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FB·上】日碌12小時FB 前Page Admin:100個Page睇到反感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日夜練功夫,當肌肉記下每個動作,打出一拳一腳不用思考,早已成身體反射動作。Facebook也是這樣填補每個時間空隙:等升降機的30秒,等地鐵的1分鐘,等睡意來襲的10分鐘。你總是拿起手機,輕輕一點Facebook圖示,拇指慣性地向下拉,看到「載入中....」沒意識地向上輕掃。
每個動作順滑得不自覺一天重複十數次,把你的時間載入FB。阿丸如是,成為離不開FB的年輕人,「一直睇Facebook,因為『碌』呢個動作實在太順,停唔到呢個動作。」

阿丸的手機和大多年輕人一樣,有不同的社交平台程式。只是,她幾乎不會按進Facebook。(黃泳樺攝)

逾千FB朋友「留言不算傾偈」

2007年,還是隨波逐流的年紀,阿丸開設Facebook帳號。她把日子記得清楚,本以為又是一個流行玩意,卻不自覺地一步一步陷下去,全人類大抵如此。2008年,她不過是全球1億用戶之一,她說:「剛好十年了。」

「中學什麼人也add,例如同一間學校但不會交談的同學。我大概有1,000個『FB朋友』。」直至大學,不只朋友的生活狀態要緊貼,還有各種專頁(Page)的資訊要追趕,阿丸就是典型的年輕人:「碌一下Facebook,可以碌20分鐘。」

不過,阿丸不是一個在留言討論得狂熱的人,她可以無視「Tag你一個XXX的朋友」的呼籲,FB的互動對她毫無魅力。她解釋:「我不喜歡把二人對話放在這個平台公開。也不會留言,那不是傾偈,我喜歡即時對談,例如傾電話或面對面傾。就算我立即留言,都慢了。我臉部表情、聲線才反映到我第一下的感受。」簡言之,她是Facebook世界的CD-ROM,只讀不回。

當我們習慣了每一秒也看Facebook,究竟在看什麼?(黃泳樺攝)
與其說生活和工作分不開,倒不如是Facebook入侵了我的生活和工作。

FB admin:一天12小時上FB  入侵我生活

「一返工就開住Facebook,直到收工一刻。」阿丸說。然而,是Facebook創造她的職位:Page admin。大學畢業後,她到一間媒體公司當網頁編輯(下稱網編),一天12小時圍繞Facebook,每天要發佈3至5個帖。她要想內容、如何包裝才吸引網民,終極目的就是要宣傳其專頁,增加Pageview。

Facebook世界沒有日夜,後來阿丸的世界也沒生活和工作之分。每個人的拇指在4、5吋的手機螢幕輕輕一掃,都可以掃走網編想破頭皮的努力。彈指之間,得不到網民為你的帖子停下半秒,Facebook就把你隱藏萬千的帖子中,已關注專頁的網民下一次也未必看到你的帖子。

「收工看FB,是私人事也是公事,要看什麼時間多讀者看,反應好不好,看好多數據。」直到睡前,她也慣性看最後一次FB,那僅餘的私人時間也疊上工作,她頓一頓說:「與其說生活和工作分不開,倒不如說FB入侵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一「碌」,就是無底深潭。

一小時的回家車程,阿丸拿出手機只為聽歌,沒有選擇Facebook。(黃泳樺攝)

100個PAGE 睇到反感

後來,阿丸成為活在FB的人。為了宣傳公司專頁,她先訂閱(Follow)逾百個專頁,阿丸數一數也覺震驚:「以前follow 30個Page,都是自己有興趣,例如女人嘢、攝影。返工之後follow 70個Page,你要不停睇,睇好多,你先知FB興咩、點抽水、點包裝。」

100個Facebook專頁吐出來的資訊很多,一下子就淹沒其中。才不過三個月,阿丸已經反感。「有天我看見我沒有follow的《Beauty Exchange》,有個女人說她男友點點點,問大家點做好。關我咩事?有好多時朋友like的,Facebook以為我有感趣就派畀我睇。」她反思說,FB餵什麼,她就得吃什麼,消化的時間也沒有。

阿丸反思:「好似Facebook餵咩我食,我就食咩。」當中有很多並非是她想看到的內容。(黃泳樺攝)
當Facebook是生活也是工作,人就麻木,也盲目吞下去。

「愈來愈多資訊,我就想有幾多係我想接收?我有興趣的?我唔睇,係咪會死?」阿丸問。當Facebook是生活,也是工作,人就麻木了,也盲目吞下去。「其實更多是我根本沒有時間睇晒。」阿丸帶着矛盾,自己也有份製造Facebook洪流,卻不自覺捲入旋渦。

她慨嘆:「資訊爆炸,新的不斷淹沒舊,舊的很快就忘掉。」同樣在Facebook,上一則的新聞使你憤慨,不要緊,下一則的新餐廳介紹引你想「今晚食咩好」,情緒的轉換不過在彈指之間。

下集:脫離Facebook,世界變得自由

於是,阿丸決定脫離Facebook。Facebook已不只是社交平台,她斬掉的是生活一部分。對於一個年輕人社交、生活、時間有什麼影響?她說:「世界變得自由。」請看下集。

上一則的新聞使你憤慨,不要緊,下一則的新餐廳介紹引你想「今晚食咩好」,情緒的轉換不過在彈指之間。(黃泳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