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重建】拒絕被加租六成 印巴雜貨店因抗爭終與本地人走近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重建一個地方的意思是,必先拆掉原有的才可以重新建起,所以失去好像是必然。在這個失去的過程,間中也有所得──南亞雜貨店在土瓜灣榮光街5年幾,和華人的交流除了簽合約和被加租外,就是買賣咖哩調味料或者染髮劑短短幾十秒的付錢交流。直到隔壁幾條街的租戶組成關注組後,有人敲門來解釋重建始末,他們才因為懂得抗拒而接近。

土瓜灣有8個市建局的重建項目正在進行。(馬熙烈攝)

6年前的統計處資料寫道,全港有45萬少數族裔,土瓜灣屬於九龍城區,在這個區內的少數族裔人口佔8.9%,最多是日本人(18.4%),其次是印度人(11.5%)。

印巴雜貨店賣的這種染髮劑,很多華人會買,聽說是比較不傷髮質。(馬熙烈攝)

來自印度的Jay到了土瓜灣榮光街開雜貨店,這條街很多印度人很多巴基斯坦人,店本來做回收店,Jay的同鄉租來裝修做雜貨店,Jay在5年前接手經營雜貨店,每兩年和一個中國女人的弟弟簽合約,沒有生約沒有死約,每兩年續一次約,租金一直是$9700,沒有加租。

兩年前轉手給那中國女人後,女人加租至$15000,今年再續租時,女人說,租金要$25000。跟她說只負擔到加10%,即是$16500一個月。這份生約簽到下年5月,女人今年6月就告訴Jay不續約了,接著張貼土地審裁處的通告在門口,要求他們7月必須搬遷。7月土審開了一次庭,女人沒有出現,8月初再開一次庭,女人還是沒有出現,結果官司作廢,搬遷日子其實也不知作不作實,反正Jay的雜貨店繼續交租、繼續在此經營。陪業主玩完一輪後,他一頭霧水不知所以。

檳城小屋以前有很多明星光顧。(黃寶瑩攝)
+5

Jay遞過一枝印度出的啤酒給我說,附近鄰居也來買東西,印度、巴基斯坦人來買東西,就是問兩句價錢,付錢,取貨然後離開。一個交流就此完結。華人亦如此,「認識鄰居當然是好事,我也想認識,識了有需要時可以有人幫個忙。應該是好事。」但是以前從來沒有這種認識。

是自市建局來到,附近的鴻福街、庇利街的店主開始四處拍別人的門,例如電單車店的老闆胡生,走來問Jay,你們情況如何?要不要一起簽名反對租戶被重建逼走?碰巧是胡生懂得中英文,可以為Jay解釋一些文件和事情的來龍去脈,Jay才知道市建局7月7日出了租戶賠償金額,他猜女人業主因此才會在6月不續約,而且他的雜貨店不是唯一一例,隔壁庇利街17號的旅遊巴店也在7月7日後被業主貼上土審的通告,等待上庭。Jay11歲從印度來香港,讀的是國際學校,畢業後有份工作也開雜貨店,到現在22歲,他向這些土瓜灣居民了解重建資料的日子,大抵是他一生至今最接近本地人的時間。

(馬熙烈攝)

其實這個由租戶成立的關注組也不算成型,租戶始終處於被動位置,被業主牽著走,很多人也對業主抱觀望態度,而且頗好樂觀地觀望,像是庇利街5號的租戶檳城小屋,Wendy是馬來人,和丈夫在香港「一見鍾情」嫁來香港,兩夫婦退了休才簽5年約租這店來等過日子。其實業主早在7月12日通知他們6個月後不續約了,但是Wendy總是抱著希望,等待中介人回覆業主回心轉意了,結果等了一個月也沒有消息。

這些租戶若有得續約,可以拿到市建局的兩筆賠償,這筆賠償就算不續約也不會落入業主的袋,Wendy不明白業主不續約究竟有什麼著數?門面看,租戶可以取得賠償很好,但是其實不只她,一條庇利街、甚至Jay身處那條榮光街的租戶,也不明白業主、市建局和田生究竟在玩什麼把戲,令租戶失去這筆賠償,而這筆賠償金最後會落入哪一方的口袋?

 

關於市建和田生如何在庇利街搞鬼,請看另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