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30萬辦社區報 培訓街坊記者 收小店廣告費盼自負盈虧
政治經濟等大議題往往能吸引媒體報導,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區議題往往不被關注,在報章云云字海中或只能埋在冰山一角。獨立媒體(香港)展開「社區新聞眾籌計劃」眾籌30萬,期望育成由下而上參與、持續營運的社區報,以推動街坊參與和關注社區事務。但區區一份社區報,如何辦到自負盈虧?
全港性的媒體無法照顧社區事務
計劃發起人為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時事評論員梁啟智、南區區議員區諾軒、灣仔區議員楊雪盈、獨立媒體(香港)主席葉蔭聰和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朱凱迪指,現時香港只有兩個層面的新聞:「一方面好渣嘅資訊,(區議員)自己做咗啲咩。另一種,就係商業主導,追啲大新聞。兩者之間仲有好大嘅空間。 700萬人嘅城市唔係得兩個layers(層面)。」 即使地區新聞放上頭版,之後也甚少會繼續跟進。灣仔區議員楊雪盈指,一般市民要獲取區議會會議的資訊,只有下載會議錄音和會議記錄,社區參與的渠道甚少,市民亦難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和回應社區事務,而社區媒體持續的跟進就能令街坊關注區內發展。
師奶也能做記者
是次計劃以眾籌30萬為目標,梁啟智解釋:「因為唔想有金主,我哋想自己社區自己寫,所以自己畀錢。」計劃為期1年,首半年會先培訓熱心街坊成為社區記者,任何人都可參與,嘗試出版所屬社區的實驗刊物。以30萬人的社區為例,計劃每月出版一期,每期的印刷量不少於1萬份。計劃會支持示範刊物首半年的印刷費用,期間需要擬定發行網絡、廣告和月捐系統,社區報才能自負盈虧、持續經營,發揮影響力;希望能在2019年秋季的區議會選舉發揮影響,讓街坊了解並積極参與社區議題。
朱凱迪指出,社區報持續經營是為建立讀者基礎:「地區報係一個identity(身份),自己區有自己嘅報紙,咁就要準時(出版),唔好脫期。有習慣、有(讀者) 基礎。其實𠵱樣嘢係要經營。」
梁啟智指,社區報的內容以公眾利益為先,編輯方針做到專業客觀,深入分析。內容不限於區議會大大小小的工程、活動撥款,過往出版的《南圖》亦有製作地區交通史、地區傳統習俗。葉蔭聰指,任何人不論任何政治立場都可參加,亦不設門檻:「睇佢哋係咪做社區為本嘅媒體,有多啲街坊參與,同埋能夠接觸到一啲重要嘅社區議題。」
社區報以印刷形式出現,梁啟智解釋,這是為了令刊物更容易「入屋」,街坊收到社區報後帶回家,即使平時少接觸地區新聞的家人也能有機會了解。
過往跟進億元工程經驗
這個計劃的發起人,亦曾有辦社區報的經驗。梁啟智於2015年夥拍朱凱迪指導學生創辦的大埔地區報《埔紙》,跟進該區社區重點項目的「林村天安門」:「如果社區報做到𠵱個影響力 ,對香港由下而上的民主化可以帶來改變。」葉蔭聰指,過去亦曾資助地區團體出版社區報,如《南圖》、《屯們誌》、《貢想》等等,惟過去的出版的規模小、頻率低,是次計劃是「進一步的發展」:「資助多啲,可以做多啲嘢,包括培訓社區記者。」
社區報廣告潛力大 盼宣傳區內小店能雙贏
梁啟智以Facebook群組「Tai Po大埔」為例,指出群組內的討論熱切程度高:「唔好低估街坊對社區資訊渴求嘅程度 。」
朱凱迪亦指出,社區報的規模不需大財團支撐,受眾集中於該區居民,能為區內的店舖作宣傳,不論補習社、餐廳都有在區內宣傳的需要,他們能在社區報賣廣告,社區報亦能掌握這些商業機會;他認為社區報的廣告潛力大,相信有望能達自負盈虧。
詳細財務預算
社區記者培育活動:10次活動,每次導師費 $2,000 = $20,000
實驗刊物:5份各3期,每期$5,000 = $75,000
示範項目:1份共6期,每期預留$10,000 = $60,000
項目統籌員(連強積金):$12,000 x 14 x 1.05 = $176,400
應急費用:$18,600
總計:$350,000*
其中$50,000由獨立媒體(香港)承擔
眾籌計劃詳情:http://bit.ly/2AmJ3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