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香港星空「消失」尋真兇 光污染如何擾亂大自然生態

撰文:黎明佩
出版:更新:

星星永遠不會偏離軌道,即使夜空沒有星光,它都是如常掛在天上。居於城市,大部分人都與星空相距很遠,但在同一星空下,也有人找到最佳位置,與星星拉近距離。
觀星者嘆謂:「星空正在消失。」其實,繁星每晚仍然閃耀於天上,按着時辰、沿着軌迹有規律地移動,只是眼睛被蒙蔽,才令我們看不見罷了。既然星空不會消失,那麼只要好好保護未受光污染的地方,然後在黑夜裏靜待瞳孔張開,等上10分鐘、30分鐘,適應四周環境過後,那點點的星光,就會盡現眼前。
攝影︰李澤彤﹑梁鵬威﹑鍾偉德

香港黑夜裏的雲層呈現暗橙色,全因光源來自街道和高樓的橙黃色鈉光燈。
盈月之夜,大坳門的涼亭空地前,天空大放光明,若單憑肉眼,只能看見少數繁星。

沒有大氣層 世上不會有深藍夜空

地球的黑夜其實並不漆黑,我們對此雖習以為常,但卻不明所以。我們也至少要知道,天空呈現藍色,其實是大自然的恩賜。

地球如果沒有大氣層,我們的天空就不會呈現各種藍色。想像一下月球的環境,在月球表面往上望,那是一片漆黑的天空,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散射陽光,因此,即使有人在月球上開強燈,天空也依然是黑色的。

生態協會創會人及總監蘇毅雄(Samson)點出這地球夜空的獨特之處,他說天空呈現各種顏色,其實源自大氣層把陽光散射。 但在現今的黑夜裏,雲層會呈現灰白甚至橙黃色,那是因為街燈與高樓燈光反射。「在漆黑一片的環境裏,夜空雲層也應該是黑色的,甚至不會看見雲層。」

Samson熱愛大自然,而深邃莫測的夜空是萬物恩澤,同樣深得他喜愛,但他卻笑說:「我家窗外看不見天空,要看星,必須走到屋外,再走好一段路程,才能從附近高樓之間的縫隙窺見星空。」

我們看不見星空,是因為我們忘記了抬頭去看。看星星不一定要辨認星座,看正星座只是前人的想像,而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星星連線的想像。
生態協會創會人及總監 蘇毅雄
「光污染攝影比賽 2014」的亞軍作品,青山下的香港,可看到光污染的程度。(梁凱傑攝)

城市黑夜太刺眼 雙眼變得不再敏銳

對於香港的夜空,坊間流傳一種說法:香港的星空正在消失,甚至總有一天我們會連一顆星星都看不到,關鍵是距離這天還剩餘多少時間。

Samson憶起到訪非洲的一次經歷:「當時我住在非洲的酒店,雖然酒店餐廳和接待處燈火通明,但走到外面,夜空中還是可見到一道清晰閃亮的銀河,若放諸香港,這景象是多麼不可思議。理想的觀星景點講求愈少人工照明愈好,就連必須的廁所燈、街燈等都要用得其所,用之有道。」

造成星空消失的原因有二:主要是光污染,另外就是空氣質素。非洲當地沒有高樓,沒有街燈,更沒有耀眼的廣告牌,與光污染自然扯不上關係;而當地氣候乾燥,空氣乾淨,沒有懸浮粒子散射光線,所以能保持那麼純粹的漂亮星空。

「污染是一種浪費,是一種不當的處理。如果燈光有實際需要和適當使用,當然就不是光污染了。」

城市裏燈火通明,LED電腦熒幕一塊比一塊光亮,廣告一家比一家刺眼,五光十色的燈光非但照進人的眼睛,更照向天上,甚至散射到不同角落。但人類瞳孔會自動縮放,所以我們未必能夠察覺大肆閃亮的燈光,更未能察覺比白天還刺眼的黑夜。Samson說:「鬧市黑夜愈來愈光,當然我們不會察覺,因為我們的眼睛懂得慢慢適應,早已經習以為常。」

籃球場的街燈光源太過刺眼,如要看見燈柱附近的蝙蝠,必須以手遮擋住燈光。

燈光強度沒管制 環署「無力」處理投訴

香港現時並無法律監管燈光使用量或燈光強度管制,市民可無上限使用燈光。據環保署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共有59宗戶外燈光滋擾的投訴個案,當中最嚴重的是灣仔區,共有17宗,因為現時沒有法例依循,環保署僅以勸喻方式處理每宗投訴。

對於現時並沒法例監管燈光使用,Samson也遺憾地表示情況悲觀,同時也提出了法律以外的另一解決方案:「人們習慣用經濟角度去衡量一件事,要達到減少燈光污染,節省電費或者可以作為有力的經濟誘因,當然這也有待商榷,是否需要動用經濟壓力這一層面。」

夜裏,當燈光直射眼睛會令人看不清楚光源位置,反而失去燈光應有的照明作用。

不當使用燈光 浪費資源 刷白夜空

城市人從不奢求市區看得見星空,因此也誤以為市區燈光絕不會打擾遠方夜空。「我在市區開着車頭燈,怎可能影響得了觀星者到西貢看星?」

香港黑夜裏的雲層呈現暗橙色,說明源頭來自街道和高樓的橙黃色鈉光燈反射;另外,香港大部分能源消耗都以煤為主要燃料,排放出懸浮粒子、氣體、水氣,這些都成為空氣中折射光源的媒介。

Samson指,不當使用燈光除造成光污染,也必定造成龐大浪費:「我們想想,街燈最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照地上還是照天空呢?即使是同一盞燈,如果設計上花點心思,控制光線的散射,例如簡單加一個燈罩,就不用浪費光線到不需要的地方。再想一想,高樓大廈外牆、天台向外以至向天照射的強光,究竟是為誰照明?」

Samson舉例:「我試過在巴士站等巴士,但卻看不清楚前方車輛,因為對面街直接射進眼睛的霓虹燈非常刺眼,同時又有巴士站的發光廣告牌,種種光線的強度令人視線模糊。」情況就如同舞台上的視覺效果,強光直接照射向舞台,形成站在舞台上的人會看不清楚觀眾。這種種浪費能源的後果,都成為刷白夜空的元兇。

Samson認為不適當使用光源不僅導致光污染,更會造成龐大的能源浪費。
當一個地方變得愈來愈光,怕光的生物就會退無可退,即使環境並沒受到大規模破壞,但那物種還是會慢慢消失。

星光月亮指引蟲鳥方向 光污染擾亂生態

在自然夜空裏,最光亮的想必是月亮,對很多小生命而言,日夜交替規律和月相周期,對繁殖、遷徙、捕食和自我防禦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美國早有研究數據(Ogden 1996)指出,一些於晚間進行遷移的鳥類會受燈光照明影響,誤導飛行方向,一旦被燈光吸引就不會再飛離開,最後會累死,甚至遷徙失敗。 Samson再舉昆蟲的例子:「大自然有許多生物依賴星光或月亮作為導航,但城市的燈光吸引可能會擾亂大自然的規律。想像一下我是一隻飛蛾,月亮在東方升起,假如我要往北方遷移,我只需要保持着月亮在我的右手邊,那就一定可飛到目的地,於是,當我看見了光,便一直保持着光源在右邊不斷飛。但如果那光源是人造強光,我就會圍着燈光不停兜轉,繼續保持強光在我選定的方位,最後造成了燈蛾撲火的現象。」很多夜行生物受燈光影響,會因導航系統受干擾,無法飛離而死亡。

太強的光線會增加怕光夜行生物暴露在獵食者眼中的機會,不利牠們掩護自己。

除了遷移路線的問題,大自然間也有一些怕光的生物,例如夜行的兩棲類、爬行類,太強烈的光線會讓牠們感到危機,增加牠們暴露在獵食者眼中的機會。當一個地方愈來愈光,牠們就會愈退愈遠,最後退無可退,即使生境並沒有被大規模破壞,該物種還是會慢慢消失。

螢火蟲是懂得自身發光的生物,牠們依靠自己微弱的光線向同伴發出信號,但若四周的燈光很強,牠們就不能在同伴之間傳遞信息了。而螢火蟲發光亦是求偶信息,最後若配對失敗,就沒辦法交配、產卵、繁殖,數量就會慢慢下降了。

現時香港沒有光污染對生態造成的影響的相關研究,但Samson強調即使未有數據支持,也可憑經驗估計其潛在影響。
「五爪金龍」是其中一種會在夜裏「睡覺」的植物,花朵在夜間會合閉起來。

黑夜除了為動物提供休息時機,同時又是一些植物的睡眠時間。Samson以市區常見的植物為例:「植物也會睡覺的,入黑之後,有些植物的葉子會垂下來,例如大葉合歡,它們是含羞草科,為了減少流失水分,葉子每到夜晚就會閉合起來,像是睡覺一樣。」一些晚間才開花的植物,例如白花油麻藤,主要吸引夜間活動的果蝠來傳播花粉,也會在暗夜中悄悄開花。只於夜間一現的曇花,是另一華美例子,花朵雪白碩大,氣味芳香,可是一到清晨便凋謝,它們也要依靠夜間出沒的蝙蝠和蛾類傳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