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天橋】展覽發揮想像 無蓋天橋變花園、橋底設保齡球場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近年天橋愈建愈多,早前元朗擬建17億天價橋引起爭議,被指造價高昂、破壞明渠兩岸環境和通風廊,有專家提出擴闊明渠兩岸行人道方案,最近元朗區議員郭強卻在電視節目中直呼:「我們都不是要這些東西,我只是要人們可以由南邊直通到北邊,硬要將元朗設計得這麼漂亮做什麼?」然而,天橋不只是通道,亦是城市空間。漂亮、趣味,又是否與天橋必然對立?最近一班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舉辦展覽,就拋開二元對立,製作了一個模型,當中天橋沒有頂蓋,有商店、花圃,甚至,有水池可以浸腳?
攝影:鄧倩螢 圖:視覺中國、資料圖片

「 天橋愈建愈長,上面到底有沒有東西可以做?」建築師Deson說。

外國天橋無上蓋 設浸腳池、兒童設施

香港幾乎成為了天橋城市,走在其中,除了悶,「就是沒印象。」展覽策展人之一城市設計師陳智峰(Xavier)笑着說:「基本上沒一條天橋是不悶的。」

但他們不甘心遍佈香港的天橋只能成為沉悶的通道,Xavier曾到過鹿特丹的行人天橋「Luchtsingel」,發現天橋可以沒有上蓋,「中間是個圓形的天橋,可以望到下面的公園,橋上和橋下有種互動的感覺。」

另一策展人Deson則去過日本大版梅田車站城,連接兩幢大樓間的天橋成為了廣場,供人休憩和表演。首爾還有一條由行車天橋改成的行人天橋「Seoullo 7017」,上面有圓柱形的咖啡店、浸腳池、兒童設施等,像半空中的公園。

不像天橋的首爾「Seoullo 7017」。(視覺中國)

可用滑梯落橋?

這次展覽,他們便仿傚外國,為模型天橋揭開頂蓋,加上浸腳池,另外還想出雪糕商店、滑梯,Xavier說:「香港的天橋要連接地面的話,很多時只是普通一條樓梯,但會否有多些位置可以坐坐、看看,慢慢走下來?經歷多些不同的東西,感覺會較好。」模型中甚至有一角可以堆沙;橋底更有大排檔、保齡球場,活用空間。

這些想法看似天馬行空,但Deson說:「外國一些辦公室都可以有滑梯,香港不一定沒可能。」Xavier指這次展覽旨在跳出框框,「總之方法是放不同東西到橋上,豐富它,我們也想透過展覽了解大家喜不喜歡這些想法。」

香港常說缺乏公共空間,天橋就是公共空間,但我們很多時享受不到,因為天橋沒什麼功能,只有外傭願意坐地下才能享用。
建築師Deson
用滑梯下橋,第一下或會覺得「不可能」,但放下成見,再思考一下或者就能破開框框。

按下圖看更多有趣的天橋設施:

+4

除了模型,他們還放置了地圖給參觀者繪製自己心中的社區地圖:

拆頂蓋天橋可變花園

只是,有人或會覺得天橋的功用本作行走通道,加入其他設施豈不阻礙「交通」?但Xavier說:「像旺角道天橋其實很闊,假日很多外傭聚集,但行人都仍然流動得到。」他們甚至提議如果要建新橋,不如建闊一點,「至少放張椅子給人坐坐。」Deson說。

但建闊一點,會否更阻礙陽光?Deson說可拆除天橋的頂蓋,「外國的橋有些都沒有蓋,平日在香港地面行街,也不是每處都有東西遮,即使天橋有蓋,大雨都是要撐傘。」

他說現在所謂「綠化」天橋,最多只能掛些花盆在欄杆上,如果旺角道天橋拆去半邊頂蓋,已可將天橋變成半個公園,豐富橋的功能和行人的生活經驗。「外國為何行天橋會舒服,可能是因為這樣。」拆去了上蓋,視野也會變得較開闊,「我平日行天橋也想知自己正在走去哪,現在就只能看指示牌,這就是為什麼常說天橋像輸送帶——它令人對城市的印象變得淡薄。」

Xavier說,走在天橋城市中,也會想知外面是如何。當商場接駁着商場,每個商場又都一樣:「闊五米、兩邊都是舖,不是百佳就是惠康。」他說。「一個城市是否只得這些?」(資料圖片/葉家豪攝)

建築師:元朗橋既不美又不合用

展覽中他們還展示出了荃灣、將軍澳天橋的情況,列出了一些利弊。當中沒寫明天橋還是地面較好,開放空間讓人思考。雖然展覽中提出許多豐富天橋的元素,但他們說,其實天橋僅屬必要時的工具,「例如要跨過鐵路就需要天橋,但例如元朗,可選擇擴闊明渠行人路,就不用天橋;又例如之前有團體將中環德輔道中變成行人專用區,這些都是可以嘗試的。」Deson說。

(《01社區》曾報導荃灣的情況,該區有43條天橋連接各大商場,成為「堅離地城」,或令人忽略街道的多元化,在網上引起「天橋派」與「地面派」的討論,詳看:【天橋之城二】荃灣離地定貼地好?「天橋派」「地面派」對決!

然而當他們在想如何豐富天橋、四大專業學會提出擴闊明渠兩岸行人道,取代建造元朗天價橋,保留通風廊和優美環境,元朗區議員郭強早前卻直呼「只需行人、元朗不需要美」,彷彿元朗居民只想要像輸送帶的天橋。Deson說:「問題不是美不美,而是那條天橋作為規劃城市的工具,除了不美,也不適合社區。」他指四大專業學會提到現時最逼的地方,距擬建橋位置有點距離,「其實把行人路造闊些,已經可以疏導人流。」

你是在規劃社區,不是單獨想建條橋就建橋。
建築師Deson
城市,和市民,需要的其實是什麼?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曾指,政府昔日在銅鑼灣糖街建天橋,但最終仍需擴闊地面行人過路線,建設應按照行人的習慣去做。(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7

無車是世界趨勢:建設時不能只看今天

即使建橋位置正確,符合社區需要,但破壞了元朗的環境,也不能說是適合。在元朗明渠上建橋帶來的影響,包括失去通風廊、遮去陽光、價格高昂等,他質疑:「現在(擴闊明渠行人路方案)便宜了又美了,為什麼不做?」

Xavier更指,無車城市將是趨勢,屆時天橋將失去功用。「外國有些城市的中心已計劃不讓車駛進,如挪威首都奧斯陸最快明年禁車。一是行人優先的概念,他們覺得人是使用這個城市的主要族群,方便他們才是目標。二是他們想城市空氣清新些,車其實很多氣體排放,對身體不好、很多污染。」他說:「香港不斷建橋,其實與世界趨勢逆行。」

日後全部車自動化,將不會再需要走進市中心。我們要望向將來,不是只看今天,現在天橋的功能很單一化,一旦地面開始沒車,就不會有人用天橋 ,如果天橋多些功能,屆時就還有用處。
城市設計師Xavier
天橋廢棄後政府仍要出資維修保養。Xavier說在科技發展下,未來車輛自動化,懂得自己選最好的路、順利地泊車,街上不會有那麼多車駛來駛去,天橋的作用也會減少,「10年8年後城市面貌會很不同,希望大家多留意這些事。」

理想城市:要有回憶

要天橋還是地面,還是有趣的天橋,說到底其實關乎一個理想的城市該是什麼模樣。Xavier說:「理想的城市要方便,而大家可以選擇地面時,都不會行天橋。」Deson則指讓人有選擇十分重要:「如果天橋只是駁向不同商場,商場都是倒模複製,那有什麼好行?街道卻會有變化。」

「像灣仔太原街,我就算是去合和,都很喜歡兜進去,因為很多東西看,會知道原來這陣子在賣這些水果、玩具,生存着的感覺很強。」Xavier說。「又像油街兩條街外有個海,附近有些舊的舖,這些我都會記得,有印象才會有歸屬感。走在現在的天橋上,卻不會記得。」

街道其實會比較有趣,可以行去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可以東西發生,而不是像天橋那樣,只可向着一個目標行。香港是這麼多元的城市,不應該這樣。
城市設計師Xavier

Deson說:「我們的展覽叫『play to venture』,『venture』就是探索,找不同的東西,而不是倒模的空間。」如此說來,理想的城市,除了方便、有選擇,「還要有回憶。」Xavier說。

PLAY to Venture 玩轉–行「天空之城」展覽
日期:即日至10月7日
地點:炮台山油街實現
開放時間:隨「油街實現」而定
(星期一 : 下午 2 時至晚上 8 時
星期二至日 : 上午 10 時至晚上 8 時)

如果可以放棄不必要的天橋、保留多些街道,當有必要建橋時,像那模型般,加個浸腳池,加一些樹,是否可以為充滿壓迫的這城,開出療癒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