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狗之城.序】被淹沒的動物議題:人都未搞掂,點理動物?

【無狗之城.序】被淹沒的動物議題:人都未搞掂,點理動物?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去年11月,特首林鄭月娥於社交平台上載了一條影片,提到港人除了關心房屋問題外,還發現原來有不少市民關心動物權益。她口裏這個「發現」刺痛了不少長年為動物爭取權益的人士,也教我們「發現」特首原以為港人對動物不聞不問,即如她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一樣—49,000字的報告中,沒有隻字與動物相關。

近年港人愈發關注與我城共生的動物,野豬、大嶼山水牛、社區貓狗,而芸芸眾多動物當中,狗只依舊是人們的寵兒。然而,從居住條件看來,則難以感受我們對狗只的愛—除了公屋禁止養狗外,大部分的自置居屋及私樓亦不歡迎狗只;原以為鄉郊村落是狗兒的世外桃源時,現實告訴我們城市化發展逐步逼近,橫洲、新界東北以及大嶼山村裏的貓狗,或許因為推土機而失去原生地。面對居住環境處處受制,彷彿迫使我們來到絕處—將狗只棄之不顧。

總有人批評:「明知不可為而為,為何還要養?受苦的不是狗兒嗎?」然而,當我們指摘狗主時,為什麼不能反問「為何不能養?」繼而再逐步討論規則及監管方法。如今養狗問題來到了跟前,往往只淪為二擇其一的選擇題。當我們習慣於既定的規則下生活,如何共同建立真正的動物友善城市?

系列文章

【無狗之城.一】公屋與狗不可兼得:動物就等於污糟,會攻擊人?

【無狗之城.二】主人上車、毛孩只有搬家一途:喺公屋養狗似偷渡

【無狗之城.三】當毛孩成為謾罵工具:一場居屋法團養狗戰

【無狗之城.四】橫洲毛孩自生自滅:人都未搞掂,政府點會理啲狗

九龍公園抽乾水洗池│康文署:外判沒跟指引處理龜魚 有3條魚死亡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九龍公園內的「中國花園」大型水池,懷疑有清潔工人在洗池前,未有撈起池中全部生物,抽乾池水後驚現多條活魚垂死掙扎;亦有大量巴西龜缺水暴曬,事件驚動警方到場調查。同時,救援動物組織「龜途」創辦人阿邦向《香港01》透露,親睹多條魚在泥濘中瀕死、多隻龜在幾近乾涸的池底求存。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香港01》時表示,九龍公園內中國花園設有人工湖及小水池供市民觀賞,該等水景設施並非為飼養魚類或龜隻而設,現有的龜隻均是市民放置於內。署方會根據既定指引,對於被放養在水景內的魚類或龜隻,盡量讓牠們在池水中繼續生活。

有清潔工人將龜隻拋擲落池底「水氹」,龜殼撞擊地面發出「啪啪」聲響;其後又用腳輕輕踢龜移動。(「龜途」創辦人阿邦提供影片截圖)

署方續指,為確保水景設施衞生清潔,九龍公園的水景設施每年進行最少兩次清潔工作。由於該中國花園人工湖將進行改善工程,康文署近日為該人工湖和小水池放水及進行清潔工作,並於2月23日開始先為小水池重新注水。一般來說,職員在清洗水景設施時,會把魚類或龜隻暫時放於其他水池中,待清洗工作完成後便會把魚類或龜隻放回原來水景設施內。

有多隻龜在幾近乾涸的池底,掙扎求存。(「龜途」創辦人阿邦提供圖片)

康文署經初步調查後,發現在水景設施放水期間,有個別外判清潔員工沒有跟從相關指引處理龜隻及魚類。康文署已即時再三提醒所有員工,要按指引處理及善待公園內的動物,並會向清潔服務承辦商發出警告,以嚴肅跟進有關事件。

康文署稱,是次清洗行動後,發現有3條魚死亡。康文署日後進行水景設施清潔工作時,會密切監督有關情況,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阿邦指,有中外遊客目擊龜隻「監生分食」半死活魚。(「龜途」創辦人阿邦提供圖片)
+6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