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泳池6宗罪】泳會壟斷租場 泳池人頭湧湧似浸溫泉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一缸池水,本能一洗炎夏悶氣,但最後公眾泳池卻變為各種社群角力的場所,大泳會與小泳會、泳會與公眾之間的「爭水游」進入白熱化。「爭戰」背後,除了監管,亦是規劃問題所致。最近,屢有報道指公眾泳池泳線被大泳會壟斷,傳媒亦揭發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泳總)轄下泳會以非牟利身份平租泳線,卻要學生將學費存入私人公司戶口,涉嫌牟利。現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將泳線優先租予泳總、香港拯溺總會、香港三項鐵人總會等體育會。其他泳會則要以「計分」形式爭取租線。成立兩年多的「女游團」——一個不爭逐賽績,只想讓一班女生享受游泳樂趣的非牟利泳會,自然難爭得一席位。「我們沒可能租到線的,因為泳會要計分數,分先後。我們只是公眾人士上一級別。」「女游團」創辦人之一Jossmary說。因此,像「女游團」這類蚊型泳會,或是私人教練,每天要狼狽地走遍港九新界,打游擊般尋找「教水」場地。他們比任何人更能真切體會香港游泳池設施如何失衡。

罪狀一:租線太多 猶如浸温泉

一般情況下,每個泳池場館內的50米池只可出租不超過四條泳線作訓練用途。「女游團」另一位創辦人阿畢,憶述在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上課的情景:一個50米的標準池,10條泳線,只有三條留給公眾。Jossmary指屯門泳池情況亦如此,八條泳線租出一半,「中間兩條循環線,餘下一條縫隙給公眾,還包括其餘學游水的泳班,根本沒有足夠空間游水。好誇張,像浸溫泉一樣。」

康文署回覆道,維園10條泳線當中,有七條泳線開放予公眾人士使用,表示日後會監察違規的租用團體。

「泳客經常投訴泳會霸佔泳線。公眾人士需要游水,泳會需要場地,真是矛盾。」阿畢慨嘆。她說:「我的美國朋友指,對比美國,香港游泳池數量算多。美國泳池以碼為長度單位,雖然直池較短,但橫向間泳線,比直間的香港,能多一倍泳線(使用)。」

昔日以抽籤形式租線,欠缺穩定性,不利體育訓練。康文署於2005年開始為轄下主泳池推行中央分配泳線計劃,體育總會獲優先分配,卻釀成大泳會壟斷,小泳會無處容身。租線問題固然要檢討,但更大的關鍵在於規劃。

最近屢有報導指泳線被大泳會壟斷,傳媒亦揭發香港業餘游泳總會(泳總)轄下的泳會以非牟利身份平租公眾泳池泳線,卻要求學生將學費存入私人公司戶口一事。(資料圖片)
+1

罪狀二:經常爆池 難以暢泳

每當泳客投訴泳池「逼爆」,康文署總以「符合標準」回應。的確,香港游泳池是眾多康體設施中,唯一一項供應量較可觀的:每28.7萬人享用一個25米或50米的泳池場館,以及一個不小於900平方米的嬉水池。18區中,僅大埔未達《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指引。

但事實是某些地區不斷「爆池」。如2016年7月,上水游泳池便曾16次入場人數達上限,斧山道、天水圍、九龍公園等泳池也有4至9次類似情況。Jossmary指天水圍、維園、觀塘、大埔都是「爆池」的熱門地點,「在屯門,早上10時便要去排隊,排上半小時。」「有一次在觀塘游泳池,家長圍坐在池邊的看台猶如一幅圍牆」,阿畢形容當時奇景。

康文署曾回應指,在游泳池外排隊20分鐘屬可以接受。阿畢說:「出一個,入一個,你就知即使進到池內,都逼滿人。」

記者於平日下午2時到觀塘「試水」視察,場外毋須排隊,入到室內游泳池人頭湧湧。25米乘30米的多用途訓練池只租出一條泳線予泳會,但其餘位置都逼滿「小班教學」的泳班,無法下水。記者轉到50米乘25米的室內主池,短短50米距離,需轉線四次,與泳客數次碰撞。莫說暢泳,手根本不能完整地划出一個圓。記者左閃右避地游回池邊,身旁一位伯伯大嘆一聲:「嘩,今日好大浪。」聽來滑稽,卻是事實。

雷教授指昔日泳池以游泳單一功用規劃,未能承載現時各種水上運動的需求。(資料圖片/龔慧攝)

罪狀三:功能單一化 不敷需求

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批評,泳池的規劃標準早已過時,跟不上人口比例、運動文化等時代變遷。《規劃標準》的前身是早於1965年開始編製的《土地利用計劃書》,按照人口為各項社區設施訂定最低標準。

目前的康體設施數量標準,源於政府在1995年委託顧問進行《休憩習慣與康樂喜愛研究》,得出市民康樂習慣及配置康樂設施的根據,並於1998年制定《規劃標準》。事實是,早於2000年,民政事務局便同意《標準》需要按社會經濟和人口結構改變進行修改;至2004年,審計報告也要求規劃署檢討並修改《規劃標準》,以顧及最新體育趨勢、體育參與率和設施使用率。但迄今為止,花了14年,規劃署指民政事務局仍在研究當中。

雷雄德指,昔日泳池以游泳作單一功用去規劃,「以前游泳池只是一缸水。那些年,有一缸水(市民)已經好開心。」但現在泳池卻同時承載各種水上運動,如拯溺、三項鐵人、韻律泳、水中健體等等,還未計學界的需求。他指政府應就各區市民的人口比例及康樂喜好重新研究,再作整體規劃。那是否在某些人口老化的舊區,如只有戶外池的深水埗,增設室內暖水池?他說:「(理解)方向正確。因為老、中、青(市民)需要的泳池功用不同。」

(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罪狀四:類型不足 不便水中健體

「香港有足夠游泳池,但類型不足。」Jossmary解釋,例如香港難以找到合適的游泳池用作水中健體。它是一種伸展和肌力訓練,透過水中浮力及水阻,改善關節靈活度,特別適合長者。今年康文署舉辦260個水中健體課程,超過7,500人參加。惟有長者表示,「抽四年都抽唔中,課程嚴重爆滿。」

即使是舉辦課程的團體,亦很難找到合適泳池。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旗下針對銀髮族的「Y Fitness躍動力」會定期舉辦水中健體課程,其健體經理沈祖健(Ken)指,一個適合水中健體的游泳池,一般水位及至乳腺位置(大概1.2米),水深要有高低選擇,膝頭關節不良的人,可選水位較深、浮力較大之位置;欲增強運動強度,水位及至乳腺位置較佳。雷雄德指,「美國泳池都可以調校水深,但康文署要爭取資源不容易。」

罪狀五:為有而有 部分泳池太小

除此以外,香港不少室內泳池細小,一條泳線雖能承載16名泳客,卻不足以作水中健體之用。若租線獲安排中間線道,亦難於教學。而泳池邊線這些「優越地勢」會優先租予體育會。「有些泳池沒獨立空間,播放音樂會影響(其他)泳客。」K因此,課程只能選擇在泳池休場時段進行。現時YWCA於九龍公園、何文田、荔枝角等公眾泳池授課。Ken指不少學員要跨區上堂,「部分甚至從屯門、深井來何文田上課。」

然而,位於康樂中心內的何文田泳池非常細小,只有一個習泳池及室內外的嬉水池,水深只有0.9至1.2米。很多新建於體育館或綜合大樓的游泳池,同樣空間細小,如港島東體育館只有一個10米乘25米的游泳池及嬉水、戲水池;屏山游泳池亦只有一個25米的方形訓練池。Jossmary說:「天水圍沒有標準泳池。25米(池)租了一半泳線作操水,但(只有)25米喎。我不明白為何建綜合大樓,要建一個那麼小的游泳池,根本是『為有而有』。」

(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罪狀六:暖水池不足 不利冬泳

Jossmary還是水中健體教練,她指,以康文署的暖水池水温雖然符合國際標準,但不太適合長者做水中健體或水中太極,「(特別)對傷殘人士而言水温亦太低。」歸根究柢,是泳池選擇太少,室內暖水池不足。現時的《規劃》沒有訂明人口與公眾暖水池的比例。然而,根據2013年一份立法會文件,康文署計劃未來在每個區議會分區,至少有一個室內暖水池。現時,葵青、大埔及南區等仍未有室內暖水池。

「東鐵沿線設施特別差。上水、粉嶺、大埔、沙田都沒有暖水池,要去到大圍才有。」Jossmary曾經因馬鞍山泳池關閉,要花40分鐘路程到顯田游泳池,「但顯田的水太深(1.4米至2米),初學者怕水,不肯去。」Jossmary認為,戶外池提供暖水、改建或興建室內暖水池,是一箭雙鵰做法。因為,室外泳池會在冬天關閉,變相荒廢,遑論政府鼓勵冬泳。引伸的問題是救生員「斷糧」,無人願意投身,到夏季又經常因救生員不足而要關閉泳池。記者上周到何文田泳池,四個細小嬉水池便有三個因救生員不足而關閉。這種情況令泳班教練非常困擾,Jossmary說:「所以每次必先打電話問:『今日泳池有冇開啊?有幾多線畀人租咗?』」

將增五項游泳設施將增五項游泳設施未來會有五個新游泳設施落成,包括大埔寶湖道新建體育館內增建一個室內游泳池,預計2020年底完工。而前特首梁振英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也承諾,斥資200億元增建54項康體設施,其中四項涉及游泳池:改建黃大仙摩士公園泳池,在天水圍107區建新泳池,九龍仔公園游泳池並設室內暖水池和南區包玉剛泳池。但Jossmary和阿畢也擔心,新建的游泳池又會是綜合大樓一類,同樣犯下上文所述的問題,結果又是一場歡喜一場空。她們的擔心有據可依,以大埔寶湖道新建游泳池為例,1個2.51公頃休憩用地,卻只能興建1個25米方形暖水池、25米乘10米的暖水訓練池和按摩池。幾個「浴池」對紓緩大埔嚴重爆池情況,作用有限。

(資料圖片/黃永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