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初歷遊行、催淚煙 手執笑忘書中五生:對警不再信任

撰文:李穎霖 李智智
出版:更新:

政府周六宣佈暫緩修訂《逃犯條例》工作,惟有市民不滿政府「只暫不撤」,昨繼續留守立法會示威區。有到場留守的中學生指,初次經歷遊行、在集會上遇上警方施放催淚彈、胡椒水後,對警察的不信任感增強:「我還是覺得他們有陰謀。」

周日200萬人就反對修訂《逃犯條例》上街遊行後,昨日仍有少量示威者留守立法會煲底示威區,縱然不少人都露出了疲態,但仍堅持留守,要求政府回應訴求。16歲的中五學生Kathy(化名)手執着一本米蘭.昆德拉所著的《笑忘書》,靜靜地坐在一旁,她說這本書是今早出門前隨手挑選的:「因為見到這邊好像不太夠人留守。」

媒體偏頗 寧上網了解社會事件

Kathy今年就讀中五,5年前佔領運動發生時,她還是個中一生,未有參與其中,但她自言事件在自己心中埋下了種子,亦認識、留意多了社會時事:「當時師姐在校內也向同學們分發黃絲帶,這令我印象很深。」然而,多了留意時事,慢慢就發現了在不同媒體、傳媒報導事件時,用字上都有差異。這件事對她來說,有如一場覺醒,令她不再只從新聞了解正在發生的事件,反而多了在網上了解不同人對社會事件的評論,「我不敢說自己了解得很全面,但至少我判斷到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16歲的Kathy(化名)手執書本,靜靜地坐在一旁留守,支援示威者。(李穎霖攝)

瞞着父母再到金鐘支援示威者

6月9日的反修例大遊行,是Kathy首次為了發聲而走上街頭,雖然父母皆反對修例,但覺得遊行以外的行動、非法集會、衝擊皆是擾亂社會的行為,並不支持現時示威者的做法,和支持佔據馬路的Kathy可說是南轅北轍。她說曾因此與父母大吵一天,最後答應不到危險地方,彼此才結束爭拗,然而今天她還是戴上了口罩,瞞着父母再到立法會,支援一眾示威者,「他們(父母)看電視時有罵示威者的行為,我沒有作聲。」她淡然續道:「我不想再吵架了。」

看見催淚煙一刻 只懂害怕

6月12日,示威者佔據龍和道馬路時,Kathy亦跟着走到馬路中央。面對目前的情況,她坦言不知道還可以做甚麼才見到出路,但認為癱瘓道路,或許可逼令當權者正視示威者的訴求,然而,癱瘓道路所帶來的,是警方施放催淚彈、胡椒水。Kathy憶述當日沒有站在前線,當見到催淚煙和胡椒水,她本能地拉扯着一同示威的師妹,逃回後方:「我有責任保護她。當時很害怕,已沒有時間感到憤怒了。」經此一役,本身對警察已無好感的Kathy直言,已無法相信他們:「即使警察現在出動大批女警,採取懷柔政策,我還是覺得他們有陰謀。」

6月12日,Kathy亦有跟隨示威者佔據龍和道,認為癱瘓道路或可逼令當權者正視示威者的訴求。(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Kathy就讀的學校過往校風自由開放,指佔中時學校曾讓罷課學生坐在中庭響應,午飯時間會有老師舉行公民講堂,校內亦會播放新聞直播,讓學生了解最新發展。不過,她認為校內氣氛在這幾年間起了變化,不但少了對社會事件的討論,新校長更常推廣內地交流團,甚至請來人大代表、政協到校舉辦講座:「很多內容都是說一國大於兩制。」

老師對反修例同學作單對單「輔導」

佔中期間學生可於校內派黃絲帶的景象亦不復再,今年她和同學發起派發白絲帶的行動,被校方要求在校外範圍進行,響應罷課的同學亦被老師點名,以假設學生漠視了修例帶來的正面影響為前提,而進行單對單「輔導」,最後學生須向老師清楚表明了解事件,並不會作危險行為才能離開。20幾個同學接受「輔導」後,只有十多人回到圖書館,繼續罷課,「有些低年級被嚇怕了。」即使有老師向學生灌輸修例的好處,她認為仍無法改變學生對事件的想法:「我覺得到了現在,老師的說話對我們影響不大。」過往老師是可以討論社會事件的對象,但現時Kathy說只信任個別老師。

Kathy指響應罷課的同學被老師點名進行單對單「輔導」,最後須向老師清楚表明了解事件,並不會作危險行為才能離開。(資料圖片/梁銘康攝)

白色恐怖 同學聯署只敢留下姓氏

這種白色恐怖令同學人人自危,Kathy在校發起的反修例聯署中,最後只有百多個同學和校友響應,有同學只敢留下姓氏,到打算參與聯校登報聯署時,更有人從聯署中,撤回自己的名字,「有些同學不敢出聲,有些人怕『玩太大』,會被學校秋後算帳。」不信任感充斥校園,她形容這件事很可悲:「學校本來應是一個讓大家就事件討論的平台。」

6月12日的衝突過後,翌日如常上學,Kathy說有男同學分享,示威當日在毫無裝備下衝上了前線,吸了大口的催淚煙,令她對同學有所改觀,惟仍有人對這件大事無動於衷:「身邊有很多人說整晚都在打機,我在Instagram見到有人當天去了海洋公園玩,說是很開心的一天。」

作為即將要面對公開考試、選擇前路的學生,Kathy說自己希望到台灣升學,因見不到香港未來:「但若香港的情況惡化,台灣早晚也會受牽連。所以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