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斷橋建生態村搞笨豬跳 香港斷橋點算好?

撰文:吳世寧
出版:更新:

香港原來有超過20條「半途而廢」的行車天橋,在半空就此打住,成為一截截的廢棄斷橋——如《香港01》早前發現深水埗西九龍走廊一條如遁入森林的斷橋、柯士道西亦出現一截無用的橋面。橋的功能就是接駁和連結,斷裂的橋就等於掏空其意義——斷橋的英語就是Bridge to Nowhere。但這種無意義的空間,會否正等待人們進去延續其生命呢?在國外,斷橋和荒廢的火車橋有不少得以重獲新生,發展成公園、笨豬跳場地,甚至是建成一整條生態村等。我們可否從中參照斷橋作為活化空間的可能?

1.      變成鬧市綠洲?紐約的High Line Park

紐約最潮公園High Line Park也是由廢棄的火車橋改造而成。(Getty Images)
High Line Park啟發了紐約另一公共空間計劃The Lowline——把地下車站改建成公園,將於2021年落成。 (圖:The Lowline網站)

香港的廢橋,每每因為原本的工程計劃擱置,於是預先建好的接駁口便無用武之地,只好丟空。政府既不言復工,又不言拆卸,橋面在擁擠的鬧市之中,變了難得的閒置空間。現在成為紐約潮點的High Line Park位於曼克頓,由一條廢棄的火車橋改建而成。這條高架橋的火車本來用途為工業區運輸貨物、但在80年代因工業衰落而停止行駛。

1999年,居民Joshua David 和 Robert Hammond發起保育行動,倡議把高架橋改建成公共空間。他們成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組織,為公園計劃進行民間研究,又舉辦公開比賽採納更多的設計方案。2004年在一片支持的聲音下,紐約市終決定落實建設High Line Park。建築師刻意模仿軌道本來被荒草侵蝕的頹美景色,在公園種植大量灌木、蘆葦草,並保留本來的鐵軌。High Line Park聰明地融和了人文和自然景觀,故成為紐約最受歡迎的公園之一。

High Line的成功,催生了類似計劃——同樣位於紐約的The Lowline由地下電車站改造,將於2021年建成;亞特蘭大的Atlanta BeltLine則以廢棄的電車鐵路為軸,建立起一個結合行人步道、環保、公園,貫穿全城的綠化路徑。

2.       變成生態村落? 意大利的Solar Park South

由法國建築師Philippe Rizzotti團隊和Off Architecture把意大利一段廢棄的高速公路改造成一條垂直的生態村落。 (圖:Off Architecture 網站)
這條村落更會自行生產電力,又回收沼氣作發電用途。 (圖:Off Architecture)

意大利南部Salerno-Reggio Calabria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因為涉及黑手黨貪污工程而臭名遠播,近年亦因新的公路建成而被荒廢。2011年,該區政府為此段廢棄的橋舉辦Solar Park South比賽,公開招募活化設計。結果,由法國建築師Philippe Rizzotti團隊和Off Architecture合作的方案勝出。

團隊計劃把廢橋改造成住宅項目,讓單位沿着橋樑向上發展;更棒的是,這村落將是會自給自足,不但自設地熱發電廠提供電力,亦有可幫助回收雨水循環使用的水庫,水庫則利用沼氣池的甲烷發熱。這條橋上村落不但能活化被遺棄的廢橋,更可示範未來綠色生活的可能性。

3.   變成行人單車橋?蘇格蘭的Anderston Footbridge

本來Anderston Footbridge是一條那裏也去不了的行車天橋。現在行人和單車人士終可自由使用。 (圖:Sustrans網站)

反正橋也建好了,車走不到,那人和單車可以嗎?蘇格蘭Glasgow的一條斷橋,於60年代興建之時,本來打算從公共屋邨連接到商場Anderston Cross Commercial Centre第二期,但因商場的發展規模縮小,第二期計劃全盤取消,所以橋的末段也沒落成。

這條標誌性的Bridge to Nowhere終於在2013年改造——旨在發展更多單車及行人路徑的機構Sustrans,把這條橋連接到公路,改名為Anderston Footbridge,讓行人及單車人士可更輕易地到達Glasgow市中心。去年,此項目更奪得「最佳社區影響」(Best Community Impact)的Sustrans全國獎項。

4.      變成笨豬跳熱點?美國的Bridge to Nowhere

許多遊客都愛在San Gabriel Mountains的Bridge to Nowhere上玩笨豬跳。(圖:Laurend122@Wikimedia Commons)

從橋聯想到笨豬跳,其實也算合理。在美國南加州San Gabriel Mountains的斷橋就是一個笨豬跳熱點。這條Bridge to Nowhere源自1938年,與其連接的公路在一場大水災中被沖破,結果只剩下它孤零零屹立於山間。雖然要到達斷橋,現在只能騎馬或走10英哩的山路,但仍十分受歡迎,每天皆有不少遊客在橋上甩繩跳下。

斷橋接入森林,聽來浪漫,看來怪誕,現實是浪費。參考外國事例,廢橋尚有很大的活化空間。(資料圖片)

或者在香港高速公路倒樹䓤跳下來會嚇死司機,但對於斷橋,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斷橋多位於市區,本來座落商住混雜區域的便利位置,橋底是馬路和街道。斷橋只要稍加施工,即能改變用途,有潛力發展成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