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觸感探索自然 視障人士設計微型森林盆景
每種植物自有獨特香氣,不同部份更有不一樣的觸感,粗糙或柔軟都是大自然的恩澤。即使閉上眼睛,指尖摸上的每一顆石頭、葉子、樹枝、青苔,都是探索大自然的一種途徑。
「感受一下手上的一塊青苔,好好感受它的濕潤和柔軟,再湊上鼻子,聞聞牠的味道,想像一下它在大自然之中最漂亮的模樣,然後慢慢修剪出它的形狀。」這天,社會企業微型森林(MicroForests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與盲人觀星傷健營,合辦了一次工作坊,邀請七位視障人士設計微型森林。
要製作一瓶漂亮的「微型森林」其實並不複雜,瓶底鋪上細碎粗糙的礦物石,作用是提供礦物質和養分;然後放進活性碳,用以吸收瓶內的二氧化碳;再根據喜好和創意,仔細修剪青苔形狀,最後加上石春和可愛小裝飾,蓋上瓶蓋,一盆漂亮的微型森林盆景便完成。「微型森林」的選材運用方面創意無限,石頭的大小、質感、花紋;青苔的形狀和高矮,都可隨喜好配搭。
九位媽媽級設計師
有九位設計師,她們都來是基層媽媽,是熟悉花藝技巧的專家。為了創作獨一無二的「微型森林」作品,她們每季都會走進香港的山林、溪徑,閉上眼睛感受鳥叫和樹木,再把體驗帶回城市,密封在她們的作品之中,期望把自己的感受傳到視障人士手中。
所謂「微型森林」其實是盆景作品,糅合不同的植物及迷你裝置,設計出視覺效果豐富的植物藝術品。「微型」的意思,是指擷取大自然的原素,帶到一個小巧擺設裏;「森林」的概念則運用到樹枝、石頭、菁苔等大自然之物,作為盆栽的一部份。
要設計一盆可以長期栽種的微型森林盆景,最基本需考慮植物適應環境的特性,例如水種和沙漠性植物不能放在同一盆景裏:仙人掌、多肉植物喜歡陽光充沛及乾燥的環境,而一般植物則要經常保持泥土濕潤。是次工作坊用上青苔作為主要栽種植物,其他植物如蒴類、網紋草和碧榕等形態多樣化的盆景植物,都是微型森林的常見素材。
社企「微型森林(MicroForests )」以工作坊形式,成功培訓的九位設計師,她們通過了為期一年的「生命轉化課程」,由基本的花藝知識開始,到學習花藝設計,再成為微型森林設計師。創辦人周彩紅(Rainbow)認為,是次工作坊對視障人士來說,是寶貴的經驗和體會。「視障人士可利用他們的嗅覺、觸覺和聽覺與大自然交流,透過我們的設計師媽媽講解和指導,他們亦能親自設計自己的盆栽。這次分享,亦為我們的設計師媽媽提供機會,增加面向社會的經驗。」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項目主任劉誠君(Kwan)則認為這是罕有的多元結合。「以植物和藝術為媒介,讓視障人士走進大自然,對我們而言是很新鮮的嘗試,有別於一般較靜態的音樂欣賞活動,或是動態的戶外體驗日等等。」接下來,主辦單位將於11月舉行第二次工作坊,作為「盲人觀星傷健營2016」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
詳情:盲人觀星傷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