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家人】細佬出櫃為坦蕩地過活 家姐:連親人都不支持就好慘
隻身留學美國的Alex約在十年前的一天撥長途電話,越洋向家姐出櫃,覺得要誠實地做自己,坦然告訴家人自己的性取向。後來其他家庭成員都知道了,當時50多歲的媽媽一度無法接受,曾很不滿意兒子有男朋友,依然不時為兒子介紹女生,要求他結婚生仔,欲把兒子「拗直」。直至近幾年媽媽竟慢慢接受兒子的男朋友,甚至接納同性婚姻。
攝影:黃寶瑩
上回提到,Alex在美國求學的教會,認為同性戀是罪。Alex動搖過,試過與女孩約會,希望能符合社會、教會和家人的期望。詳看上集:【男同志讀白】望同志有天不用隱藏:你有冇見過異性戀要出櫃?
家姐Katy憶述細佬道出性取向的經過:「佢講咗成個鐘嘢,一直帶我遊花園,我聽到一舊雲,最後就話其實自己鍾意同性,我聽完『哦』。」家姐只好奇問他一句是天生或後天後說:「咁你確定清楚自己係就得喇,呢個取向係你自己,我哋無權干涉或改變。」
「如果連親人也不支持就太慘了」
掛線後她才慢慢細想,「我聽完其實是驚愕的,沒想過有家人是同志,但既然細佬都如此坦承面對,又向家人交代,我覺得應該認同和保護他,我知道外界覺得同性戀是小眾,但確實有這班人存在,若連自己親人都不支持,那麼細佬會好慘。」
兩姊弟年紀相距12年,卻無所不談,Alex當家姐半個媽媽,兒時已很親近,家姐約朋友也會帶着他去,沙灘、公園、宿營體驗,還有商場溜冰,很多成長時光都是一起過的。「他小時會與我講心事,說那個班長年年考第一,我便叫他努力點取好成績,後來他真的考第二,更升上名校。他一直都很聽教聽話。」
長大後,兩姊弟各自開展生活,一個長年出差公幹,一個幾年都在美國求學,「我們關係隨著成長變得疏離,這個家除了我和他(Alex),爸媽與子女亦很少溝通。而家人知道Alex不愛遛街四處蒲,故從不過問識女仔的事。」家姐形容母親是「虎媽」,「她雖然讓我們放任自由地成長,同時又很嚴格,要做到她的要求。」媽媽對小兒子Alex的期望很大,希望他事業有成並盡快成家立室,有個圓滿家庭。「我卻一直覺得細佬找到自己所長能在工作中發揮,快樂過活就好了,無需名成利就。」
母親一度無法接受兒子是gay
家姐猜想雙親一時間會難以接受細佬是同性戀。於是她慢慢滲透說出這「秘密」,先是向另一個細佬、即Alex二哥說,再由二哥無意間說漏嘴被爸媽發現。不過年過半百的父母開初十分不理解同性戀。
「我媽知道什麼是同性戀的,但她不能接受她的兒子是同志。」家姐Katy說。父母親生於1950年代,同性戀的概念約在之後十多年才從西方傳來華人社會。在1980年代前的香港,同性性行為曾是罪行,即使在1990年初獲港英政府非刑事化,當年社會仍把同性戀與愛滋病劃上等號,令同志受盡歧視。
「但時代去到2017年了,當年的誤解今天應漸漸弄清楚了吧,我們不能無知地說同性戀是不正常。」家姐是70後,少女時當然聽過性小眾的流言蜚語,但她中學讀女校,校園裏會有人拖手仔,身邊有些同學朋友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彼此心照不宣,亦同樣玩得好埋,「所以我一直覺得性取向沒什麼特別。」
「想個仔離你而去,抑或接受他的男朋友」
老媽在Alex出櫃初年,依然想「拗直」兒子,相親識老婆常掛在嘴邊。「Alex男友回家坐坐,她有時一臉委屈,有時很不情願地瞪着人家表達不滿,有時亦與Alex吵架。」母子吵架後冷戰,關係疏離卻又不時掛念兒子。「我問阿媽,你想自己個仔離你而去,抑或接受他的男朋友,以後多個仔陪你?」媽媽開始明白如何施計也無法扭轉兒子性向,態度漸軟化。
至這幾年Alex帶他的同志朋友讓家人認識,爸爸了解兒子的圈子後,甚至不時加入這班年輕人的活動,一起燒烤、飲酒、去旅行都試過。至於媽媽,開始對兒子的男友笑。「這對一個60幾歲的老人家來說,從當初如此抗拒,到面露笑容是很難得的。」縱使與這外籍男友言語不通,媽媽現在會主動跟他打招呼,喊他英文名,笑說:「哎呀,好心你學吓廣東話啦!」
今年農曆新年,Alex帶着男友到多戶親戚的家拜年,讓姨媽姑姐三舅父知道他的性向。幾個月後的清明節,男朋友甚至跟Alex與家人一同去墳場拜山。「你去問即使是一對異性戀情侶,會否這樣做,去遍親戚屋企又拜山?我看到很感動的,之前以為他想湊湊中國人過年氣氛,但連拜山也去,感覺到他很想融入Alex的家,讓我們也接納他們這段關係。」
當初出櫃一家人最擔心是Alex老來沒有下一代照顧,故媽媽想他娶妻生孩子。家姐卻這樣想:「找一個疼愛自己的人,與他相依終老,互相照顧,像老公公老婆婆般拖着手逛公園已是幸福。」家姐祈盼弟弟有天能與喜歡的人結婚,「因為要找到這樣的一個人已好不容易,現在讓他們合法結婚的地方不多,如果他們真的選了一個地方,例如去冰島註冊結婚,我不想他收收埋埋,覺得這段關係和婚姻唔見得光,很想他也邀請我們一家人和親友出席,光榮地行禮,接受大家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