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糊塗出櫃被欺凌 22歲男同志走出校園搞同運:同路人為我解惑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香港的中學性教育課時數少,性向和性別氣質等相關議題亦非主要教授的內容,學生對性小眾認識少,搞不懂「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結果,一些同學行為舉止異於主流,便受盡旁人冷眼與嘲笑。22歲的李德雄(Louis)中學時不知喜歡同志是「罪」,出櫃被同學欺凌,直至走上社運之路,在同志運動組織中才覓得同路人。他說在校園難講性向話題,唯有在同志大遊行和舉辦不同公開活動,才令公眾看見不同的性小眾面貌。

Louis小時候家中規矩甚嚴,父母注重他的學業,只有很少時間玩電腦,流連虛擬世界。但這卻是他唯一接觸不同資訊和知識的方法。他沒聽過同性戀一詞,對性傾向毫無概念,只知道初中看AV時,對床上的男人有性興奮。

Louis初中在衣櫃裏摸索和確認自己的性向,後來不知就裏出櫃,在校園被欺凌和壓抑。(陳焯煇攝)

男同志被孤立一角:原來同性戀會被笑

中學時,社交網站開始流行。在感情關係一欄,Louis貪玩填上一個男生的名字,同學路過頁面紛紛嘩然,對他質問取笑,他於是逼着承認。「我真的暗戀他,也以為他們只是笑我暗戀人,後來才知這叫出櫃。」那時還是中四的Louis,被唱通街喜歡同性後,才知道同志這身份會被歧視和嘲笑,他的校園生活亦變得孤獨。「在更衣室換體育衫,個個就彈開,好似覺得我會偷窺他們。」食飯一個人,在校園哪裏都一個人,Louis形容:「好灰,中學應有的群體生活和活動,都冇我份」。

2012年他讀中六,城中知名人士陸續公開出櫃。社會多了聲音討論和關注性小眾,但Louis的遭遇依舊。「同學故意在我附近,大聲朗讀同志新聞,又說慢必(立法會議員陳志全)穿紫色衫乸型,基佬都是乸型之類的說話。」Louis回想學校的性教育對性傾向和同志隻字不提:「上避孕課,就只教男女點戴安全套,我都唔知學嚟做乜;上生物課講性器官,男生就獵奇式討論AV和個人性經驗,我好難融入當中。」

他說同學對他不理解,經常投以歧視目光,冷言冷語。他更聽說有些同志在其他校園被嚴重欺凌,肢體和言語暴力也有,例如要求除褲檢查有否陽具、以「con」男同志(把男生雙腿分開,再將他的下體撞向柱或角)為樂。

一些知名人士於2012年陸續出櫃,Louis說社會多了空間談論性小眾議題,希望能同活於同志友善城市。(陳焯煇攝)

教育局:欺凌事件發生後盡快介入

目前香港沒有相關法例保障性小眾學生,當局亦沒就此統計欺凌數字。過去五年,截至2016年9月,教育局共收到22宗性騷擾投訴個案,每年平均約3至4宗,2014年有7宗;校內性別歧視個案方面,僅於2011年收到兩宗。教育局指,在這些個案中,有18宗經調查後確認投訴不成立,1宗確認成立,而餘下5宗仍調查中。

教育局回應,有關中學性傾向教育,已於高中科技與生活課程、倫理及宗教科等學科,提及多元主義、性別定型、同性與異性關係等課題。教育局表示非常重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絕不容忍任何包括校園內就不同性向的歧視及欺凌行為。對此,當局的工作之一就是「提醒學校留意平等機會原則,推動有關訓育及輔導工作」,並在欺凌事件發生後,要求學校盡快介入。

香港性教育課多談男女組成的家庭關係及異性性行為,Louis說學校教好的「性」是婚姻關係,其他則屬壞的性,對性的觀念有時二元分法。(陳焯煇攝)
有本地學者認為,香港性教育以異性戀者角度作課程規劃,令男女戀愛是「唯一存在及正統」的性傾向。(陳焯煇攝)

教師對性小眾課題認識少 學者倡平等性教育

面對性小眾議題,大部分教師避而不談,又或有心無力。由平機會資助、香港教育大學去年的研究報告顯示,逾8成受訪教師表示從無接受性教育課程中,有關跨性別或性傾向的訓練內容,近半受訪者更承認對性小眾有中等程度的偏見。負責研究的特殊教育及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Diana)近月研究發現,教師的性小眾知識很不足。

Diana想起,性教育一直以異性戀者角度作課程規劃,異於主流的學生多不被大眾看見,也令他們在探索性的成長路上,被病態化、罪化和壓抑,亦未得到應有的學習資源。Diana去年創立平等性教育計劃:「不同種族、性向、宗教背景和傷健學生,也應獲得針對他們成長需要的性教育。」但這或長路漫漫,Diana慨嘆,現時不少學校的政策、校服和設施等層面,已無法設身配合跨性別學生的需要,更遑論切合學生需要的性教育。

中六至今積極參與同志運動的Louis(上左一),曾與本地關注性小眾議題人士,作性傾向歧視條例等政策倡議工作。(何寶怡攝)

過來人:從校園走到同運之路

校園內也許有很多隱身的性小眾學生,對自己性向不敢作聲。Louis留意這一、兩年有中學師弟參與校外同志活動後,在社交網站高談闊論,暫未被「負評」,「每個時代,同志也經歷不同社會狀況。」他沒後悔中四糊里糊塗出櫃。縱然中學時代過得不快樂,內心鬱結難抒,卻讓他自尋出路,另覓知音人。中六那年他加入學民思潮,認識理解同志的年輕人,後來又參與大專同志行動Action Q組織。「那裏有直人、男和女同志,三個不同世界,認識到原來同志也可有性歡愉和性行為。」同路人為Louis的性傾向解惑,他在同運組織當義工,過程亦更認識和接納自己,並投入當中,欲慢慢改變主流社會對性小眾的目光。

本地同志運動自1980年代至今,策略不斷變陣。香港的同志遊行於2004年開始,Louis認為,參與的人可戴面具上街,門檻較低,令更多性小眾願意示人,讓大眾看見同志的存在和不同面貌。

Louis說,上一代有不少同運人物,如主持同志節目的梁兆輝,以及發起多個大型同運活動的Connie Chan等等,為同志平權爭取多年。「我們這代身處的環境不同,對出櫃和同志的想法,與同齡同志有更多共同話題和語言,比起上一代更容易凝聚同志間的力量。」Louis前年加入組織「同志公民」,認為學校少有性傾向教育,「我們就想更面向公眾,籌辦座談會、分享會等活動,令同志議題更有社會面向。」

香港首次同志遊行於2004年舉行,至今多年規模愈來愈大,不少市民也上街為性小眾平權。(曾梓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