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大嶼山宋代的一場「起義」
撰文:小伙子
不論各方的論述中,香港在開埠前是一處落後的小漁村。彷彿這個地方就沒有歷史存在過,只有當南宋的宋端宗及少帝昺逃難至香港,香港才突然被寫進中國歷史的一頁。但在這之前,香港還有更多有趣的歷史事件嗎?
在〈維基百科〉中觀看「大嶼山」的條目時,宋代的「大奚山鹽民起義」突然進入眼簾。不禁讓人好奇問道︰「起什麼義?是要推翻宋朝嗎?」、「當時的大嶼山是個什麼的地方?」
昔日的大嶼山及製鹽活動
今天的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達147.16平方公里。而大嶼山在中國記載的歷史中,最早見於宋朝王象的《輿地紀勝》卷八十九〈廣南東路‧廣州〉「古蹟」條,當中的記載是「大奚山:在東莞縣海中,有三十六嶼,居民以漁鹽為生。」可見當時的大奚山是大嶼山等三十六個島嶼之合稱,漁業及鹽業是島上居民重要的生計之一。
而製鹽業蓬勃的原因,與香港的地理環境不無關係。首先,香港擁有極長的海岸線。再者,清代《廣東新語》提出製鹽之處必需為「沙坦背風之港」,意思是該處必須是沙土土質,並且有海風從港口吹進內陸。這樣看來,香港確實是製鹽的好地方。
宋代的鹽業經濟政策
在宋朝,政府進一步強化食鹽專賣制度,設立鹽鐵使主管鹽政,更在不同地方開設官方鹽場,《宋史》卷一百八十一〈食貨志下三〉記載:「鬻(煮)海為鹽,曰京東、河北、兩浙、淮南、福建、廣南,凡六路。其鬻(煮)鹽之地曰亭場」。而香港在製鹽上有著先天的優勢,自然是官方鹽場的優先選址。
《元豐九域志》中記載在東莞縣境內就有「海南(今日香港境內)、黃田(今日的屯門一帶)、歸德三鹽柵(面積較少的鹽田)」。當時的官方鹽業為朝廷帶來巨大利潤,並會把食鹽分銷到各地,《宋史.食貨志》記錄︰「廣州東莞、靖康等十三場,歲鬻二萬四千餘石,以給本路及西路之昭桂州,江南之安南軍」。
香港官方鹽場及私鹽
到了南宋時,更於今天九龍灣、觀塘一帶設立官富鹽場,派鹽官來管理,在今天佛堂門天后古廟旁,有一塊石碑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到南北佛堂(即東龍洲和大廟灣)遊覽的事蹟。故此,不難推斷出香港當年製鹽業的興盛、甚至已經被朝廷所重視。
但在大嶼山一帶的私鹽製作卻非朝廷所允許。為了有效打擊私鹽的活動,宋孝宗於淳熙十年(1183年)下詔:「大奚山私鹽大盛,令廣東帥臣遞送節次,已降指揮,常切督責彈壓官並澳長等,嚴行禁約。」此詔書除了展開了「大奚山鹽民起義」的序章外,亦側寫了大奚山私鹽活動的嚴重程度。
「大奚山鹽民起義」爆發及詳情
於是,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夏天,負責管理廣東茶鹽事宜的官員徐安國派人去大奚山查禁鹽民煮、販私鹽,「島民遂作亂」。(註一)島上的鹽梟與守將高登(一說萬登)「嘯聚千餘人,入海為盜」(註二),同時公布徐安國的罪名,繼而製作武器,劫掠商旅。
當徐安國向地方軍事長官雷水眾要求發兵,雷水眾因私人恩怨而不加理會,使大奚山海盜加以坐大。海盜們及後更組成一支40餘艘的船隊,乘著潮漲從水路攻打廣州城。王象之的〈輿地紀勝〉就詳細記錄當時海盜與官兵的交戰情況︰「大奚山之人,用木支格,以釘海港。官軍不知蹊徑,竟不能入。而島民盡用海舟,載其弩攻廣州,州兵敗止,乘潮達城下,州民散避。」
於是宋廷臨時委任軍器監(管理軍械製造)錢之望為廣州城的長官,同時亦調動福州的摧鋒水軍將領商榮領兵退敵。商榮與其子商佐、商佑率軍血戰,以火箭迎敵,才將這股鹽民、海盜勢力擊退。(註三) 而作為媽祖信仰的起源《天妃顯聖錄》中,更詳細地形容宋朝軍隊如何戰勝大奚山海盜︰「而在戊午秋,大奚寇作亂,調發閩省舟師討之,舳艫相接,將士枕戈。島寇巨艦銜尾而至,銳不可當。眾懼,各請神,香火以行。與賊遇於中流,彼居上風,難以取勝。眾禱於神曰:『願藉神力掃妖氛,上慰天子討叛之心,下救萬民蹂躪之苦』。頃刻間昏霧四塞,返風旋波,神光赫濯顯現。遂衝突無前,渠魁就擒,餘凶或溺或潰,掃蕩無遺及後。」雖說所記載的事,可能有誇張、神怪的元素,但仍可窺探當時戰爭的規模及戰況。
擊退海盜的進犯後,錢之望更乘勝派兵進入大嶼山,「盡殺島民」。(註四)戰事就這樣的結束,但對大嶼山的居民來說結果卻是慘烈的,錢之望的血腥屠殺使大奚山的造鹽業受沉重打擊。而宋廷亦因此事故,派一百五十名摧鋒軍留駐大嶼山,另派一百五十名摧鋒軍遷駐九龍城的官富鹽場。
「起義」與否?
事實上,大奚山的鹽民「淪為盜匪」在當時並非單一事件,各地都對官方壟斷鹽業有不同規模的反抗。但能否把大奚山一事稱為「起義」,卻存有一定疑問。始終要用上「起義」這一褒義詞,反抗者應站在正義的一方,而對抗不義的當權者。但觀乎大奚山一事,一來參與者是基於生計而作出反抗(當然,你也可以爭辯是政府不公義的經濟政策迫使他們走上梁山),二來他們劫掠商旅的行為也不見得他們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更多是為自己的私利去搶掠。當然,這個討論便成為了一種價值的判斷,也是進入歷史學的重要一環,時間所限,容後再談。
註釋:
附註一︰見《宋史》卷三十七〈寧宗本紀一〉
附註二︰見〈續資治通鑑〉
附註三︰見《兩朝綱目備要》卷五〈寧宗紀〉
附註四︰見《宋史》卷三十七〈寧宗本紀一〉
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那場發生在宋代的大嶼山『起義』?」。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如欲投稿歡迎電郵至history@hk01.com。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