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奶守護大澳歷史34年 創民間博物館 業主收舖月中關閉
「唉,最怕人問我捨不捨得,我控制不了,會哭的。」大澳民間博物館創辦人黃惠琼說罷,就哭了。
2001年成立的大澳民間博物館,因業主收回百年老宅,重建房子,加上資金短缺、營運艱難,將於7月17日結束,但她自言不會放棄,將繼續尋覓有心人,接手老宅、搶救文物。
攝影:王嘉豪
「政府可以用6700萬去起大澳文物酒店,為何從不正視這間位於百年老宅的民間博物館?」黃惠琼質疑,她續說「大澳屬於全香港人,如果大家不努力守護大嶼山,任由它變成主題公園、充滿高樓大廈的地方,這不是香港人的福氣,這也不再是香港。」
土生土長的大澳師奶
黃惠琼,人稱琼姨,58歲,土生土長的大澳師奶,參與社區工作34年。
小時候,琼姨隨媽媽往天后廟,無意發現一塊碑文,刻有「護鹽圍築於乾隆之歲,環繞有永安、太平之街衢」的字句,她頓時驚覺,原來家門對出的大壆,自乾隆之年就遺留下來,已有200多年歷史。
「這條大壆,世世代代保衛大澳人的身家性命財產,所以我決意搶修它。」1988年,她寫信去鄉議局,可惜不獲回覆,無人明白她為何要保衛一條無人問津的大壆。
「我沒有King Kong 那麼大力、沒有李嘉誠的財力,但我不會放棄,我的性格是永不言敗的。」既然政府不管,琼姨便進行民間搶修,她着手聯絡7間工業學校的主任,請他們帶同學生,以公民參與形式,搶修大壆。1993年,她發起「愚公移山大行動」,連同老師學生,進行加固工程,可見她守護大澳歷史的決心。
從1982年她爭取村裏的水電供應、1988年開始搶修清朝遺物鹽田大壆、到2000年反對社區大白象「漁船碇泊區」、2001年成立「大澳文化工作室」,至今仍未停止。
一直以來,她寫書記敘大澳歷史。正如她兒子所言「我媽媽不是大文豪,沒有流麗的文字,沒有宏偉的鋪排,但文中故事都在她笑與淚之間寫成。」琼姨曾經說過,寫一本書所花心血之多,會讓人折壽十年,但她認為:「不能只是口裏說愛社區,是要去做的。」
路途崎嶇 首間民間博物館
「這間博物館,沒財團和政府資助,做到十五年,真是奇蹟。」
「大澳文化工作室」成立於2001年,一直以來,琼姨身兼打雜與館長。除了每月6000元租金,還得處理昂貴的維修費用,為了保住一間保險不受理的百年老宅,琼姨為了資金一直東奔西跑。
2008年,「黑格比」颱風捲至,博物館一夜變成廢墟,館內所有電器和文物濕透、幾件珍品被摔破、用作籌款的2000套明信片和300多本印刷著作,全被海水毀滅。正當她認為沒有資源走下去,卻得到傳媒大肆報導,收到好友和街坊捐款,工作室死起回生。橫風暴雨,無阻她守護社區的宏願。
「若文物拿出大澳,就會失去生命力」
談起保育,琼姨有她的方式。
96年,政府曾意圖為沙田文化博物館設置「大澳閣」。但琼姨認為,大澳不是一個「閣」就能展現得了,她亦知道文物一旦走進博物館,將永不超生。「唯有殿堂級的展品,才會受到政府重視。我們這些碗碗碟碟,於他們而言,沒有評級價值,不會放出來展覽」。她指著一個山兜,「這體現了五六十年代的婦女抬人上山,幫補家計的血淚史,如果放在博物館,人家只會覺得是一張爛鬼滕椅。若文物拿出大澳,就會失去生命力。」
如是者,琼姨堅持自己開館。館內展出鴉片器皿、40年代酒廠用以儲存燒酒的酒埕、50年代居民的自製木檯、60年代流行的膠拖鞋、一百年歷史的「協和社學」青磚等。一屋來自不同街坊的物件,展現大澳百年生活。
九十年代開始,琼姨和老公四處尋找文物。她認為歷史由小人物交織寫成,要讓人認識大澳,就要展現他們生活的模樣。「我老公喜歡釣魚,常在海邊執到上百年的埕埕甕甕,東西撿來時都很污糟,看到我頭都暈,老公一句『讓我來!』,就徒手去拿。今天你能看到那麼多文物,我老公應記一功!」
她指向牆上生鏽的火水燈。「這些大光燈,都有70多年歷史,從前漁船要向海事處申請牌照,沒發電的年代,漁民要在海上照明,就要點燈。」一物一故事,這個空間,展現昔日庶民生活,讓人有故事可聽。
琼姨說,外國人來港,很少能進入免費的博物館,她堅持不收分文。「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琼姨不懂英文,見到遊客其實好驚,但他們一旦進來,就會感受到大澳情懷」。
「我是要保住大澳」
作為一位社區工作者,琼姨的目的不是要辦博物館,而是保住一個社區。她千辛萬苦寫成三本大澳書藉,小至紀錄一間餅鋪的製餅過程、某年某月的水浸情況,大至書寫街坊的口述歷史、寫下大澳的發展工程。
琼姨作為熱心的地頭蟲,不少事情都找到她頭上。「我曾經幫黎明的電影公司找居所,讓劇組擺放物資,又幫意大利電影公司租借場地」,如此上心,是因為她覺得電影有份為大澳紀錄山水,又能帶動區內消費。談到大澳的代表作,她很雀躍,「一共有13套在大澳取景,1968年的《水上人家》、80年代的《母牛》,周星馳《龍的傳人》和梁朝偉的《哥哥的情人》都是很有名的,夏夢都曾經來過拍戲!」。
除了電影與明星,在琼姨的記憶裏,大澳各個廟宇的節慶、附近學校的歷史、曾經把大澳抗爭傳揚開去的記者名字、政府公告大澳發展的規劃,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對琼姨來說,『保育』就是保住人的生活。15年來,我算是完成重要的歷史使命。即將閉館,雖然很不捨得,但我不是要保住博物館,我是要保住大澳」。
博物館關閉 卻心存感恩
這些年來,琼姨的社區工作,被不少人指罵。但她有超於凡人的心境,「就算被人罵我老豆、罵我老母,我都會尊重立場與我不同的人。」她頓了頓。「社區工作,就是這樣的了。」
盡心盡力,縱然博物館捱不過第16個年頭,琼姨卻從不怨天尤人。訪問期間,她不斷感恩,把曾經幫助過她的人掛在口邊,說自己從來不是一個人。
萬般不捨,最終還是以笑聲帶過,堅定地說:「即使工作室結束,不代表我的工作會停止下來。社區工作,是細水長流的。」
大澳文化工作室
地址:大澳永安街54號地下
開放日期:星期一至星期日
開放時間:13:00 - 17:00
閉館日期:本年7月17日
聯絡電話:2985 6118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