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6】本港法制、道路規劃落後 港研無人車被迫北上試行

撰文:李穎霖 李智智
出版:更新:

精準的空間數據是無人車可以定位、靈活在路面奔馳基礎,道路規劃和法例缺一不可。不過,港府現時相關基建規劃只着墨於智慧燈柱,未見全面城市規劃政策,加上未有相關運輸法規,即使無人開發公司想以無人車「落地」於公路試行亦未必能成事。

全球多個城市在推進無人車發展方面如火如荼,韓國在今年推出兩架無人駕駛巴士來往板橋市鐵路站和科技谷,試驗為期12個月。不過,在香港,目前無人車試行只局限在九龍灣零碳天地及大埔科學園等場地,即使是科大研發全港首部無人駕駛車,都因不獲運輸署批准路試,被迫北上,於深圳試行。

「發展無人駕駛以至智慧城市都需整個城市配套配合。」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官員思維欠缺周全,認為政府應以社區為中心和出發點去規劃,先在新市鎮試行,在路牌、燈柱、交通燈和泊車位等建設智能化設備,並藉此收集完整數據分析,「本港有條件做,但政府一直沒有做。」

莫乃光批評,政府對無人車發展思維欠缺周全。(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一直研究智能科技應用。她指出,礙於現行法規,即使萬事俱備,無人車仍無法實地行駛,促港府在法規「拆牆鬆綁」及早放寬路面測試規定,讓創科機構收集本地數據及汲取實戰經驗,以免繼續落後於人。

在鄧淑明眼中,精準的空間定位資訊是發展無人車的另一關鍵。她說,必須有精準的空間數據作基礎,無人車才能定位,作V2V(vehicle-to-vehicle,汽車對汽車)及V2X(vehicle-to-everything,車聯網,即汽車對行人及基礎設施)連繫溝通,繼而透過雲端人工智能技術,匯集智能汽車及道路基建的大數據,經中央系統分析,協調路面的智能汽車,既可節能、疏導交通,亦可保障交通安全。

智慧燈柱可同時探測氣溫、濕度和紫外線指數等資料。(資料圖片)

本港樓宇高度密集,現時廣泛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衛星資訊時有失準,故須另設準確的空間資訊發放設施,藉助智能化的城市道路基建才能乘勢發展。政府正計劃在全港多個人流密集地區,包括中環、金鐘、銅鑼灣、灣仔、尖沙咀、觀塘和啟德發展區,試驗安裝約400支多功能智慧燈柱,收集各類城市數據,提供5G和WiFi上網服務。首階段將在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安裝約50支多功能智慧燈柱,預計明年中陸續啟用,餘下約350支燈柱則計劃於2022年前在各區裝設。

鄧淑明稱,智慧燈柱除收集車輛速度、行駛方向、天氣及環境等數據,亦會發放準確定位資訊及接收訊息,將來人與汽車、汽車與汽車之間的溝通、資訊交換亦會以此為基礎。但其他街道公共設施,仍有待設置定位資訊,並發放和接收相關功能。

成效難估算 試點仍差強人意

政府近年計劃以九龍東作為發展智慧城市試點,惟表現差強人意。手機應用程式可實時提供區內停車場空置車位數目,但因區內大部分停車場屬舊式設計而無法提供數據,僅約兩成停車場配合。智能交通燈可自動偵察途人而改變燈號,但九龍東僅有一支智能交通燈,成效難以估算。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認為,政府應積極為智慧城市發展作全方位的準備。(Esri中國(香港)提供)

雖然專家認為香港整體環境尚未為無人車發展做好準備,但技術的研發又到了甚麼階段?詳見下集。

上文節錄自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7日)《台灣「落地」 香港「空談」 無人車競跑 智者先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