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屯門公園】三街坊細述行動的誕生 屯門人公民意識覺醒一課

撰文:黃文軒 陳欣彤
出版:更新:

上周有網民宣布發起「光復屯門公園」行動,於今午(6日)由屯門新墟遊行至屯門公園,向政府表達對屯門公園的不滿訴求。他們自發組成網上群組,短短幾星期召集了二千多人,當中有來自連登的「巴絲打」,有口耳相傳而加入群組的屯門居民,甚至有因收到自發街站派的傳單而加入群組的街坊。這天分別與其中三位搞手訪問,發現遊行乍看是一個反噪音行動,細問始末之下,卻察覺這是屯門居民公民意識覺醒的一課。

上星期,一張「光復屯門公園」遊行圖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圖上寫着四大訴求,包括要求政府處理噪音滋擾、取締不雅賣唱行乞、重奪公共空間使用權及檢討康文署管理不善等問題,並在周六下午發起由屯門新墟步行至屯門公園,預計歷時45分鐘的遊行。

屯門公園噪音問題持續十多年,公園內的曲藝活動由於聲浪過大,及收小費問題惹來居民反感,而當中涉及的公共空間表演問題亦有不少爭議。過去半年,康文署收到342宗屯門公園曲藝活動投訴,但立法會於今年5月的會議上指,過去三年,只有兩宗成功在屯門公園進行檢控的個案。不少市民將問題矛頭指向政府,指責康文署執法不力而導致今日惡果。這場近年罕見的屯門區大遊行,事前成功呼籲了不少屯門居民自發前來參與,大學生陳先生指,多年居住在屯門早已對公園內的噪音滋擾感到煩厭,不解為何政府未能有效管理。

屯門公園噪音問題持續十多年,不少附近居民都不滿公園內的曲藝活動由於聲浪過大。(資料圖片)

響應呼籲 影印店列印傳單

訪問過程中有數位學生上前與他洽談,均表示有興趣加入派發傳單一員,當中屯門居民佔多,亦不乏居住離島的學生遠道而來幫忙。期間有一位大學畢業生前來提供更多傳單,他指早兩天加入社交網絡群組,響應呼籲今早八時到影印店列印傳單。他指同為屯門居民,希望略盡棉力,運送傳單。行動一呼百應,一切,要從六月初的一個網上討論區帖子說起。

連登發帖 半個月召集近三千人

六月初,Steven在網上連登討論區發起關注屯門公園噪音問題討論,投下一顆小石頭。帖子起初只有寥寥幾人討論,後來陸續喚起大量人士關注,他於是隨即在網上即時軟件Telegram發起群組,打算組織一次由屯門居民自發的遊行活動--「光復屯門公園」。及後有負責宣傳的文宣組、在遊行中擔任維持秩序工作糾察隊逐漸成形,他們自發到區內西鐵站、輕鐵站派傳單,「有人call話派傳單,去到地點之後就有人自動送咗一堆傳單嚟俾我哋派。」甚至網上突然有日流傳不是出自文宣組之手的遊行的宣傳圖片,Steven當日扔下的石頭,怎樣也料不及今日激起了陣陣漣漪。

不少屯門居民於遊行前一天到屯門西鐵站派傳單。(林振華攝)

街坊絕跡於屯門公園

Steven今年24歲,從事電訊公司的工程部職員。他在屯門三聖村長大,當年就讀的中學就在屯門公園旁邊,當年每天放學都聽到公園傳來歌聲,「嗰時噪音冇咁厲害,而且大家都好守秩序。」畢業至今,除了玩手機遊戲《Pokemon GO》外,他幾乎沒有再踏進過屯門公園。無獨有偶,Sam的成長故事也雷同。Sam在屯門土生土長,他喜歡散步,但自從公園出現歌舞團後,他從此絕少踏足公園。自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後,他說屯門就開始出現變化,「感覺上,元朗同屯門市中心多了好多內地人,我唔係排斥佢哋,唔係話佢哋行為好差,但如果屯門係我屋企,我覺得好多唔係我屋企嘅人係到,呢個感覺幾唔舒服。」

「從來決定留唔留低喺一個地方,唔係個地方好定唔好,要決定留定唔留,係睇嗰到嘅人係咪connect(連繫)得到。」
在屯門居住26年 Sam
早年屯門公園曾是玩手機遊戲《Pokemon GO》的熱點。(資料圖片)

對屯門由恨生愛

Sam從小到大對屯門沒有歸屬感,直至今天卻重新對屯門漸生感情,甚至開始有「屯門人」身份認同,全是因為今次遊行,「從來決定留唔留低喺一個地方,唔係個地方好定唔好,要決定留定唔留,係睇嗰到嘅人係咪connect(連繫)得到。」他幾日前到街上派發遊行傳單,遇上一名板起臉的伯伯,起初以為他難以溝通,但接過傳單後他卻呆站原地,不發一言,「以為佢會講粗口鬧我,點知轉過頭睇完話佢會支持,我覺得好感動,原來大家都係屯門人。」

我26年嚟嘅夢想都係搬出屯門,但而家26年後,我係想留返喺屯門。
在屯門居住26年 Sam

曾夢想搬出屯門 如今想留在屯門

2002年上映的電影《一蚊雞保鑣》,講述在屯門土生土長的幫幫(黃子華飾)因暈車而無法離開屯門,因此不好正業遊手好閒。電影雖為喜劇,但背後卻反映了屯門的城市規劃問題:出不了屯門,會得病。今年26歲住在屯門的Sam如果像幫幫那樣,大概也會得病而不務正業。但這幾年間,他由恨不得逃離屯門,變成想留在屯門,甚至加入「光復屯門公園」行動,他感觸地說:「我26年嚟嘅夢想都係搬出屯門,但而家26年後,我係想留返喺屯門。」 

Sam說,自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後,他說屯門就開始出現變化。(資料圖片/馬熙烈攝)

網上群組召集各路街坊

開始喜歡屯門的不止Sam及Steven兩位。社運人士巫堃泰今年33歲,多年來沒有固定居住地區,搬家的故事如孟母三遷:他自小在黃大仙長大,後來曾因反三跑而搬到東涌,但因空氣問題自2013年起又移居屯門,目前定居在黃金海岸,「住屯門是因緣際會,但我喜歡海邊,住來住來都選擇近海的地方。」巫堃泰認為屯門區內的設施應有儘有,不自覺被屯門所吸引,「屯門有完善的社區、就業及就學網絡,生活節奏又比市區緩慢,要生活犯不著要離開屯門。」 

巫堃泰是社運常客,他早年關注機場發展三跑問題,後來又於去年尖沙咀自行發起六四悼念集會。上星期無意中加入了「光復屯門」的網上群組,後來卻推波助瀾下成為「光復行動」召集人,他利用過去組織社運經驗,主力向警方聯絡及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各路英雄集結,為「光復」行動推了幾把。

屯門公園成親子好去處必經之路

巫堃泰近年多了一個父親身份,不時與女兒到訪去年啟用的屯門共融公園遊樂場。遊樂場處於屯門公園中間,沿屯門公園北面入口進行,必然會途經唱歌跳舞的檔攤。「自去年遊樂場落成後,一眾屯門區家長對噪音問題更了解,以前會覺得嘈雜大不了就不去,屯門這麼多私人屋苑,會所、海灘又多的是,但遊樂場大家都會想過去。」他認為,遊樂場的啟用成為是次遊行的催化劑,「 公園是康文署轄下規管,使用者應要守遊樂場條例,有表演便要申請表演場地,不守規矩者便要執法,但康文署完全執法不章,是否反映了政府施政無能?」

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去年12月正式開放,為全港首個把「水」和「沙」兩項自然元素納入設計的無障礙兒童遊樂空間,場內設施特地考慮不同能力人士的需要,例如設有不會產生靜電的不鏽鋼滑梯方便聽障兒童,以及可供輪椅進入的彈床等。(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歸根究底是否公共空間不足?

去年5月,油尖旺區議會通過取消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計劃,一眾表演者因「殺街」散落四處,有人說他們跑到屯門公園繼續表演,噪音問題因此加劇。如要說屯門公園噪音來自一眾「大媽」,歸根究底是否公共空間不足問題?

而辦遊行會否站在表演者的對立面?一眾「光復屯門公園」的搞手均不約而同理解表演者有娛樂需要。Sam派了傳單一星期,期間遇過不少街坊有同樣疑問,但他這樣反問:「如果咁講,政府管理老人家的娛樂設施都有問題,點解區內長者冇娛樂到呢個地步,要去公園睇大媽?係咪屯門區太少長者中心?咁多年嚟大家投訴過,但政府就唔理,係咪政府問題?我唔會阻止去佢哋娛樂,但建基於犧牲其他人的娛樂去成全自己時,我覺得係不可接受。」

去年五月底區議會通過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議案,從此街頭表演者的聲影就此在旺角消失。(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Steven同樣提出相同問題:「我明白長者點解會出嚟玩,係咪日間區內設施唔夠,而政府冇投放資源喺呢方面?」他指,三聖邨有塊土地凋空了一間學校用地近十年,政府卻從來都不聞不問,「如果政府有心,其實可改建做日間長者中心或者日間社區會堂,畀歌舞團體同長者入去玩,其實市民、歌舞團體同政府三方都有得益。」

「香港的公共空間管理本來就有爭議,但回到最基礎的問題,用家使用公共空間的目的是甚麼?用家要自律,有權利代表有責任,其中包括尊重場內各使用者。」
社運人士/屯門街坊 巫堃泰

那怎樣才是一個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公園?巫堃泰答:「公園本來就有它的規劃,分配了各使用者的空間。」他以自己曾住過的東涌北公園為例,指滑板區與小朋友遊樂設施區域中間相隔了一個球場,因滑板有機會發生碰撞,而這樣恰到好處的距離便能防止小朋友受傷。「最理想是,表演者可以在規定的表演範圍入紙申請表演,大家要尊重分配的空間。」他尷尬笑言,自己不懂得欣賞公園內的曲藝,但如在合法的情況下表演,他也會尊重,「香港的公共空間管理本來就有爭議,但回到最基礎的問題,用家使用公共空間的目的是甚麼?用家要自律,有權利代表有責任,其中包括尊重場內各使用者。」

巫堃泰是社運常客,他早年關注機場發展三跑問題,後來又於去年尖沙咀自行發起六四悼念集會。上星期無意中加入了「光復屯門」的網上群組,後來卻推波助瀾下成為「光復行動」召集人。(林振華攝)

屯門公園噪音問題存在多年,自2003年起,康文署聯同屯門區議會成員,與在屯門公園駐場的曲藝團體會面,雙方達成共識在屯門公園內設立「自娛區」,允許團體在自娛區內在表演,但不准使用外置擴音器,惟亦有團體無視規例,在自娛區外使用擴音器繼續表演。

立法會於今年5月的會議曾討論在公園內進行曲藝表演的問題,康文署當時引用《遊樂場地規例》指,條例規定「除非署長已以書面准許操作或彈奏某種樂器,或利用某種樂器發出任何聲響,或唱歌,否則任何人不得在對任何其他使用遊樂場地的人造成煩擾的情況下,在遊樂場地內操作或彈奏任何樂器或其他器具或唱歌。署方又指,如市民在公園內發出過大聲浪,對公園使用人士造成煩擾並向康文署作出投訴,若有關人士不理勸喻,場地管理人員可能會考慮向違規人士作出檢控。

至於收小費問題,康文署當時指,根據現時《遊樂場地規例》或其他法例,並無禁止市民以利是的形式,在公園內打賞他人。因此,表演者在公園內接受市民的利是打賞,並無觸犯有關法例。然而,每宗檢控個案需按其情況和搜集到的證據,由法庭作出裁決。

上一場公民覺醒的課

這次由屯門街坊發起的遊行,最初他們預計只有200人參與,後來聲浪愈來愈大,他們也無法估計稍後的遊行情況會如何,但透過遊行,他們有話想說。「經過六月的反送中修例後,大家知道如何自發性地發起一項運動。」Sam說,有市民問,如果遊行當日曲藝團沒有開檔怎麼辦,他這樣回答:「重點唔係大媽喺唔喺到,遊行講嘅從來唔係呢樣野,而係透過遊行,我哋可以靠自己發聲,唔係吓吓靠議員,因為每人的公民意識更重要。遊行之後,應該會為全部屯門人上了公民意識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