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求職・下】全港逾20萬殘疾勞動人口 點樣自食其力?
上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增撥50億教育新開支,其中包括恆常設中小學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然而,這批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的學生,離開校園後又該何去何從?
【畢業生求職記・上】自閉男任小學助教 教畫畫比庇護工場更開心
庇護工場或技能訓練中心職向種類不廣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指,香港主流社會中,提供予SEN畢業生的進修或就職出路通常只有兩大類:一是庇護工場,二是職訓局轄下的展能中心或技能訓練中心。但這兩個場所的主要溝通語言均為中文、重點訓練的科目或職向亦有限。而主流升學學府,均未有預留配額予特殊學校畢業生。「城大曾表示考慮每年取錄3至5名SEN學生,但只是考慮,而且取決條件還是以公開試成績為主。如沒有考公開試的特殊學校學生,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台灣法例規定:每間公司要騁請3%「身心障礙者」員工
此外,香港政府從不曾就殘疾人士或SEN畢業生,有任何完整的整體規劃。冼權鋒指,「反觀台灣,早有『增訂並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條文』,條文列明對『身心障礙者』由出生、教育、結婚、住屋、醫療、就業至死亡等,各方面的社會責任。」以就業為例,該法案規定每間聘請34人以上的公司,不論公營私營,最少也要騁請3%的「身心障礙者」員工。
冼教授認為香港應向其他地區學習借鏡。「香港現時大概有2%公務員為殘疾人士,但法例沒有列明公務員系統中應有的殘疾人士員工比例。本港現時主要只靠『良心企業』自發自願聘請SEN畢業生,未能有效容納全港逾20萬的殘疾人士勞動人口。」
全港15歲或以上而未屆退休年齡的殘疾人士有216,800人。其中只有37.4%(即81,000人)具正常經濟能力。
因應才能配對職業
主流學校的學生,通常都在高中或大專時做過如「MBTI職業性格測試」等評估,以便他們發掘自己的職向。然而,現時香港還未有一套專門協助SEN畢業生配對職業的評估工具,冼教授解釋:「因為SEN也分成9大類,每人的能力及情況也不一樣,很難有一個統一指標作評估。」但是,勞工處卻有一套以便僱主可付少於最低工資的殘疾人士工作能力評估。為何香港有一套方便僱主的評估工具、卻不能創造一套方便SEN畢業生尋找職向的工具?
雖然本港暫仍未有一套SEN畢業生的職向評估,但洗教授指出,某幾類工作可能特別適合某類SEN畢業生:「好像如有人是智障(ID)但有美術或音樂天份及能力,仍可以從事畫家或音樂表演者。如有人有溝通障礙(CD)但專注力佳,亦可從事閉路電視監視的保安工作。如有人患自閉症(ASD)但數理佳,可在找換店工作。」換而言之,SEN畢業生只要在適當的工作崗位上,仍可以成為勞動大軍一份子,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