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 「毒瘤」或藝術?域多利監獄新大樓設計惹爭議
耗資18億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即將完成,其中包括深受市民歡迎的域多利監獄。近日其新貌曝光,惟有網民批評新興建的兩座大樓「不倫不類」、「好似腫瘤」,與擁有175年歷史的域多利監獄毫不相襯。活化後的「大館」,即中區警署建築群,除了文化用途,亦引入餐廳和商店,以便招徠旅客。
網民請求「放過歷史」
網民直言新建築物格狀外牆「好突兀」,「好似腫瘤」,請求「放過歷史」,認為新翼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亦有人質疑新建築的必要性。建築師用法國羅浮館前的金字塔,來比喻這類「舊建築,新加建」的方案,網民則反駁古蹟位置上鄰近新建築物,如同「大館受輻射異變而生出來的異物」。
馬會:現代建築美學
中區警署建築群由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蹟組成,活化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文物保育公司負責。其中域多利監獄新興建兩座大樓現已落成,分別為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主要用作藝廊空間,並設有多用途場館、國際級的美術館,以及一個可容納 200 名觀眾的綜藝館。
賽馬會向政府提交的文件指,此計劃邀請北京國家體育場建築師赫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默隆(Pierre DeMeuron)設計,並指新建築物的結構簡樸,配合原本建築物的特色,且風格獨特。新翼外牆「格狀」設計,是「以現代建築美學呼應古蹟建築的磚造建築」。
中大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文物主任吳韻怡表示:「個人來說,我是接受此新設計,但有改善空間。」她認同新設計非人人可接受,但將舊建築群活化不容易,新翼已興建在域多利監獄兩個角落,把觀感上的影響減低。同時,新翼外牆一格一格的設計是模仿原有建築石牆的紋理,不過使用新的手法表達,並選用深色作反差,不算太突兀。
一波三折 歷史建築險變「第二個蘭桂坊」
政府早於2001年向中西區區議會提交諮詢文件,建議將中區警署建築群作商業招標,批給私人公司發展50年。2003年,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建議,遷移當時仍在使用的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和前中央裁判司署的部門,使私營機構可將該地發展為零售、飲食和文娛區。不過計劃引起爭議,中西區區議會大力反對,憂慮中區警署擴展成蘭桂坊蒲點。當時,區議員甘乃威擔心發展會失控,因規劃列明可容許「按摩院」等設施。該建議最終未獲通過。
原有「竹棚」設計亦曾惹爭議
至2007年,馬會向政府提交中區警署建築群立法會文件,希望加建一座高逾160米、「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但建議再引起部分公眾反對,最終馬會修訂至現今方案。原有方案計劃建築群上層庭院位置,加建以玻璃作外牆的「文化藝術大樓」,仿效「竹棚」設計,其中五成四面積會闢作餐飲及商舖,其餘作文化藝術用途。當年的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曾建議不加建高樓,並完整地保留整個建築群。
發展文化、旅遊 引入餐廳和商店
整個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建築面積將達約2萬多平方米,其中不多於兩成七面積將用作消閒用途,而其他建築面積將用作文化及其他用途。其中中央裁判司署大樓將提供綜合式文化消閒服務,提供餐飲服務、休閒活動和商店,營運面積約2千平方米。整個中區警署建築群則預計引入約11間的餐飲設施,包括︰「麵屋武藏」麵食店、法國的咖啡廳、匡智會營運的餐廳。
手機App用戶,請點擊此連結:你對域多利監獄兩座新翼設計有何評價?【參加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