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化妝義工隊為50對「新人」 參加者:過程當中互相學習
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席捲全球。年輕人要適應網上學習和在家工作,踏出家門一度變得是奢侈的事,更遑論到社區服務他人。很多人都說年輕人對社會冷漠,有調查發現近九成的受訪青年認同「做義工是個人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歷程」。
MWYO青年辦公室就探討了一班化妝義工隊,為50對錯過拍攝結婚照的「新人」化妝拍照,去認識上一代,有參加者在跟長者相處的過程當中互相學習,併發出更多的體會,成為MWYO「一百五十萬分之一」系列故事之一。
U Style 化妝義工隊由香港遊樂場協會旺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於2018年成立,希望透過化妝這個興趣讓年輕人知道以專業的技能也可回饋社會。中心主任徐家濠(Jerry Sir)表示,當時發現每逢年尾有很多活動需要化妝,但未必有很多義工參與。「中心以往都舉辦過收費化妝班讓在職青年參加。那麼有年輕人報名,有活動需要義工幫忙,兩個元素可否湊在一起呢?」
中心透過匯豐社區伙伴計劃啟動了第一屆的義工隊,最初招募了25位學生,清一色都是女生。經過半年的訓練後,就一起外出服務,對象包括幼稚園、長者中心及復康團體等。化妝隊仍然於疫情期間維持有限度的活動,及後於2022年重新啟動仍然有不少青年踴躍參與。
徐家濠表示,他們曾經為基層家庭組織情人節燭光晚餐,男士先到餐廳點餐,義工隊則為女士化妝,並穿上最華麗的晚裝出現,男士看到太太華麗登場都很開心。
負責義工隊的社工Kimmy因緣際會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其實當初加入義工隊,是因為我剛好來這裏工作,由於我本身讀Wedding Planning (婚禮策劃),又學過新人造型及化妝,因此很自然就當上義工隊的負責社工。」
義工隊的日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與不同學校合作,為青年提供化妝和髮型設計培訓;第二部分就是義工服務,例如親子化妝拍攝家庭照,或是到長者中心為他們的活動提供服務。
Kimmy說,有時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情,也要學懂隨機應變。「有一次跟大學合作,同學完成十堂課和考試後為一個長者活動化妝,當日出席的人數比預期多一倍,但同學都處變不驚很快上手,做到標準化妝師所需的30分鐘完成一個妝髮。長者化完妝會穿上裙褂拍照,我記得身邊的同學都很感動,可能是長者的原故,見到他們拖手特別甜蜜。」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影樓拍攝結婚照或全家福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很多長者當年結婚的時候未必有機會穿上西裝婚紗。化妝義工隊就看準了這個機會,連結不同的機構及團體為長者留下珍貴的時刻,一起為他們「圓夢」。
這次活動是由一間教會主辦,義工隊需要為50對「新人」化妝,重現結婚的場面。當天的化妝間不停有「新人」穿梭,義工們都忙個不停。
「現在是五月,活動由去年底開始籌備,最初教會表示有周年紀念要籌備50對長者的婚禮,當時我非常感興趣。之前因為疫情的關係,義工隊接工作及練妝的機會很少,由於缺乏實戰經驗,化妝師難儲 portfolio(個人檔案),有些化妝師都自然流失。」這次除了中心的義工隊,還跟一間中學的學生義工隊合作撰寫50對長者的愛情故事。
Marco及Athena是義工隊的年輕義工,前者兩年前加入,後者則還在唸書。他們都希望透過自己的技能,去幫助社會更多的人。Marco娓娓道來,「大概第五次出job(出外工作),最難忘有一次幫一位公公化妝,他跟我說一輩子都沒有化過妝,第一次經驗就給了我。他說以前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沒有機會接觸扮靚的東西。因此我反思原來自己都很幸福,年輕就可以接觸不同新事物,亦提醒我要知足。」
Athena本身對化妝行業感興趣,從每次的義工化妝累積經驗,對化妝的流程更加熟悉,獲益良多。
他們在跟長者相處的過程當中互相學習,併發出更多的體會。化妝期間,Marco及Athena亦會把握機會跟長者聊天,體會到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雙向的。Marco會代入他們的環境、生活及心態,嘗試投其所好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
Athena說:「通常長者都喜歡分享他們的經歷,要多點耐性細心聆聽,不要讓他們覺得你不耐煩。而語氣和速度上亦儘量慢和溫柔。」
梁氏夫婦是參與今次活動的「新人」之一,39年前結婚並沒有拍攝婚紗照,碰上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們為表示尊重花了心思籌備了近一個月,並表示很感恩年輕義工為他們化妝。對於跟年輕人溝通,梁生表示順其自然,交流時透過眼神,也能夠明白對方的心意。
同場的另一對「新人」吳氏夫婦長相廝守逾50載,退休後亦經常做義工,接觸不少年輕人。他們對現代的年輕人又有甚麼印象呢?「其實有很多青年參與義工,當中我接觸的年輕人都幾好,他們很喜歡跟我相處和合作,很容易打成一片。」
「舉辦活動可以增進溝通,現在長者和青年一起進行的活動機會不多,當然時間也是重點。即使青年家中有長者,你也會發現他們很少接觸,某程度上會影響與長者共融相處。我知道國外有些例子是生活上可以設計活動予長者跟青年,例如一起居住互相照顧,在溝通以外達至長幼共融。」Kimmy 認為,要做到共融有很多方法,更重要的是社會是否塑造了一個「長者很難相處」的風氣而影響青年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