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屋冇書讀1】山城無校 觀塘安達臣小一生等四年先有小學?
新公屋居民成功上樓往往被視為勝利組,但捱過長長輸候冊的上樓童話背後,又是一個怎樣的新世界?近年政府點名發展安達臣道發展區,位處山上的兩個公共租住房屋安達邨及安泰邨分別於2016及本年悉數入伙。不過山城無校,有家長指入伙讀小一的女兒讀小四時,邨內首間小學始落成。到底為何近年新屋邨入伙與學校落成總有時差,「山區小孩」跨區上學又反映了甚麼規劃問題?
位於觀塘半山的安達邨與安泰邨,為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兩者同屬安達臣道發展計劃之一,22幢公屋料容納約5萬人口。政府6月底宣佈把安達臣道發展區6幅私樓用地撥作興建公屋之用,預計安達臣道區的公營房屋用地比例會達九成。
山城無校 塞爆觀塘小學
目前,從各區遷進安泰邨的小學轉校生,已擠爆46校網的插班學位。觀塘區學童插班一位難求,據悉目前以小三至小五的學位供應最為緊張。《01社區》曾向教育局查詢,當局指截至今年7月底,教育局共接獲約270名居於安達邨或安泰邨的小學學童,申請在2018/19學年轉讀觀塘區學校的小二至小六班級,所有學童已獲轉介至區內學校就讀。當局稱在要求學校加班、設有時限學校,及增加每班派位學生下,區內仍有學位供應。
山城無校,更多學童為學位選擇民間自救。《01社區》曾就轉校學童數字,接觸服務安達臣區的前線社福機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觀塘樂Teen會隊長李偉頌(頌Sir)指就安泰邨而言,兩年來共接獲869戶求助,「但由於安泰邨多大單位,一戶唔只一個小朋友,大約950至980名小朋友因轉校需尋求協助」。頌Sir指,服務處5名同事平均處理180至200個學童個案,當中200多個其後轉介教育局,餘下學童一半經社工協助或自行考獲新校,但估計更多學童在選擇無門下「自願」留在原校。
民主黨安達臣社區總幹事林冠存指,教育局今年7月中處理安泰邨轉校個案時,當時已指出46校網的學位爆滿,「連每年級預留給原校生的留班學位都用盡,加無可加」。但由於安泰邨於8月30日始完成所有入伙程序,料8月中旬遷入的家庭將有更多適齡學童,屆時或需遷入更遍遠的48校網學校,或留待下年轉校。
觀塘區涵蓋46及48校網,安泰邨屬前者,安達邨則屬後者。46校網涵蓋九龍灣、佐敦谷、德福花園、牛頭角下邨、順利邨、順安邨、順天邨等;48校網則涵蓋鯉魚門、裕民坊、秀茂坪邨、牛頭角上邨、藍田邨、油塘中心等地。安泰、安達兩邨雖位於秀觀塘山上,但目前無車直達觀塘,故學童到觀塘上學往往下山耗時。
校舍與屋邨落成有「時差」 學校用地遭閒置
近年新落成的屋邨屢現「先入伙,其他後置」的情況。其實安達臣區在規劃時已預留8幅學校用地。 政府原計劃在安達臣區興建4所幼稚園、3所小學及1所中學,但距安達第一戶入伙至今4年,區內僅1所半日制幼稚園啟用,新校舍與屋邨非同步落成。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曾就安達臣缺校問題,在立法會質詢教育局閒置土地屬浪費資源。當時教局回覆指,教局在規劃時已預留土地,但甚麼時候決定建校,需要再因應人口變化作決定。
「屋邨規劃之初已有校舍用地,而唔係近年成日講嘅土地問題,但新屋邨校舍用地卻一直空置。」議員葉建源接受《01社區》訪問時批評這屬規劃問題,不明白當局面對甚麼技術性或原則問題。據他了解,安達臣發展區約有一萬名學童。山城無校,有區內學童被逼跨區上學,他質疑有違教局學童的「就近入學」原則。
翻查文件,2010年房委會提交安達臣道公屋發展計劃的發展草圖予觀塘區議會,當時安達邨已規劃一幅教育用地興建小學之用。2012年規劃署的圖則亦已明確指出其中三幅教育用地位置。但到安達邨落成入伙後,教育局始把其中兩幅用地分配予聖公會聖約翰小學及瑪利諾中學重置校舍,為區內第一所中小學。前者料於明年9月落成,後者至今仍未動工。
教育局:新學校不會提供新學位
不過,即使安達臣有新學校亦不等於有新學位。安達臣目前除上述提及的兩所中小學外,早前再分配1所小學用地,重置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料2022年第三季落成。但教育局長7月曾於立法會指,這些校舍均是作為重置學校區內破舊校舍之用,都不會提供新學位。民主黨順天區議員莫建成,曾於區議會投訴人口增多,學位不變存在問題,但當時教育局只回覆會密切關注。
山城小孩「自願」跨區上學 車程至少一個鐘
有地方人士指不少學童因校網學位欠奉,令山城小孩「自願」跨區上學。由於46校網已於7月中爆滿,7月中旬遷入的小朋友被安排遷進48校網內的剩餘學位。據悉部份基層家長認為相關學校「風評較差」,而且剩餘學位的學校位置偏遠,往新校的交通時間可能與留在「原校」相近。林冠存指有從深水埗區遷入的街坊,因而寧願留在「原區」上學,有多名安泰邨學童下月開學將從九龍東跨區到九龍西原校上學,當中包括位於長沙灣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及荔校角天主教小學,預計車程最少56分鐘。
教育局提倡的「就近入學」原則,本是避免年幼學童需長途跋涉跨區上學。不過近年落成的新屋邨,安達邨、安泰邨、水泉澳邨均建於山上,而教局又對建校持觀望態度,山城規劃失「校」,部份學童或被逼、或「自願」而跨區上學。議員葉建源解釋,公屋學童跨區上學的問題在於,額外的交通費會增加基層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年幼學童會容易疲累,亦增加家長的照顧難度。
應對龍年人口高峰 推「短命學校」
其實觀塘區議會一直討論2018/19學年區內學位不足的問題。因觀塘區除應負安達臣道新屋邨完成入伙,更是2012年龍年產嬰潮及最後一批雙非童的小一入學年。據政府統計處數字,2012年高達91,558名龍年小孩出生。面對這批6歲適齡學童人口,不少政黨及觀塘區議會亦預期,觀塘區小一學位的需求將達到高峰,屢在區議會向教育局提出關注區內學位不足問題。
面對適齡學童人口高峰,教育局的處理方法並非建校,而是推出短期措施「有時限學校」(下稱:短命學校)應急。目前觀塘區有兩所「短命學校」,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及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 )已承受近年區內不少小一人口。去年超收小一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今年亦因應付新屋邨及人口高峰再度超收。
不過屢次應付觀塘人口增幅的兩所短命學校,明年將停止收生。預計2019/20年度,區內接受適齡學童的學額將大幅減少。目前,短命學校續校與否仍是未有結論。
「有時限學校」又稱短命學校,為教育局應付2018/19學年適齡學童人口高峰的產物。2013年教育局公佈,預計小一學位需求會短暫大幅增加,至2018/19學年攀至高峰。當年,教局指與業界達成共識,應付人口高峰的同時要盡量避免興建新學校。2014年,教局公佈在空置校舍成立3所「有時限」學校,從2015/16年營運至2023/24年。當中兩所位於觀塘46校網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 ),另一所則為位於元朗72校網的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
教局拒透露兩邨學童數字
教育局到底有沒有掌握新屋邨的學童數字?教育局於2014年回應觀塘區議會關注學位不足時,當局估算觀塘的2018/19年6歲學童數字為5,100。惟當年數字僅包括原區幼稚園三年級升小一的數字,並未包括安達臣發展區的學童數字。上月,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曾在立法會,要求教育局提供該屋邨適齡幼稚園及中小學的兒童數字,惟教育局長拒絕透露數據,只回應區內有足夠學位應付學童需要。
就安達臣發展區的學童數目,《01社區》曾向教育局查詢,當局發言人未有正面回應區內學童數目。當局僅回應指,每年度的小一派位,個別地區或校網的小一學位供求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如家長選擇、新來港兒童數目,以及新屋邨入伙時間和家長轉校意欲,以致年與年之間可能出現變化。因此,當局一直按與業界的共識,採用靈活安排增加學位以應付過渡性的學位需求,以減低需求回落時對學校的影響。
至於為何屋邨有預留教學用地,但建校進度卻滯後於入伙日期?教育局回覆指,鑑於土地是珍貴的資源,加上興建新的中小學校舍涉及龐大資源。就於新公共屋邨預留的學校用地,教育局須考慮多方面因素,再考慮營辦新學校或重置現有學校,及何時啟動建校的有關工作。因此,坐落於新屋邨的新校舍設施的啟用日期未必與居民入伙時間同步,特別是當有關地區仍有剩餘學額或預計有關需求為過渡性質。
近年新屋邨入伙與學校落成總有時差,安達臣發展區並非唯一面對先「先入伙、後設資源」的孤例,下篇是另一屋邨沙田新公共屋邨水泉澳邨,面對同樣的山城無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