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導賞團】童眼看社區 10歲女孩導賞推土前的土瓜灣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星期天(8月28日),記者參加了土瓜灣故事館(土家)的兒童導賞團。故名思義,導賞團由10歲女孩林阿真帶領遊走土瓜灣。這趟導賞與別不同,導賞員看到相熟街坊會撲向對方,會大喊對面街朋友的名字,會即興加入自己喜愛的休憩地方,走得慢她會氣惱,然而你走失了,她會跑到老遠把你找回來。
參與其中,不妨蹲低一點,再蹲低一點,用小朋友的視角看一下土瓜灣。

在土瓜灣兒童導賞團的同日,土家也在鴻福街空地舉辦了遊戲攤位。(李慧筠攝)

我是導賞員林阿真

早上12點45分,林阿真數人頭,邊問土家的哥哥姐姐:「還有兩個人遲到,唉呀,他們可以快一點嗎?」

林阿真自小在土瓜灣長大,是鴻福街人人皆知的「街童」。林阿真固然不是真名,她束一頭短髮,戴眼鏡,說話直率,土瓜灣故事館社區工作者小田說她像林阿真,阿真就成為她別名。

「我叫芷晴。土家本來是『昌興雞鴨』,現在關注土瓜灣重建,有不同的小朋友玩具,逢星期三有維修香港。喔,我們可以出發。」嬌小的阿真戴起咪高峰,似模似樣。

十歲的土瓜灣女孩林阿真。(李慧筠攝)

第一站:街坊的衣、食、住、行

她領一眾人走到鴻福街空地,頂好粉麵的老闆好奇地看着浩浩蕩蕩的來者。阿真解釋說:「我帶導賞。」轉頭又蹙眉呼喊:「喂呀,後面啲人行快啲啦!」

安頓好後,阿真開始擺手介紹小店,聲線有點緊張,但咬字很清晰:「鴻福街好多舖頭,例如家樂超市、頂好粉麵,餅店等等。家樂超市賣好多零食、飲品、雪糕和雪條。頂好有通粉、麵。頂好有隻細貓,牠好乖的。」滴骰的小貓應聲出現在舖前,阿真立即趨前發出「喵喵」聲逗牠。

她離去前不忘提醒:「導賞之後,你們可以到貴記買豆腐、豆漿。」大家都笑她掛住食,但回神一想,食店之於社區是必需品,真正生活在這裏的人就會記得,哪一店好吃,哪一家店賣什麼。

阿真說,頂好粉麵的通粉最靚。(黃永俊攝)

轉入啟明街,某店舖正播放着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走過的電器維修店,在假日拉上鐵閘,閘上是老伯拿着「勝利電視」招牌的圖案,阿真有份一起畫。她熟記區內哪一家店的鐵閘,土瓜灣小朋友有幫手塗顏色:「(土家和藝術團隊的)哥哥姐姐會先詢問店家,給他們看設計圖,約好休息時間才來畫。」

她帶我們看賣夜冷的綠色天地、銀漢街的織織團、她一家幫襯的眼鏡舖、買上學皮鞋的後巷小店,並講出它現在也兼賣舊書,土瓜灣細路的衣食住行。

「我們一家就在這裡配眼鏡!有時行過都會入去睇吓。」阿真介紹說。(李慧筠攝)

第二站:小孩子的秘密基地

基本嘢講完,當然要講「玩」。本來阿真和妹妹要帶我們到高山劇場去,在介紹劇場特色之前,阿真大叫:「大家可以在這裏捉15分鐘Pokemon!」天氣悶熱,猜想她們也有點累了。阿真跟妹妹走到涼亭下的石春路,立刻把咪高峰放在地上,脫鞋跑完一次,大喊好痛,回頭再跑。

有石春路當然跑上玩,連導賞參與者也不管啦。(李慧筠攝)

「不如帶他們去秘密基地啦!」一直跟隨導賞團的妹妹說。於是她們偏離原本行程,走到她們暑假七點起床去玩的樂民新邨平台。外傭們坐在地上閒聊,街坊玩乒乓球。記者問,秘書基地說出來不就公開了秘密嗎?豈料妹妹卻說:「知都無所謂啦。」

下一站的閩光書院,則是土瓜灣小朋友以前逢星期六補習英文的地方。但最近校舍變成幼稚園,補習暫停了,阿真噘嘴說:「無得再見和我們『打牙骹』的牧師了。」妹妹說好想下年生日可以再來補習,小朋友們會在樓層間捉迷藏。

第三站:即將重建的環字八街

到處都是地盤的土瓜灣,時時刻刻都傳來打椿或電鑽聲。

兩姊妹走近環字八街,兩旁店舖拉上鐵閘,而樓盤地盤就在不遠處。「我朋友的爸爸媽媽,都在這裏做車房或者經營其他店。」林阿真在較殘舊的街道停下,10歲的小女孩,對於重建並非一無所知:「有些店舖會貼出告示,新聞也會講哪裏重建。土家都會重建,但我們不知何時。」

在鴻福街望出去,破天樓盤很多。(黃永俊攝)
在這條路上,阿真不小心仆倒,卻旋即又爬起:「我唔驚死㗎!」(李慧筠攝)

兩年前,在土家開張第一日,阿真一家已經加入一齊玩,她頓了頓,續說出原區安置土家的想法:「我就覺得土家重建都好喎,但希望不要把他們搬太遠吧。」

今年,市區重建局宣布啟動九龍城區三大重建項目,當中包括鴻福街,影響約1,210戶家庭和110個地下商戶。林阿真住在鴻福街豆腐店旁的唐樓,她和朋友們會在附近的街玩耍。導賞團完畢,阿真連參與者的掌聲也不要,一個勁走進土家跟朋友玩,鑽入遊戲地攤的隊伍中。朋友借滑板車她玩,她便踩上四個輪子,往街的另一端滑去。

這裏就是一個大遊樂場,什麼都能玩。重建將至,小朋友和街坊在街上建構的鄰里網絡,就會被打散得乾乾淨淨。失去朋友,本來是任何人都會感到傷痛的事,對小孩來說,重建遺下的虛空,又是否單憑安置一個居所就可以解決?

到處都是阿真的朋友,她的打招呼方式就是:衝上前,大力搖對方的肩膀!(李慧筠攝)

細路,社區最佳導賞員

或許有人覺得匪夷所思,兒童帶導賞可以看到什麼?不過,當初就是林阿真和朋友帶土瓜灣故事館的組織者遊走社區。社區工作者小田熟習土瓜灣的上路,卻完全不熟下路,所以土家剛剛落地時,想了解社區,全靠小朋友毫不害羞地主動帶他們到處看看。

小田說,任何街坊都可以做導賞員,小朋友也不例外。原來其他街坊導賞員與阿真曾經實地練習,她年紀輕輕卻相當盡責,在酷熱天氣下跑到老遠去找散失的團員。阿真帶我們走過的地方,並不公式,又如此平凡,他點頭答道:「這些都是他們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校舍轉為幼稚園,意味著土瓜灣的小孩不能再到閩光書院補習。(李慧筠攝)

記者問阿真借她的導賞筆記,她喚我跟着。我在啟明街跟着踩滑板車飛馳的她,跑得氣喘,她在街尾停下,見我跑來,又狡猾地笑笑繼續飛馳。沿着榮光街、馬頭圍道,繞回去銀漢街,我才發覺她在跟我玩––她手執着摺起的白紙筆記,帶着我跑遍土瓜灣的街,又引我到唐樓走了兩三層樓梯,直至我追不到她了,她施施然在我們追逐的原點待着,一見我就揚起那張筆記,不給我看。

後來我放棄了,便打算離開。在馬頭圍道又碰上周圍玩耍的她,她錯愕地搖着我肩膀問:「姐姐你要走了嗎?」我說是,她帶點歉意說:「筆記在土家,我帶你回去找。」結果,回到土家,一堆小孩正準備玩捉迷藏,我們找不着筆記。但我看過幾眼筆記,裏面沒有很多字,只寫着幾條街道名字。

這趟你追我趕就是她平日跟玩伴追逐的路線。於林阿真來說,導賞不用筆記,土瓜灣就是她出生以來熟知的地方。在複印萬本枯燥的重建研究報告之前,規劃者願意借小朋友的眼睛了解社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