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40年】獨自生活不是羞恥:我一個人都活得比你快樂
耳朵,眼睛,手和腳,身體似乎告訴我們人應是一雙一對;單身的人在社會中,就好像一條獨行獨斷的魚,離開上游的魚群,跳出原本的航道。因此,才有那些29+1的恐嚇數字,又或是單身狗這類難聽過粗口的詞語。然而,總有離群的魚,有些人奉行單身主義,有些人對婚姻恐懼,認識有人因為「人會變,你點確保30年後,自己和對方都能夠始終於一。」,於是40年來他不戀愛,不結婚;而是基督教信仰中,甚至有些「獨身恩賜」的人,意謂信徒像瑪利亞,獨身以將整個生命獻給神。究竟,獨身為何是恩賜?他們如何面對身體情慾的需要,和被歧視的眼光?
(文內照片皆非受訪者)
我的心,容不下其他男人
第一次認識阿笑(假名,因工作原因不能透露真姓名),她已經是一個頭髮斑白的女人。一個年過半百的A0,曾暗戀,曾被追求,曾被傷害,她的指頭卻未曾牽過一個男人的手。數十年來單身的生活,無法想像。她說自從自己接受一個男人,她就堅定不移地說:「我要一生一世都跟著他。」但這個男人,只能神交,卻不能有肌膚之親,讓她享受魚水之歡。但她說:「我的心,容不下其他人。」
這個男人,就係上帝。
每一年,她都會到韓國祈禱山,住上一個星期。「即係你同上帝嘅旅行?」記者問。阿笑立即緊張地澄清:「咩旅行啊,係約會,係我同上帝之間嘅約會嚟。」有教會朋友說要與她同行,她都立即耍手婉拒。「我話唔好跟我去啊,我單獨去,我只係約咗上帝。陣間你有嘢唔明又問,咪破壞咗我同上帝嘅約會。」於是,整個「蜜月之旅」,零觀光,電話也沒有漫遊通話,就是祈禱,每年如此,「喺韓國最好,全部人都講韓文,溝通唔到,唔會有人同你講嘢。」阿笑說。
常關電話,朋友過節乾脆踩上門
她初信時就決定讀神學,2002年正式當上宣教士,在內地傳福音。她曾做過一個恩賜表的檢測,大概是一個列表中羅列不同方面恩賜的特徵,讓信徒了解自己的恩賜和天賦。「我的獨身恩賜表,係滿分。」教會中單身姊妹經常擔憂著這個不幸的「恩賜」臨到自己身上,以為出唔到pool就是有「獨身恩賜」,阿笑:「通常咁問,都係冇獨身恩賜。」她認為獨身之所以是恩賜,就是讓她「一個人嘅時候係舒服,唔會覺得苦、孤單,見到人哋有丈夫,唔會羡慕人哋。一個人生活,我完全冇困難。當做男性嘅工作時,係辛苦少少。但都OK。」
任由一個基督徒在她面前,都慚愧得如蟻民。阿笑神交的境界,和那些戀上sex doll 的男人一樣,是常人無法理解和想像。一個無形的神,如何代替一個全身肌肉的男人?連她自己也說:「假若沒有信仰,無法想像點樣過呢種生活。」
她教會的朋友,如是無法想像她這種單身的生活,如何不孤寂。於是,閒來吃飯、或是過時過節,一定會找上她,免得阿笑自己一個人。阿笑反而覺得可以安靜,才是恩典,「所以我有時出街唔開電話,亦都冇數據,我冇網絡,我要返到屋企先有網絡,我唔想成日被打擾。」她的朋友熟知她,「有時佢哋唔打電話嚟,直情上門㩒鐘睇我喺唔喺度,等我冇得推,不過我都慣,我都唔介意。」,「我話,我要預約㗎,唔好以為我好孤單,好得閒。」
「我好享受一個人的生活。點解我唔可以選擇一個人生活?」阿笑說。教會老輩總覺得她的快樂是裝出來,還是不時疑惑地問她:「你真係唔結婚啊?」阿笑總是著急地回應:「我從來都冇關門。我有獨身恩賜,唔代表我唔結婚。」什至她在內地農村服侍,農民聽見她還未成家,就先認定她有問題。但她說,結婚從來不是她人生一定要成就的事。「有冇聽過難聽的說話?」記者問。她想了想,搖頭說不,「可能我唔當係乜嘢。」對於社會上對單身的標籤,她也不曾當成一回事,「最重要係自己的心態。如果你介懷,就係覺得自己怪,自己比人差,先會咁。但生命如果積極健康,人哋就唔會對你有咁多睇法。」
往常打工仔總是搶著節日放假,只是春節,年近30又未有著落的單身者,搶著要年初一上班避年。阿笑偏要逐個兄弟的家庭去拜訪,「坦蕩蕩的去」,讓人看出她因信仰,單身也能喜樂,甚至說:「如果我一個人,都活得比你快樂,點解我要介意?」這句霸氣回應,單身者能借來一用,堵住親戚的口。她又認識一位內地大概30歲的女子,春節時打算回鄉探親,誰知父母說:「你唔帶一個男朋友返嚟,你就唔好返。」三字出頭,沒有男朋友,原來是一件丟臉的事。於是跑來向阿笑哭訴。「單身係羞恥?我想一個人生活,有咩咁羞恥?如果單身嘅人,有正確的想法,就唔會有咁嘅感覺。」
如果你單身都唔覺得開心,結婚都唔會開心。
她曾聽過一個講座,談單身與婚姻。講者提及「只要揾到生活的樂趣,單身先會開心。如果你單身都唔覺得開心,結婚都唔會開心。佢講呢點,我又覺得好同意,太多人覺得結婚之後,就好完美。」她說初信主的時候,覺得上帝有意無意間給她一個預兆,讓她有心理準備有一段日子要一個人過活。預兆來自一本《獨樂樂》的書,作者是一位年輕寡婦所寫,「無論結婚單身,都係想過一個喜樂嘅日子,但呢樣嘢係可以培養。結婚,唔一定幸福,但啲人又想結婚,因為呢個係好自然嘅生理,或者社會嘅催化。」這本書教懂她把握單身的時間,提過個人素質,「唔可以坐喺度等自己嘅王子出現。等王子出現,你唔提高自己的標準,你點可以同佢一齊呢?」那講座說不少女信徒一直「發白日夢」等待那個像犘西如此高le的丈夫出現,「但你似唔似一個摩西的太太?」
「要擴闊自己的圈子,唔好一見到男人就衝埋去。」這是她常給教友的忠告。「男人鍾意講時事,你咩都唔識,就冇話題講。我各種書都睇,變咗男女老幼都有朋友,所以我點會覺得孤單,我周身唔得閒。就算我將來結唔到婚,至少我有好多朋友。」她說。
頭髮也斑白了,她沒有蓋上染髮劑,「你還在滿心期待那個像摩西的丈夫嗎?」她點頭:「嗯。」獨身四十餘年,她未曾真正戀愛,廿來歲時因為想生育,曾渴望婚姻;亦曾錯愛一個信任的男教友,幾乎傷心至自殺,成為她生命的轉捩點,後來竟然還擔當起婚姻輔導員的工作。故事如何,下文再續。
下集:【單身40年】曾被男教友傷害欲自殺 28歲列丈夫12條件:要像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