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重建】童眼看老邨 10歲童︰見婆婆會打招呼

撰文:實習記者 黃文軒 實習記者 倫星揚 實習記者 鄭巧兒
出版:更新:

今年3月中旬,由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出任董事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把大坑西新邨重建成私營資助房屋。城規會收619份的申請中,僅有2份贊成,而規劃署最新報告認為申請合乎規劃意向,不反對申請,明天將審批申請。

放紙飛機是他們放學後的玩意。(黃文軒攝)

城規會將於本月24號,審批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計劃書一批准,第一期重建項目最快於2022年落成,提供共4千多個單位。對於原區居民來說,該項目或是他們改善居住環境的不二法門,但又擔心重建後的安置,唯獨小朋友對此事既來之,則安之。

遺留於大坑西邨內最後一間補習社,有幾十個來自同區不同邨的小朋友,當中真正住在大坑西邨的小學生屈指可數。被問到重建、清拆,他們似懂非懂,知道成長環境快將消失,略有不捨,但卻娓娓道出,只要朋友仔仍在,氣氛定能重塑過來。

小朋友正玩得起勁。(黃文軒攝)

與大坑西邨一起長大

就讀大坑東宣道小學4年級的10歲小朋友Shirley(張婉珊),從小與父母、嫲嫲同住邨內,因此對邨內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從父母口中得知小天地將被重建,她說自己「會有少少唔捨得」,因為與鄰居關係要好,與邨內的公公婆婆都認識,「雖然記唔出名,但見到熟嘅公公婆婆都會叫佢哋一聲,互相打招呼。」

居於大坑西邨的多數都是老人家,她說自己跟他們並沒有代溝,平常碰到面,老人家都會與她閒聊幾句:「新年時如果喺街上面見到佢哋,講聲恭喜嘅說話,佢哋都會俾利是我,都收到好多封。」她笑着說。

重建後大坑西邨或會變得面目全非,小女孩覺得會想念以前的環境外,但她並不擔心日後地方會變得陌生。「因為我諗就算拆咗,啲人都會住返喺度,個環境都會差唔多,啲人應該唔會唔識卦」。對於重建後的去向,她說家長沒有向她透露,都是聽父母的話。不過,她都希望重建後能在原址居住,因為較有親切感。

Ivan在補習社門等爸爸接他回家。(黃文軒攝)

苦中作樂

就讀同一小學,同為四年級,9歲的Ivan,一家三口由有記憶開始,就與嫲嫲同住於黃大仙。近年才搬到大坑西邨與婆婆同住,因而來到附近上學。被問到大坑西邨住得舒服與否,他提到最大的分別就是黃大仙有電梯,這兒沒有,但純樸的小朋友話中卻沒有埋怨。

Ivan:「唔辛苦,一啲都唔辛苦」他非常喜歡這邨,不是因為這裏設施周全、遊玩設施多,而是因為這邨有的是朋友。他補充,以前黃大仙都有朋友,但很少,在大坑西邨卻有很多朋友住。記者再問,如果朋友不同住於這區,會不開心嗎?會吧,因為大個了,不會自己到樓下玩。

他與Shirley 都是一年級認識的同學,平常生活就是上課下課,補習完畢,就等到七八點,家人才來接回家。因而,他們日常的玩樂就夾雜於補完習與等家人的時間之中。雖然不是每星期都上很多補習課,但也有着香港教育中,偏重讀書的縮影。

重建後樓價或如箭攀升

現時同區的私人屋宇樓價約為6,800-8,000元一呎,而大坑西邨月租約500元至2,000多元,兩者相距甚遠。重建後的樓宇,樓價亦很大機會與同區的私樓看齊。

該區區議員及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顧問譚國僑指,大坑西邨居民平均入息中位數約萬多元,若果重建後房屋以出售形式經營,邨內居民一定不能負擔幾百萬的樓價,批評重建方案非常不合理。

未來小朋友的居所或許是未知之數。

(明天和後天會有大坑西的老人及店主系列,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