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K生活】元朗全村共享8MB龜速上網 打風落雨、繁忙時段頻斷線

撰文:鄭秋嬋
出版:更新:

2014年,香港的網速(15.7 Mbps)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韓國(24.6 Mbps)。2016年,對很多人來說,「100Mbps 極速光纖寬頻」的廣告台詞已毫不新鮮,撇開500M和1000M的選擇,如今100G 光纖寬頻亦開始入屋了。但是,同一城市,卻有兩種「極速」;香港地,還有人要過着「56K」的電話線上網生活。倘若這是「懷舊」的個人選擇倒也無妨,問題是,這群人根本無得揀。
攝影︰江智騫、吳鍾坤

王先生目前主要依賴手機上網,每個月要付高昂的電話費,而且要面對收訊息不良的問題。

龜速網絡:非繁忙時段仍無法連線

王先生是龍獅師傅,住在元朗白沙村,家中安裝寬頻服務至今十多年。香港從「56K時代」到「100G光纖寬頻時代」,村外的網速也跟着愈來愈快,而白沙村內卻十年如一日──至今仍然只能用電話線上網。「慢到我根本無辦法做事,又常常斷線。目前也是靠手機4G上網,不過每個月交500至600元電話費,無辦法。」他無奈地說。

有別於光纖,電話線的傳輸速度十分慢。理想狀況下,電話線的上網速度可達8Mbps。不過由於電話線使用銅線傳輸,速度會在傳輸過程中減弱,一般根本無法維持8Mbps的上網速度。另外,鄉村的8Mbps限速還是全村共享,村民的實際上網速度大概有數百KB。與市面上過百Mbps的上網服務相比,元朗白沙村的網絡速度可謂是龜速,完全跟不上社會的步伐。

屋漏偏逢連夜雨,村內人口持續增加,因此網絡經常擠塞,莫說是龜速的網絡,很多時甚至無法連線。「以前56K時代,家家都只有一部電腦,啲相起晒格,用電話線上網當然沒有問題。如今,數據需求量大,隨便whatsapp send張相都幾MB啦!而且,村內人數增加,上網的人增多,電話線上網根本應付不了需求。每逢多人上網的時候,就經常斷線。」王先生不滿地說。

村內人口不斷增加,龜速網絡容易引發擠塞,繼而斷線。

記者到王先生家裏採訪當日,想測試他家中的上網速度。可是,下午5時左右的非繁忙時段,他家裏的網絡卻一直無法連線。「可能碰巧這刻外面多人用吧?不過每逢打風落雨,晚上的繁忙時段,上網就是這種情況,根本無法正常連線。而且,我家有5個成員,超過3個人連線的話,亦時常斷線。

王先生無奈,但無奈的又何止他一人?

網絡商獨市生意 倍貴於市區

今年5月4日,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在立法會指, 香港有40至50條鄉村面對同一情況,當中包括屯門、元朗、青衣、荃灣和北區,以新界鄉郊村屋最嚴重。

這些偏遠鄉村沒有固網商主動到村內鋪設光纖寬頻的同時,電話線上網是電訊盈科的獨市生意,村民只能使用同一間固網商的服務,交同樣的月費,一起在數百KB網速中哀嘆同一口氣。電話線上網,村民除了要爭用龜速寬頻外,還要付上天價月費。王先生現時每月上網費$316,比市區的100Mbps月費組合貴約一倍。

「月費不斷加,簽一次加一次,但服務無改善。」收費貴、服務差,仍然年年簽約,全因這是一門獨市生意,「無得揀,焗住用。」王先生一再嘆道。

記者測試王先生固網寬頻的網速,卻一直無法連線。

30萬戶固網寬頻無得揀

「無得揀,焗住用」的不單是偏遠鄉村,唐樓和私樓都面對同一境況。

根據通訊事務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15年3月底,全港有一成三、約30萬個住宅單位,只得一個或未受任何固網寬頻網絡覆蓋。

這30萬用戶面對獨市經營,通常都要付比較高的月費,而且服務亦得不到保障。部分家庭即使有光纖到戶,亦會出現經常斷線,上網速度慢的問題。

「有時上不了網,他們(電訊公司技術員)會教你熄機,再開機。每次再開機後會有些少改善,快一點,但還是經常斷線。」

投訴無門 望政府協助

王先生希望改善村內的網絡問題,曾要求電訊商到村內鋪設光纖寬頻,但一直沒有得到實質的回應。「每次打電話去,職員都會友善地回應,說他們會向上級反映。老實講,聽電話的人也是打份工,作不了主,所以也不好為難他們。」他知道自己的訴求根本到達不了電訊公司的上層。

王先生是「反壟斷鄉郊村屋寬頻服務關注組」成員之一。早前,他們在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的陪同下,到政府總部請願,並且向立法會提出申訴。他們希望政府可以增加電訊營辦商鋪設村屋寬頻的誘因,增加市場競爭,令村民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寬頻服務。

「(電訊商)通常會以客戶不足為理由,解釋不在鄉村鋪設光纖的原因。事實上,近幾年村內人口愈來愈多,周圍又建多了貨倉,出出入入的人增加,怎會不夠客戶?」王先生認為村內人口愈來愈多,對網絡服務有實際需求。

面對獨市經營,個別固網商壟斷的情況,王先生認為政府有責任改善村民的上網問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立法會回應,指電訊市場已全面開放,交由市場決定;並建議市民使用電話的流動網絡速度,指速度與固網寬頻相若。麥美娟引述一位村民的說話:「如果係咁,我都可以做局長。」她指政府根本無意為村民解決問題。

「如果偏遠鄉村沒有誘因,就應該由政府鋪,然後租給私人公司管。」麥美娟認為寬頻服務是公共設施,政府有責任確保村民得到恰當的服務。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

手機信號弱 被迫屋外通話

用手機上網的費用遠比固網服務昂貴,部分偏遠地方的信號亦十分弱。「如今的手機4G月費組合並沒有無限上網,我每個月都要交多百幾元的電話費,已經是很節制地用。」王先生如今依賴手機的數據上網,每個月要支付超額電話費。可是,他入屋後,手機的信號便隨即減弱。

「有時要走到屋外講電話,朋友在對面馬路經過,見我蹲在門口,都會跟我打招呼。」王先生右手把電話舉到耳邊,左手指了指自己的動作,再次演繹自己的無奈。

上網聽來似乎並非衣食住行的必需品,要政府介入,確保港人有網可上,像是天方夜譚。然而,人類的生活確實愈益依賴網絡,從社交、娛樂、工作、了解社會時事,以至處理日常瑣事,如交水、電費都依靠網絡。這些過程涉及大量圖片、影片、聲音和文件檔案的下載、傳輸和分享,對寬頻的傳輸速度有一定要求。

聯合國:上網是基本人權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港人每星期用於互聯網服務的平均時間由2001年的約12小時上升至2014年的約31小時,升幅近2倍。「上網」並不一定要被標籤「成癮」的惡名,聯合國於2012年確認上網是基本人權,並認為上網讓人享有表達自由、促進人權發展的同時,可帶動經濟和社會的進步。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