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仔得獎.下】藝術、設計、民間規劃 議會以外抗爭的可能性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兩年零四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當每一天也憂心政府何時來清場,這過程可漫長了。棚仔抗爭之路,可謂兵分幾路進行,當中有議會抗爭、有藝術介入、有自創品牌、有與民共議的規劃方案。一班布販交出的民間方案,為何最後獲得國際獎項Wendy Sarkissian Award「勇氣與社區參與獎」?

一眾布販從Wendy Sarkissian手上接獲Wendy Sarkissian Award。(呂嘉麗攝)

規劃師協助民間規劃方案

2016年初,規劃師Kate和Louis跟一眾布販舉辦過幾場規劃工作坊,討論大家理想中的規劃。初時布販希望不遷不拆,後來衡量過利弊,大家同意可以一同遷往通州街天橋底街市。Kate記得:「當時何生說希望新的布販市場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有地方給學生和設計師創作,可以借器具予公眾使用,我們便將他的想法具體化。」

去年四月,布販與規劃師提出「棚仔社區布藝時裝中心」民間方案,建議將五座通州街天橋底的街市改建為一站式服務中心,首三座用於安置布檔,其餘兩座用作服裝資源中心、製衣樣辦房及設計系學生專用場地,冀「一條龍」發展本地時裝創意業。中心將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由布料及配料採購、時裝設計、車縫、到成品展銷、協助獨立時裝設師、車縫師和導師及其他機構舉辦工作坊。由於通州街天橋底有不少無家者,方案建議以貨櫃屋或組合屋等中轉房屋安置無家者。

棚仔民間方案建議將通州街天橋底改建為一站式布藝服務中心,與社區共享資源。(Charles Lai (aona)提供)

澳洲規劃師:方案誠懇而慷慨

上星期六,資深社區規劃師Wendy Sarkissian來港親身探訪大家稱為「棚仔」的欽州街小販市場,頒發第一屆Wendy Sarkissian Award予於一眾布販及義工。Wendy Sarkissian有超過40年社區規劃經驗,曾發表多本社區規劃著作。由她發起的全球社區參與獎勵計劃,旨在鼓勵各地具備勇氣實踐理想的社區參與計劃。Wendy形容,棚仔的方案是robust(強壯)和generous(慷慨)的:「不像世界各地一般抗爭,我感覺不到很多的憤怒。布販們沒有強硬地拒絕搬遷,而是提出一個有利於公眾的方案。棚仔不只是一個市場,也是一個教育的地方,是一個推動創意發生的地點,是一個跨代連繫的場所。」

不過,讓棚仔奪獎的不只是這份方案的內容,更是棚仔兩年半來的社區參與。Wendy接受01社區訪問時說:「我感受到布販們不只是為自己的名利而做了這些,他們是誠懇地希望行業有承傳,推動創意產業。那麼多的社區人士團結一致,讓我們非常感動。當我們頒獎的時候,有台下觀眾感動得哭了。」

資深社區規劃師Wendy Sarkissian深受棚仔的民間方案感動。(林若勤攝)

藝術界入 連繫街坊公眾 壯大團隊

這兩年半,棚仔辦過的活動可多了,有邀請公眾和藝術家一同前來繪畫棚仔的Sketch Day,有跟Cosplayer一同籌辦的Catwalk Show,有跟手作人合辦的棚仔市集、手作工作坊、有展出棚仔人文歷史的「棚仔故事館」,也有舉辦多次的導賞團。這些活動,為平日未認識過棚仔的公眾搭建了一條橋樑。而這些公眾,後來也成為棚仔的「籌碼」——義工娜娜憶述,一次舉辦活動期間,他們展出了一部年代久遠的手搖縫紉機,有一名深水埗的老街坊說「玩到晚上都唔願走!」。「最後我們跟他說,日後棚仔搬遷後,希望舉辦一些手作班,他主動留下電話給我們。」支撐棚仔的群眾,因為這些活動,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

棚仔義工舉辦過不少活動,連繫公眾。(資料圖片)

自創品牌 給予棚仔 Identity

棚仔的社區參與,加入了不少設計思維。幫棚仔設計一系列產品的Michael這樣說:「政府將棚仔稱為欽州街小販市場,但在市民心中,棚仔這個名就是棚仔的identity所在。那是多年前一個學生給棚仔取的花名,某程度反映出它的建築外形。一個學生會給一個地方取花名,可反映他們的關係緊密。」於是乎,棚仔繼續用棚仔之名對外宣傳,而Michael設計的Logo叫棚仔而不叫欽州街小販市場。後來Michael跟布販設計出一系列的棚仔手巾、帽子、T-shirt和手袋等等。將一個抗爭活動轉化成社企模式,創造自家品牌經營,可行嗎?娜娜說,他們正準備申請社企基金,希望在新的市場繼續營運。

Michael早前與義工及布販一同設計了一系列的布帽子。(受訪者提供)

獲獎時,有人提出,當年利東街民間規劃的「啞鈴方案」跟棚仔一樣同獲香港規劃師學會年度銀獎,但無阻市建局將利東街改建。不過,在場的文化倡議者黃英琦也說,藍屋不是成功留屋留人,還奪了聯合國保育大獎嗎?棚仔的前途仍然未卜,Wendy在場說:「香港政府,我們全世界都在看着你,請拿出勇氣跟市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