤如讀書的樣子,口中唸唸有詞。這是在禱告,每個人向真主訴說自己內心的說話。
最後,他們扭頭,先看看右邊肩膊,再看左邊肩膊,表示禮拜儀式已經結束。
「禮拜是我們與造物主的溝通方式,表達我們對造物主的崇拜,並從誦唸《古蘭經》經詞中,了解造物主對我們的教導,反思我們有沒有做一些違悖真主教導的事。」脫小姐解釋道。
今世是耕耘 下世是收穫
禮拜結束後,有人離開,有人互相擁抱,還有人坐在原地,進行個人禮拜。原來,五次集體禮拜是功課,像每天必修的學分,個人禮拜則是額外的,做了可以加分。穆斯林相信今世及後世,認為今世是耕耘,後世是收穫;今世短暫,後世永恆。人死後有末日審判,並以天堂為賞賜,火獄為刑罰。
很多人提起伊斯蘭,都會聯想起「恐怖分子」,脫小姐覺得,這是大眾對「伊斯蘭」的誤解,「《古蘭經》教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古蘭經》六章151節有一段是這樣的:「你們應當孝敬父母;你們不要因貧窮而殺害自己的兒女【……】你們不要臨近明顯的和隱微的醜事;你們不要違背真禁令而殺人,除非正為正義。」
直至下午4時40分,一個接一個的男子又回到滿隘陽光的大殿,進行當天第三次禮拜——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