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廢革命】下周末中西區搞裸買日 街坊記得自備餐具、環保袋!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走塑講得多,無包裝商店你又聽過未?包裝除了膠,還有紙、玻璃樽、罐……用完柴米油鹽之後,往往留下一袋垃圾。近日有機構在中西區推行「裸買運動」,在本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日舉辦「裸買日」,有逾100間小店加入裸買行列,除了活動當日,店舖平時也歡迎顧客裸買。此外裸買日還有Pop-up攤位,連洗頭水都可以自攜容器購買。到時在該區行走,就可以無負擔地購物!
話說原來不少老店從前都不用膠袋,來聽聽他們分享「裸買」秘笈!

裸買並非年輕人專利,老店舊時其實都是無包裝商店。(黃妍萍攝)
+10

無包裝為垃圾徵費做準備 逾100小店歡迎裸買

「裸買日」由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機構「SEE Network 思網絡」舉辦,將於今月的29、30號在中西區舉行。負責人Pasty說,舉辦活動是想推廣減廢,省卻不必要的包裝垃圾,亦讓市民為將來的垃圾徵費做好準備。在歐美國家,早已有不少無包裝商店,讓人減廢之餘,也讓人可以按量購買。

思網絡用了近3星期跟不同商店傾談,現已獲逾100個商戶支持,他們將歡迎顧客自備容器購物,當中包括食肆、雜貨店、糖果舖、飲品店、麵包舖、燒味店等。另外活動當日還會有15個單位進駐到pop-up商店中,出售無包裝的餅乾、果茶、蚊怕水甚至是洗頭水——只要自備容器,就能購得所需份量的洗頭水。此外還有單位會出售環保物品如伸縮杯、環保筷子等。

1950年代深水埗白楊街露天街市,當時人人手拿鹹水草。(香港記憶)
自攜餐具,就可以在中西區「自由行」。(SEE Network)

涼茶也可自由斟? 春回堂:杯大會裝多些

走塑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近100間支持裸買的小店中,不少都是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店,在沒有塑膠的6、70年代,早已有「走塑」經驗。在中環閣麟街的春回堂藥行有99年歷史,除行醫外,也有涼茶出售,1990年代以前用的都是玻璃杯,後來人手不夠,才轉用免洗的紙杯。「有些人會拿陶瓷杯來,幾十年來都是這樣。」老闆林先生說。「我們都很歡迎,堆填區少些垃圾都好。」每個人的杯大小不一,會很難量度嗎?林先生慷慨地笑說:「如果他的杯大,我們都會裝多些給他。」

而有65年歷史的茶餐廳蘭芳園,初時只售奶茶、奶油多士等輕食,前者用玻璃杯,後者用紙袋,老闆林先生說:「外賣都是送個玻璃杯去,三、兩個鐘後去拿回。」現在聽來有點匪夷所思——這樣不是很花人力嗎?「不花工夫的,那時都是這樣做。」6、70年代出現膠袋、紙杯後,就回不了頭。

「(環保)是要顧客去做,好像超市買東西拿膠袋要收5毫,顧客就拿個環保袋去,如果他說隨便吧你收5毫便5毫,那純粹是顧客的問題。」林先生說。他說現在一天只有1、2個人會自己拿不鏽鋼杯、環保杯來買奶茶,「教育到大眾(環保)還有一條很長的路。」

回到膠袋普及前:報紙包雞蛋 鹹水草紮豬肉?

從蘭芳園往上走,有70多年歷史的近記粉麵廠也加入了裸買行列。甫開口問裸買一事,老闆何先生立即說:「不給膠袋的,這些(雜貨)都不給的,那些麵有包裝的都不會給。」他說:「現在用這麼多膠袋當然浪費,環保要支持的講真。那些膠袋拿去堆填區真的好厲害(好多)。」如今他店裏的麵有些用不密封的膠袋包住,有些則用大膠袋盛着,還有些放在玻璃瓶裏。昔日沒有膠袋,又是如何買賣?「報紙、鹹水草,好興的,雞蛋都是用報紙。」他更說昔日和豬肉檔相鄰,對方也是用鹹水草紮起豬肉給人。

來到水坑口街,售賣各式雜貨的朱榮記同樣支持裸買。「我自己本身也奉行環保,盡量不用膠袋,知道有些東西不需要,盡量循環再用。」老闆朱先生說。店內售有碗碟、廚具等散件的貨品,不用膠袋怎樣帶走?「有紙盒,可以幫他綁起。」店內也售有各款藤製買菜籃,「藤會跣水,不會黏住污物,很方便。」另外還售有舊式的保溫飯壺、水壺等。

不過有些貨品進口時已有膠袋,「驚刮花吧。這樣如果再加多個膠袋真的很重覆。」但總有人貪方便想要膠袋,「他會說光顧你這麼多,或者大家街坊,你猜有人捉你(違反膠袋徵費條例)麼?」朱先生笑笑說:「企硬了便沒事。」

這次的「裸買日」正好提醒大眾,有些包裝,是可以不用的。當日思網絡還會舉辦「裸買試食團」、「美食自由行」、「裸買x跑步讀書會」、工作坊、論壇等,讓公眾一嚐無負擔消費的滋味。

裸買日活動:http://project-see.net/?p=6126
裸買地圖:http://project-see.net/?p=6107

帶着水樽,一起裸買吧。(黃妍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