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 冀消除對精神病患負面標籤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近年,精神健康議題引起本港社會廣泛關注。有關各界紛紛推出措施,希望能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減低公眾的誤解,並鼓勵有需要的市民及早尋求協助和介入。平機會今天亦推出了一份《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給媒體工作者參考,鼓勵他們在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秉持公正持平的原則,客觀準確報道事件,並慎用語言和影像,讓市民獲得有關精神病患的正確知識,藉此避免污名化和負面標籤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

撰文: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美秀

平機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推出《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右三)、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左三)以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右一)、梁珮琪(左二)、黃宗保(右二)和前委員阮淑茵(左一)在新聞發布會介紹《指引》的內容。

平機會關注社會對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的偏見和歧視

平機會作為執行《殘疾歧視條例》及其它反歧視法例的法定機構,一直十分關注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在社會上面對的標籤、偏見,甚至歧視。社會如何對待上述人士會直接影響患者對自身情況的態度,包括是否願意尋求協助、積極治療,還是選擇隱瞞病歷,自我孤立,亦影響復元人士是否可融入社區。

事實上,從平機會過往的研究顯示,無論在職場或公眾層面,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受到歧視的情況偶有發生。另一方面,市民對精神健康的認知亦明顯不足,不少人以為精神病患是不治之症,又或將精神病患與暴力傾向扣上關係。例如,平機會於2023年2月公布「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在職人士(81.7%)和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78.5%)均認為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視情況在香港是非常普遍或普遍。在職人士表示,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最常見的標籤是擔心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會對別人構成傷害(55.7%)。他們會盡量與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保持距離(46.5%),和害怕與他們獨處(43.4%)。

媒體是公眾理解精神健康議題的主要資訊來源,在塑造公眾的認知和態度上,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平機會希望《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能被大眾和新聞媒體,以至社交平台的媒體工作者廣泛採用,大家都能以同理心,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對待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客觀平衡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

持份者認同制定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的指引

媒體是公眾理解精神健康議題的主要資訊來源,在塑造公眾的認知和態度上,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去年9月,平機會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和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支持下,舉行了一場「媒體報道與精神病患」研討會,討論媒體對精神健康議題的報道所衍生的影響。會上大部份參加者均認同應制定一些有關處理精神健康新聞的指引,供不同媒體的工作者參考。有見於此,平機會邀請了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個別委員和香港報業評議會的代表一起撰寫《指引》,我們希望借助媒體的社會影響力,發放準確的資訊,加深大眾對精神健康議題的認識,從而建立正確觀念,減少對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的標籤,促進社會的理解和共融。

指引建議報道的五大原則

《指引》闡釋了媒體傳播對大眾就精神健康議題的看法和態度所產生的影響,還有媒體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建議媒體工作者遵從五大原則,以確保有關精神健康議題的報道準確、真實、客觀和全面。該五大原則包括: (1)力求準確;(2)減少傷害;(3)保護私隱;(4)慎用語言及影像;以及(5)幫助及支持。

根據《指引》,媒體工作者在報道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應避免猜測、假設,或籠統地概括精神病患人士的狀況以及事件成因,以免令人容易將精神健康問題與暴力掛勾,錯誤理解精神健康問題。另外,在報道有關精神健康的新聞時,應避免渲染事故的情節或將事件悲劇化,以減少對任何人帶來傷害。媒體亦應尊重當事人和相關人士的私隱,避免窺探他們的個人生活。

平機會推出了一份《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給媒體工作者參考,鼓勵他們在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秉持公正持平的原則,客觀準確報道事件,並慎用語言和影像,讓市民獲得有關精神病患的正確知識,藉此避免污名化和負面標籤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

此外,媒體應使用準確和持平客觀的語言,避免使用負面的言詞來描述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以及避免使用象徵暴力或令人易有不安聯想或展現沮喪絕望情境的圖像或影像。媒體應盡量涵蓋正面資訊,平衡相關報道,例如鼓勵受精神狀況影響的人士尋求協助,並提供相關機構的支援及聯絡途徑(如熱線)等資訊。

平機會希望《指引》能被廣泛採用

我們感謝所有曾為《指引》提供協助和寶貴意見的機構及人士。平機會希望《指引》能被大眾和新聞媒體,以至社交平台的媒體工作者廣泛採用,大家都能以同理心,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對待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客觀平衡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一起營造關愛共融的社會,提供有利的環境讓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康復和重新融入社會。

平機會6月7日推出《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給媒體工作者參考,鼓勵他們在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慎用語言和影像,避免污名化和負面標籤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資料圖片 / 洪嘉徽攝)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