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小非洲】聚居橫台山圍村 黑人與村民漸共融:想分享熱情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除了在重慶大廈聚集非洲人,哪兒還有他們的蹤影?十年前開始已有非洲人聚居元朗橫台山。在那兒開公司做汽車零件貿易的黑人Sylva說,元朗跟家鄉尼日利亞很相似,空氣好、密度低,住久了風景看去更幾分似非洲。但八鄉橫台山是原居民地盤,黑人與他們兩個族群怎共融?這班非洲人多年渴望獲接納認同,他們在香港有什麼遭遇?
攝影:黃寶瑩、張浩維

上回提到Prince與同鄉太太帶記者走進他們的家,看一個香港黑人家庭的生活:【香港非洲人】居港25年仍被歧視 黑人家庭:回尼日利亞似遊客

何解非洲人愛聚居元朗?

幾年前香港人類學家Gordon Mathews的名著《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提到不少非洲商家1990年代到此尖沙咀重慶大廈從事着低成本跨國貿,聯繫非洲、中國大陸和香港;但除去從非洲來港尋求庇護的酷刑聲請者,香港十數年來還來許多非洲人移民定居這城。

1993年來港做生意的尼日利亞人Prince一直定居新界,包括屯門、青衣至現在的元朗洪水橋。他的許多同鄉,譬如Sylva和Diamond,分別於2000年和2006年來港,他們同為商人,亦住在元朗。

Prince在元朗帶記者家訪時,沿路與幾個華裔街坊打招呼問好,來港25年的他說,近幾年才有本地人對他這黑人釋出善意,主動搭話。(張浩維攝)

在這班非洲人眼中,元朗好似尼日利亞。「房子較矮和低密度,空氣又較清新。」現居於元朗大棠的Sylva說。他眼見港島和九龍的高密度樓宇如此高,形容只有元朗才讓他感到舒服又有安全感。

Sylva早年住在元朗八鄉橫台山,在那兒做二手汽車零件生意,與非洲人做貿易。他見證橫台山愈來愈多非洲人聚居,成為同鄉來港生活和工作的起點。「初來香港做生意,人生路不熟,想有個照應,多數找同鄉幫忙安頓,於是大家都聚在橫台山。」

橫台山村民 由歧視到學煮非洲菜

橫台山如今有多個由非洲人經營的車場,不少黑人大熱天時赤膊劏車拆零件,傍晚收工就聚首村內空地飲酒聊天。記者想Sylva或同鄉帶路導賞這個元朗小非洲,但他們說那裡的黑人或避忌傳媒,記者較不好現場採訪。

Sylva 18年前來港後,在香港結識菲律賓裔太太,決定落地生根,與她結婚成家。(黃寶瑩攝)

八鄉橫台山是新界原居民的地盤,Sylva當年與同鄉入村定居,起初圍村人也有反感。非洲人喜歡熱鬧和聚會,經常集體行動,例如十數人圍在村內空地見面聯誼,或走進超市買食物飲品,令路過的村民多驚慌地望着他們,甚至不時投訴。他說,老一輩的村民更曾一臉厭惡地斜睨黑人,亦曾提起拐杖想敲打對方背脊:「呢啲皮膚咁黑,唔係人呀!係鬼呀!要打鬼呀!」

後來元朗區議會和八鄉警署主動協調,發覺村民與非洲人相處的困難及誤會,多因為言語不通,故相約雙方見面傾談,並由警察義工公餘開班教區內非洲人廣東話。「村民的不滿,例如好嘈吵、聯誼後沒清理好地方,我們知道後就會改善,也想對方知道非洲人的文化。」Sylva說。至今天,這班非洲人已與村民熟稔得像老街坊,甚至有人嘗過非洲菜後,特意到他們的店買來食材自己試煮。

訪問這夜Sylva幾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子女也跟來湊熱鬧,對記者說喜歡香港,但不太熟悉家鄉尼日利亞。(黃寶瑩攝)

香港人是最冷漠的華人?

目前香港黑人少得連在政府2016年人口普查,也被歸納為「其他」種族,與居港拉丁美洲人合計共有3,700多名。香港非洲人協會主席駱美清(Camy)說,在橫台山以外,一般港人對黑人感覺很陌生,在較多非洲人出入的其他元朗區域,部分街坊見到黑人也表現抗拒。

來港25年的Prince記得早年有人走近在他手臂揉一揉,說想看看他黝黑的皮膚會否掉色。「吓?我是天生黑皮膚的黑人喎。」Prince以前對港人這些舉動經常滿腦「黑人問號」。Sylva以前常聽到別人稱他「黑鬼」,後來他問華裔朋友查翻譯,才知道自己曾被負面地稱作「Black evil」,感覺難堪地問為何自己是「鬼」,不是「黑人」或「黑仔」?

Prince去過世界各地做生意,他說即使在非英語國家,雙方難以溝通對話,當地人對黑人的態度亦不如香港般冷漠又懼怕。「最簡單,台灣同樣是講中文的地方,但我以英文問路時,那不諳英文的台灣人也會盡力解答;但我在香港,都未問下去,那港人經已耍手擰頭,邊說『NO NO NO NO』邊調頭走。」

Prince、Diamond和Sylva(左起)稱兄道弟,像香港本地人一樣喜歡稱呼對方「巴打」。(黃寶瑩攝)

港籍黑人:港人多低頭滑手機 關係難建立 

Prince難忘有次在南韓迷路,推門問東主怎走,對方同樣不諳英文,竟關門暫停營業,分文不收開車載Prince到目的地,自己再回店。「香港和尼日利亞同樣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我們都識英文的,但華裔港人就是很少跟我們溝通。」在旁的同鄉Diamond也搖頭嘆息:「有時與鄰居同一部電梯,很想開口跟他們說話,但個個一入電梯,互相望都唔望,只顧低頭玩手機。」Diamond覺得多認識本地人,與他們更熟絡,或許能減低歧視,「但他們不開口溝通,又怎建立關係?」

Prince細心觀察過不同年齡的香港人。他說全世界到處都是華人,但惟獨香港的華裔對人很冷漠。他幾次在公園看到小朋友各有各玩,較少湊在一起,「是不是香港人從孩子開始,成長都習慣獨處,一個人自處,所以到長大後也表現如此?不願打開心懷認識更多人,對鄰居對陌生人,甚至我們都很抗拒?」

Prince、Diamond和Sylva說非洲人在港一樣是辛勤的打工仔,他們平日各有各忙,卻依然抽空設法籌辦共融活動,因參加港台的電台節目製作,這夜訪問前趕到錄音室錄製節目。
+5

想與港人建立「relationship」 認識「非洲」另一面

來港18年的Sylva後來有點明白為何華裔港人對黑人更抗拒。他從香港的電影電視和廣告中,看到黑人的形象全是負面:持槍犯罪的粗獷男人、饑荒得瘦骨嶙峋的小孩。「其實非洲很大,貧富懸殊的差距亦很大。你聽過阿布賈未?那是西非尼日利亞的首都,很繁華美麗,也很多有錢人。」Sylva說許多歐美人到阿布賈旅遊後,皆對非洲改觀,「只是很多香港人只想到遊歷日本或西方國家,沒想過來非洲看看。」

Sylva費盡心思想如何讓更多港人在他這族裔膚色以外,認識「黑人」是誰、非洲人有何文化。周末這夜,他與同鄉匆匆趕到自費租借的錄音室,錄製電台節目講非洲人的「relationship」,包括與港人交往的「relationship」,將於香港電台播放。Prince說近年不少非洲人與本地人相戀結婚,是最直接建立「relationship」的方法。「二人在一起互相了解對方的生活文化、價值觀,彼此更認識非洲和香港。而他/她又介紹親友知道,一個傳一個,網絡愈來愈大,愈來愈多本地人認為『非洲』也與自己有關係。」

香港非洲人協會曾斷續有幾年舉辦過家鄉的芋頭豐收節,邀請港人到場認識非洲文化和食物,但Camy說這幾年因經費緊拙,又申請不到政府資助,難以再連年舉辦。(香港非洲人協會提供)

點擊下圖看非洲人在香港有什麼活動好玩:

+20

申請活動場地難 盼分享非洲人熱情文化

Sylva雀躍說一直想與港人分享非洲人的熱情,例如一起跳非洲舞和打非洲鼓。「我們自小就懂跳舞和打鼓,紅白二事也會這樣做,以前是為了向遠方的鄉民傳遞事件或訊息。即使面對逝去的人,也會打鼓『慶祝』他去另一世界享樂了。」

但他們要在香港推廣非洲文化,多年來申請場地很困難。立法會少數族裔權益事宜小組委員會,去年底討論為少數族裔提供宗教和文化活動的地區場地的文件中,康文署、民政事務局和民政事務總署多個政府部門皆對黑人或非洲人隻字不提。Camy和一班非洲人對此很失望。「我們最想有社區會堂或場地舉辦非洲興趣班或踢友誼足球,或能成功年年與港人慶祝非洲人的豐收節。」Prince苦笑說:「我們是少數族裔中的少數,經常被遺忘,但日子久了,我們讓更多人認識,就愈來愈有存在感。」

香港非洲人協會好想港非共融,主席Camy曾向城規會申請改建元朗石湖塘一間廢校作協會會址及康樂中心,打開門讓街坊和非洲人聚腳同樂,「但石湖圍村啲居民一聽到就好反對,話唔想啲黑人走晒入來」,協會的計劃無奈告終。她說過去區議會曾舉辦文化共融的活動,場內最終只有黑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尼泊爾人在「共融」,她感覺是種種族隔離。(黃寶瑩攝)

Prince、Sylva和Diamond近月為了讓更多主流香港人認識非洲文化,再度參加了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自製電台節目,今季第五輯在大氣電波分享非洲人的感情故事,包括親情和跨種族愛情和友情等等。
《我是非洲人5:感情篇》(I am an African 5: Affection Chapter)
播出日期: 2018/4/15至7/8(逢星期日)
播出時間: 晚上9時至30分
播出頻道: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
可於港台網站(ptc.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Mine收聽直播或重溫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