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商開倉自救】投身書海25載 白頭翁專賣獨立書:總要有傻佬做
近日傳媒報道,專營港台獨立書籍發行商「里人文化」,因受三中商(三聯、中華與商務書店的統稱)減少採購致財困,需六折開倉救亡。穿著居家膠拖鞋的里人文化老闆、56歲陳國華連日周旋於記者間,「噠、噠、噠」,在千呎書庫奔馳,笑意盈盈地找剛剛跟記者提起的書。
埋頭救書的市民對這位白頭漢不以為意。但他除了是賣書人,同時是未滿師的傳道人、歷史系研究生,所有被香港主流社會標籤為「乞食」的元素都集中在陳國華身上;在字海浮沉25載,「怪胎」頂著家庭重擔與公司財困,舉重若輕,他相信「做書」是使命——「有啲嘢總要有傻佬做」。
攝影:曾雪雯
曾替學生會印民族論
上周,有傳媒報道代理台港獨立書籍的出版及發行商「里人文化」,受三中商採購策略影響半年蝕40萬。到底是否因里人曾助敏感書籍出版?陳老闆解釋公司其實很少「政治書」,更多是香港較少的藝術、文化與社會書籍。在他眼內談不上是政治打壓,因為相關書店近年的採購書單早沒有政治書目,相信三中商減少採購僅反映香港出版行業萎縮。
所謂「敏感書籍」,大抵是指陳國華曾助香港大學學生會印刷《香港民族論》。2014年,全城只有他敢頂著大環境壓力,幾近無償為學生會印刷,只因他不同意「政府唔鍾意,就凍結學生作品」。「香港唔應該變成咁」,憑著傻勁,堅持至印刷商不敢印製的一刻,始願意停版。「起碼咁對讀者公道,可親眼分辨、評價作品」,他指此書內容普通,讀者根本不會因為此書而上街示威,更尖銳更激進的作品,大有人在。
做書胸襟要廣:助建制出離島志
「書商胸襟要廣」,陳國華笑言,出書不能把個人喜好置於讀者之上。因此,他亦協助政治立場不同的民建聯離島區前區議會主席周轉香出書,把乏人問津的建制婦女組織年刊,包裝成離島婦女奮鬥三十年的地方史志,《離島婦聯志》。年過半百的他自得其樂:「得意呢?啲婆婆仲可以拎住年刊話自己入書。」
他說逼讀者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公道也不合理。結果,他的書庫就成了江湖縮影。書架上方是「九十後社會紀實」的《年初一紀事》相集,下方則是退休督察出版的《香港警隊開局篇》;書架裏容得下黎智英、陳雲,也容得下董啟章、西西。大江南北,無所不包。
羅香林徒孫 對文化有種執著
談吐間,為人敦厚的陳國華總散發著某種文人傲骨。陳國華出身自珠海學院歷史系,曾笈至研究院,專研嘉道年間中英貿易逆差。當年的珠海學院在中國政權更迭下遷至香港,與國民黨關係密切。70年代,該學院歷史系名聲頗佳,著名史學家羅香林從香港大學移籍珠海學院,讓珠海學院一度成為中國文化重鎮,可媲中大新亞、港大。
當年文人治學愛從師徒制。陳國華師從羅香林第二代弟子林子昇,陳便成了羅教授徒孫。立法會前議員黃毓民是他的同門師兄。那一輩的文人從老師身上學做研究、學做人,當入室弟子是一輩子的關係。
曾做三中商:入面只可跟指令做事
畢業後,陳國華走出象牙塔,最初落戶三中商之一的商務,主理藝術展覽。1990年,他在銅鑼灣商務書店負責策劃展覽,曾涉獵北京故宮展、各地版畫到民間「火花」(即火柴盒包裝招紙),每一樣他亦專業得像行家。曾有同儕在背後質疑他辦版畫展的價值,讓陳國華憤然打了洋洋千字文,在內部刊物為版畫文化價值辯護,「之後就冇人再質疑版畫價值」。他說得開懷,從不是因為贏得尊重,而是有人認可背後的價值。與他合作的版畫協會,從不記他的名字,只記得他是「商務做版畫的人」。
離開商務後,陳國華正式投身書海,涉足中華、大眾、台灣遠流多間書局的前線零售、出版、發行等崗位。近年三中商屢因禁售政治敏感書籍捱轟,陳老闆把局勢看得通透,畢竟自己也是在三中商出身。「你要理解佢哋食國家飯,係國家公務員,喺架構入面只可以跟指令做事」。陳指,在公務員架構只有服從,「你唔似我係一個自由嘅商人,可以選擇用自己想法做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擦邊球」售禁書
話雖如此,陳國華與同工當年曾以「擦邊球」形式暗暗反抗。尤其是面對社會尖銳議題,更會把相關書籍放在收錢機前。他以當年「法輪功」為例,當年中共把日益狀大的「法輪功」氣功宗教集團定為邪教,全線書店禁售相關書籍。陳國華笑指,前線員工卻把禁書放在收銀當眼處,或藏在收銀桌抽屜內銷售。每逢有客人索書,「第一句答『無!』,下一句『不過你係咪要訂呀?』哈哈哈」,然後從抽屜拿出書說「仲有幾本未退晒」,前線員工反抗還變相提升了分店業績。
「做書係面對社會」
在行業浮沉多年,他說,「做書就係面對社會、民生」。社會需要甚麼,書本就需要甚麼。他指,當年台灣遠流曾出版一系列心理學叢書疏導單親失業爸爸,幫助傳統台灣大男人面對社會結構的轉變。「報紙出咗之後,書可以流傳耐啲」,陳國華指目前網上對罵者多,社會真正議論時政者少,他認為出版社有責任把剖析社會時政的討論集結成書。曾協助出版《本土論述》、《香港革新論》的他指,但在寒蟬效應下再無人敢出。
太太重病 堅持養家救書:「係唔容易」
說書人屢見風浪,面對大環境總是樂觀應對。唯一嚴肅的時刻,就是談起病重的太太。2014年底,同樣任職出版社的太太癌症復發,醫生證實是末期。出版社逐向她、她朋友及家人邀稿結集成書,完其心願。
被問及為何不多花時間陪伴病重太太?他坦言太太亦曾抱怨,何以丈夫未有賣掉公司,伴她走完最後一段人生路。惜書人收起笑容,嚴肅道:「但我小朋友一個16,一個14歲,真係兩難,唔容易選擇。」糾纏在愛妻病重、生計與使命之間,陳的白髮比同齡人斑駁;在職爸爸自嘲,青春期的女兒或許因而拒絕爸爸接送上學。
不合格的傳道人 願做行業「傻佬」先鋒
「我係一個比較古怪的人」,陳國華自嘲是「傻佬」。世道艱難,他說相信上天給予他這個崗位,自有其意義。他的使命就是在讀者減少、行業萎縮的前境下,為書尋找出路。不過書商減單,讓他的書庫積存過多,目前先要開倉六折賣書救亡。他相信當世情絕望之際,或許是另一個希望之始,正如他從沒想過開倉的第一日已有大批讀者到訪,「只係你信念守唔守到」。
談信念、談信仰的他,在讀歷史前曾短暫研修神學。「我係一個唔合格的傳道人」,今天,他卻談起電影《The Mission》。《The Mission》講述18世紀天主教耶穌會赴南美傳教被禁,因殖民者西班牙與葡萄牙認為,教會提倡平等社會阻礙政權建立奴隸制。
陳國華說電影最後一幕,面對西葡大軍,有傳教士選擇堅守教堂犧牲,也有傳教士選擇帶領原住民朝軍隊前進反抗。他說,或許自己是選擇帶領群眾的人,即使旁人不認同也不要緊,「無所謂,人生好短咋」。語畢,白頭漢又穿著白襪膠拖鞋,埋首於他的樂園整理書籍。
「里人十周年紀念感恩祭」系列活動.第一彈︰酬賓開倉
日期:2018年11月01日至12月22日(逢周三休息)
時間︰10:00 - 19:00
地點:里人文化(荃灣橫龍街78號正好工業大廈22樓A室)
交通:荃灣西西鐵站D出口,步行約15分鐘;巴士238X或930X / 小巴310M(龍德街站下車)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0732320652433/
書商陳國華專營港台獨立書,近日因經營環境困難六折開倉。下篇是有心人推薦的冷門港台獨立書庫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