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龍窯】拆旁邊空置校舍 擬建40層高公屋 繼承人恐龍窯難保
「政府根本是大石砸死蟹!」財政預算案公布撥款200億元購60個物業,提供社福設施,但政府目前尚有大量空置校舍未被善用。最近政府在區內反對聲下決定拆卸屯門培愛學校舊址,並將鄰近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青山龍窯」保育範圍作興建逾40層高公屋,兩者相距僅僅30米,不但恐損窯身結構,窯主和地區人士亦批評區內人滿為患,社區設施欠奉,而原有校內設施整全,根本符合「為社區服務用途」,附近又有智障人士宿舍,「為何不活化為陶瓷社區中心呢?政府盲搶地建屋,區內遲早爆煲!」
位於屯門的「青山龍窯」建於40年代,為全港現時唯一完整的窯址,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政府未正式為龍窰進行保育之際,政府提出在距離龍窯約30米,改劃其中一幅第39區顯發里土地,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舊址土地,興建逾40層高的公屋,提供逾1千個單位,應付現時急增的房屋需求。
第二代窯主梁柏泉一直住在旁邊的寮屋,守護龍窯,他一方面擔心龍窯受建樓工程影響結構,終有一日守不住,另一方面亦批評:「政府這樣建樓並不專業」。
「說本港不夠地,我覺得10年後都不會夠地。」他一再強調,並非反對政府興建公屋,但認為在政府急需覓地作社福設施的情況下,不惜花費200億購買物業,然而「培愛學校」舊址原為殘疾兒童學校,配備殘疾人士設施, 交通方便,地方寬闊,用地仍可擴建,加上政府物業,根本毋須額外付款可即時進駐,「為何不用作社區中心呢?」他又補充,建屋位於屯門的通風走廊,改劃恐影響區內空氣質素,惟政府執意而行,「那班人(政府)有自己那套,他們認為我只是玩泥的,我是小市民還可以怎做?」
早於去年初,龍窯關注組曾收集逾2000名市民聯署,反對政府的建屋計劃,而當區區議員林頌鎧稱,大部分議員都反對清拆,又認為屯門缺乏社福服務,政府不應盲目將人擠入該區,忽視配套設施,「但很可惜政府都沒有聽取我們的意見。」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亦反對「培愛學校」拆卸,冀於福利事務委員會,要求政府重新檢視可作社福用途的閒置學校。
「我們只能呼籲市民這是最後時機,在學校一天未拆,我們都會用盡提方法抗爭!」身兼「龍窯關注組」和灣仔區議員的楊雪盈,本身亦是陶瓷愛好者,回顧多年的「保龍窯 留學校」的爭取行動,她認為政府目光非常狹隘,只視龍窯為單一的文物保育,非以整個規劃惠及居民的想法。
她又稱,過去政府在程序之間偷偷地侵蝕整個GIC(「政府、機構及社區」)土地,目的只為取得龍窯這塊土地,令校舍地積比提高,從而興建逾40層高的樓宇,「跟我說窯不會倒塌是天方夜譚」。
據土地專責小組去年初的「空置校置用地清單」,全港共有183幅空置校舍用地,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有137幅,18幅為住宅用途。而屯門有10幅空置校置用地,「培愛學校」已建議用作住宅,有7幅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惟不少位置較偏遠,如僑所公立學校、青山佛教學校和大欖涌公立學校等。
楊雪盈指出,要覓地設社福設施比覓地建屋更難,如弱能中心和精神病康復中心需獲區內更多支援,惟目前土地專責小組羅列的空置校舍名單,不少都是空間比較小和較偏僻,設備殘舊,「在現場視察根本找不到校舍,都生滿樹,很多校舍都倒塌了。但培愛學校這種完整程度高和交通方便的校舍,政府反而要拆掉建屋,它用3500萬元建造,只用了17年,實在浪費。」她又稱,程序上政府往往先選取用地,「優越用地到非牟利機構手上已少之有少,如果政府取地前無充分思考用地與社區的關係,其實會害了那區」。
至於如何在該處建立社福設施,「龍窯關注組」副主席劉琬珊稱,該機構早已向政府提交活化計劃書,建設「陶瓷社區中心」,「但政府聽完讚好,但態度照舊」。她稱,計劃冀將龍窯A區連接附近麥理浩徑,至窯外的空地形成公園,再沿空地樓梯連接學校,「公園可設小柴窯教人燒製陶瓷,亦可成為景點讓市民觀賞古蹟。陶瓷治療情緒效用,在設備無障礙設施的學校可作社區用途,讓藝術家和社工進駐提供社福復康服務。
她又指,由於智障人士宿舍「柔莊之家」在龍窯附近,認為「陶瓷社區中心」可參考灣仔石水渠街聖雅各福群會,開辦陶瓷課程,讓智障人士學習陶瓷陶冶性情,亦可自力更新售賣自己作品。
房署回覆《香港01》指,位於屯門顯發里擬議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擬建單位數目約為950個。擬議的發展界線並不包括柔莊之家,青山陶窰也沒有納入屯門顯發里公營房屋發展範圍內。
房署續指,就擬議公屋 發展對陶窰的影響,政府已進行了技術評估,有關的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不會對區內產生不良影響。由於房屋發展項目仍在概念性設計階段,日後在房屋發展項目施工期前,部們會要求承建商採取相應監察措施及適當安排,以確保 陶窰的結構不會受到工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